大中华诗词论坛特邀顾问
精华33
注册时间2016-2-1
威望589
金钱2424
贡献1652
栏目顾问
大中华诗词论坛特邀顾问
 
威望- 589 点
贡献- 1652 次
金钱- 2424 枚
 
|
在诗词中穿越真实的历史风貌,展开历史思辨
念奴娇
作者:观局阁主
高楼怀古,叹前朝旧迹,終归尘土。故纸堆中常冷笑,千载是非谁主?赤壁灰飞,投鞭断水,好个英雄谱。心存疑虑,再将功过细数。玄德讨伐东吴,江湖义气,国重轻如羽。落败苻坚争一统,老谢偏安南浦。曾几何时,曹操白脸,毁誉堪于斧。狂生拍案,梦中豪杰重聚。
我们喜爱中国古典诗词的一个方面,就是可以从其中看到中国历史各个朝代的不同风貌,以及那些个时代人物与生活又一次活灵活现地再现在面前。更为不同的是,那些生活在历史中的人们,因为不同的生活状况,所产生的各种情感,所思所想,喜怒哀乐都一幕一幕地呈现出来。这些都是史家和史学著作所不能提供给我们的,它们是真实的,有血有肉的。我们可以就着诗或词中的线索去凝神静思,去张开想象的翅膀,翱翔在历史时空与活生生的大地之上,就会如同电视连续剧一样,在头脑中映像出来,为他们的命运而担忧、焦虑、期待,也会为他们的结局而嗟叹、遗憾或欣慰。
如果我们把一首首诗和词连接起来,就可以发现那是比《上河清明图》还真实还优美的历史社会画卷。几乎每一首诗和词都不是凭空而来的,都是古人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所感所悟。而且他们上至皇帝、王公、大臣、将军,到落拓文人,几乎遍及所有文化社会阶层,都留下了诗词的墨迹,其中所反映的内容几乎涵盖了整个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品味古典诗词其实就是在品味中国历史社会和生活,在与古人进行沟通与交流,它滋养我们的绝不仅仅是文学意义上的雅词丽句,声韵的抑扬顿挫,意境的优美与深邃。它是历史文化的博大,人文思想的高远,人间情感的静谧与波澜,社会历史生活的美图与记录。
在古诗词中,反应最多的情感是离愁别绪,友人折柳相送,亲人久别相思,故乡怀念等等。古代文人或有襟抱之士,居官之人常离别故土,远赴他乡,且一去数年,这男女情事,夫妻生活变得遥不可及。男人故有思念,然人在他乡,酒肆青楼,却也不乏温柔之声,靡靡之音。故旧词多出自青楼女子弹唱的曲子,也就没有什么奇怪了。
其实,中国自古在男女情事方面并非如同后来那样男女授受不亲般严格约束,而是宽容很多的。尤其中国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度,且不说西域种族的开放,就是正宗孔夫子后裔的汉人也尊崇“食色性也”的教诲,将性看成自然的事情。只是到了程朱理学之后,儒家学说开始变味了,以后的社会统治者将很多并非孔子的东西塞进了儒学,使得男女之事越发虚伪和道貌岸然起来了。然而其中更多内容除了对妇女约束与摧残外,对那些一肚子男娼女盗的伪儒们却是毫无禁忌。对比而言,古诗词中女性的思想与情感则纯洁与深刻得多,无论她们是普通女子还是青楼歌妓。
如今,我们还能听到“两岸猿声啼不住”吗?女人们还能感受那种“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状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的孤寂和愁绪吗?千百年前的西北地区还是“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穷乡僻壤,时有“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的喋血岁月。还有“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的思念。当然,也能感受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英雄气概。
在东南方,我们可以感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壮阔景象。在南方,我们又可以尽享“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的高远博大。在看西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其蜀江之宛然壮美,逼人而来。
当然,还有“画阁余寒在,新年旧燕飞”的春情,亦有“小院无人处,烟斜月转明”的静谧,更有“轻罗小扇扑流萤”的令人心动。在吟读“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中,我们是否感受到了一种温馨,以及在寒冷中传来的浓浓暖意。在对历史的凭吊与深思中,“轻车何草草,犹唱后庭花。玉座谁为主,徒悲张丽华。”就是哀思后主不能承其帝业,手掷金瓯,后人不哀其亡国,而为张丽华悲,轻声一叹也。
古典诗词让我们重回千百年前的生活场景,让我们感受历史光阴的优美与人文情怀。而且是那么精美细腻,即使博大宏观的场面也刻画得细致入微,还有什么能比诗词更能深刻反映古人的胸襟与情怀呢?写诗填词不仅要用心,更要非常用力,因为,它不是写出来的,而是用心一刀一刀刻画出来的。因此,吟读诗词也需要用心用力,否则将无法感知其中的意味。
在读历史的时候,我们时常被历史观点所束缚,而这些历史观点在今人看来未必是正确的,因此我们可以用诗或词来阐述自己的认知与观点。这首《念奴娇》就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写成的史观词。作为中国人,对大一统始终怀抱崇高敬意,那些为了国家大一统而战的人们,无论胜败,都是中华民族的英雄,都应该得到后世的尊重。刘备重义误国,终使蜀国衰亡。而当年的隆中对也成为了历史绝唱。刘备有统一之心,却有较大局限性。从为关羽报仇,攻打吴国一事,便可看出。
前秦苻坚与东晋谢安之间的战争,是统一与守成之战。苻坚在统一了北方之后,意欲统一中国,发动了统一之战。而大氏族统治的东晋则偏安中国南方,并无进取统一之心。虽然在淝水之战中,东晋打败了前秦,将东晋地盘推到了黄河边上,而中国北方则再次选入分裂。因此,苻坚虽然失败了,但却是为了统一中国而败,谢安虽胜了,但却是为了偏安守成而胜。苻坚虽败亦是英雄。
曹操为结束三国纷争,实现国家统一做出了重大贡献,然千百年来被历史所诬陷为乱世枭雄,白脸奸臣,真乃大谬矣。现在终于还历史清白,孟德地下有知当欣慰也。
我们今人也会成为历史,我们的诗词也会被后世所吟读和评价,我们的生活也会通过诗词被后人所穿越,我们对历史的认知和观点也会得到后世的再认知和再评价,我们的一切,包括我们的诗词都将成为历史的一部分。我们怎样珍爱历史和诗词,历史和诗词就将怎样珍爱我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