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绝句班风清扬 于 2016-7-11 07:09 编辑
古风绝句二期三年级第一讲作业梅38-风清扬 一、 辨别题标出下面两首诗的平仄,然后辨别,哪首诗属于古绝? 1. 《约客》 南宋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答: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蛙 花 押平声六麻韵, 全诗合乎格律, 是律绝.
2. 《过燕支寄杜位》 岑参
燕支山西酒泉道,北风吹沙卷白草。
长安遥在日光边,忆君不见令人老。
答:
燕支山西酒泉道,北风吹沙卷白草。
平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
长安遥在日光边,忆君不见令人老。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
答:道 草 老 为十九皓上声韵部,押仄韵而非平声韵部, 且有多处平仄没有遵照格律要求,所以为古绝.
二、 分析题 结合讲义中王昌龄的《从军行》一诗,简要分析李白《从军行》。 它抓住哪个精彩片段,来写将军的英勇无畏精神。 李白《七绝•从军行》 百战沙场碎铁衣, 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 独领残兵千骑归。
答: 王昌龄《七绝•从军行》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这首诗是以最经济的创作手法,描出所写对象最精彩的一段或一方面的典型例子。前两句的铺垫,描绘了戍边部队奉命开拔及行军途中的情景。后两句对如何战斗没有展开去写,只从侧面抓住前军夜战捷报传来这最精彩的一个片段,充分暗示了唐军的士气和威力。
《七绝•从军行》 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相对来看, 李白的《从军行》不直述战事的进展,而将读者置身于险象环生的局势, 抓取了突围的精彩片断, 让我们感受紧迫的态势。 此诗以短短四句,刻画了一位无比英勇的将军形象。首句写将军过去的戎马生涯。伴随他出征的铁甲都已碎了,留下了累累的刀瘢箭痕,以见他征战时间之长和所经历的战斗之严酷。这句虽是从铁衣着笔,却等于从总的方面对诗中的主人公作了最简要的交待。有了这一句作垫,紧接着写他面临一场新的严酷考验──“城南已合数重围”。战争在塞外进行,城南是退路。但连城南也被敌人设下了重围,全军已陷入可能彻底覆没的绝境。写被围虽只此一句,但却如千钧一发,使人为之悬心吊胆。“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呼延,是匈奴四姓贵族之一,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我方这位身经百战的英雄,正是选中他作为目标,在突营闯阵的时候,首先将他射杀,使敌军陷于慌乱,乘机杀开重围,独领残兵,夺路而出。
三、 回答题 阅读下面这首绝句,回答这首绝句属于仄起入韵式还是平起入韵式?并标出诗题和作者。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答: 李商隐《七绝•夜雨北寄》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首句仄起平收入韵式, 期 池 时 为四支韵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