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新韵吟坛特邀嘉宾
精华4
注册时间2014-11-1
威望84
金钱227
贡献120
栏目嘉宾
中华新韵吟坛特邀嘉宾
 
威望- 84 点
贡献- 120 次
金钱- 227 枚
|

楼主 |
发表于 2016-7-7 12:50:0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节 掌握基本要领
学写诗,必须得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否则终究还是门外汉。虽然每个人读诗的体会有深浅,学写诗词的基础有强弱,但动起手来,方法不外乎三种:
一是即兴法。在读诗的过程中,激起了内心的共鸣,产生了抒发情感的冲动,暂且不要管它什么格律,先乘着兴致把你心里想的写出来,打油诗也好,顺口溜也行。等到知识积累不断加深,逐步掌握了写诗的要领,再来修改以前的即兴作品,也可以请老师帮助修改和指点。尝试得越多,越会觉得自己功力尚浅,越会加劲多读多写,像这样就叫开了一个好头,走对了路子,实现了良性循环。
记得我第一次写诗是在读中学,头天晚上,我堂外公到我家来走亲戚,顺便给我讲了一些写诗的基本知识,第二天是霜降节气,有些冷,那年头缺衣少食,同学们都穿单衣,但下午的体育课,大家都浑身冒热气,于是我写了四句:
霜降如期至,学生衣尚单。
操场多运动,不惧扑人寒。
当时我以为“场”字读cháng ,平声,后来查韵书才知道应读chǎng ,上声,除了“场”字不合平仄,“扑人寒”还有点书卷气,当时自认为虽是处女作,但起点不算太低。
二是临摹法。遇上自己特别喜爱,合自己胃口的诗词,仿照它的句式、平仄、韵脚,按自己的思路,写出自己的情意。如果遣词造句觉得很吃力,有的地方平仄要求实在达不到,那就先侧重于情意表达,将平仄暂且放置一边,待到以后有了感觉,再来细推敲。我初学写词时,曾模仿过晏几道《长相思》:
长相思,长相思。若问相思甚了期,除非相见时。
长相思,长相思。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
我的习作在使用临摹法的同时,还有两处推陈出新,一个是连作两首,再就是采用递进式结构抒发情意:
欲相思,曾相思,却说相思早别离,恨无相见时。
曾相思,莫相思,独有相思情若痴,最愁人不知。
莫相思,且相思,总是相思不便提,佳音自古稀。
且相思,长相思,了结相思共与疑,重逢何惧迟。
三是组装法。就是在已读过的诗词中,搜寻出一些与自己的立意相符合的句子,拼装成一首新的诗词,这种选用前人诗句成篇的方式,分两种情况:初学者叫借句,就是自己写诗有难度,不得已才借现成的句子。熟练者叫集句,属于高超的艺术技巧,有的是集前人的诗句隐晦地表达自己的内心。当然,组装法是需要读很多人的诗词才可以做得到的。
比如李商隐的代表作《锦瑟》,是一首追溯人生、感怀身世的名篇,我今年生日来临之际,便依照《锦瑟》的意境,用组装法作了《七律·集句步韵李商隐锦瑟迎甲午生日》:
破瑟悲秋已减弦,(唐·李益)
世间如梦又千年。(唐·元结)
一声蜀鸟惊胡蝶,(宋·华岳)
满袖杨花听杜鹃。(宋·郑协)
卖剑为赊吴市酒,(唐·李频)
冠霞曾醉锦江烟。(宋·文彦博)
游山弄水携诗卷,(唐·白居易)
行到源头却惘然。(宋·朱熹)
擅长写小说、写散文的人,读过很多诗,对诗词有很深研究的人,不一定能写出很好的诗。我们暂且不谈要把诗写得怎么好,我们必须先搞清楚,诗最基本的要求是什么?写诗的入口在哪里?
首先,诗要用形象思维。形象是反映客观事物外部特征的,能给人以美感。形象思维是运用客观事物的形象进行联想、想象乃至幻想的过程。诗词语汇就要有联想、想象乃至幻想的味道。
诗词语汇不是白话,不能像散文那样直说。比如:“老汉今年七十岁”不是诗,但“人生七十古来稀”是诗。
诗词语汇在风格上,要夸张,要含蓄。夸张,比如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含蓄,比如李白的“一为迁客去长沙”。当时李白明明被流放去夜郎,而诗中偏说“去长沙”。这“去长沙”三字,至少包含了三层意思:一是自比贾谊,二是宣泄无辜受害的愤懑,三是希望再回到长安。
其次,诗要讲平仄。诗的平仄句式,其最小构件有四个:“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绝句、律诗都是由最小构件编排而成的,写七绝、七律时,则在每个最小构件之前加上两个平仄相反的字:“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一般说来,一首诗合不合格,我们要看三条:一是要有真情实感,二是表达真情实感要尽量用形象的、典雅的诗词语汇,三是格律要基本达标。
评判诗的水平高下,我们主要看意境。意是情意,是作者主观上的思想感情。境是境界,是具有立体感的艺术画面。比如苏轼《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沈沈。
诗的头两句写出了春夜是多么宝贵,景色多么幽美,后两句描绘那些在春夜轻吹低唱的人们正沉醉在良宵美景之中,显得春夜格外的值得珍惜,全诗写得华美而含蓄,耐人寻味。
格律诗讲究严谨,而我们的写作态度应该更严谨,一定要保持谦虚谨慎、追求完美的良好学风。前面讲到,初学者起步时可以不讲究平仄,但是我们的习作,凡是不合平仄的,拿出来给人看,或者发到网上,千万不要标注《七绝》或者《十六字令》等诗律、词牌名称。
什么是不能踩的红线?合平仄是格律诗词的第一条红线,第二条红线就是押韵。古今有不少韵书,最有代表性的诗韵有三部,按产生的年代排列,分别为《平水韵》、《诗韵新编》、《中华新韵》。
我个人认为,《平水韵》距今太远,有些古音的读法,与今音差别很大,按《平水韵》择韵,读起来不和谐,与诗词的音乐特性相悖。《中华新韵》是依据普通话编成的,普通话将古四声平声、上声、去声、入声改为新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将入声字分派入新四声,这套标准用于口语倒无所谓,但用于写诗就很别扭。
《诗韵新编》精简了韵部,允许邻韵通押,保留了入声字,既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又照顾了诗词的音乐特性,宽严有度,可以作为择韵的首选。填词择韵,我主张参照《词林正韵》的简化本《词韵简编》。
现今的格律诗词创作主张有两种倾向,一是很多作者坚持采用《平水韵》,并不是坚持标准,而是为了显示自己是有研究、有底蕴的人。二是词汇相对贫乏的作者,并不是支持新韵,而是为了降低写作难度才不遵古韵。
如果使用新韵,一般要加以说明。特别要强调的是,三部韵书,任意采用哪一部都可以,但切忌在一首诗中混用两部或者三部韵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