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学会“说话” 快七十岁了,我慢慢悟出一个事实,那就是:人要学会“说话”。说话是一门语言的策略艺术,一个人在童年时说的话叫童言,也就是孩子话,但童言可无忌,可长成大人了就要把话说到恰到好处了。俗语讲: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从古至今不会“说话”的人例子很多。三国演义里,有一位叫杨修的人,他是曹操的主簿,他的话曹操很不爱听就把他杀了。有的人会“说话”便可一言兴邦,而不会“说话”也可一言误国。如:苏秦凭三寸不烂之舌而身挂六国相印,诸葛亮靠经天纬地之言强于百万之师,烛之武因势利导而存郑于危难,触龙循循善诱而救赵于水火。看起来言语得失,小则牵系做人的难易,大则连及国家之兴亡。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人他要设宴招待曾帮助过他的四位客人,时近中午了还有一客人未到,他就自言自语:该来的怎么还不来呀?听到这话,其中一位客人心想:该来的还不来,那么我是不该来的了?于是起身告辞。他很后悔自己说错了话,接着他又说:不该走的又走了,另一位客人心想:不该走的走了,看来我是该走的了!也告辞而去。他见自己言语不慎,把客人气走了,十分懊悔。妻子也埋怨他,你真不会说话!他于是辩解道:我说的不是他们啊?最后一位客人一听这话,心想,不是他们?那只有是我了!于是叹口气也走了…… 学会“说话”关键字是“会”字。评判一个人会不会“说话”,是看他说出的话别人愿不愿意听?是真话还是假话。笑星周立波说:“1岁至6岁学人话;7岁至12岁学谎话;13岁至15岁学假话;16岁至18岁学鬼话;19岁至22岁学梦话;23岁至万岁,我们会说:糊话、傻话、软话、粗话、脏话、气话、正话、反话、狠话、疯话、神话……一生我们能说多少真话?”周先生的话虽然有点儿幽默,但也能令人回味无穷。在人的一生中我们都在说话,可我们把话讲好了吗?一句话不当或是激怒了上司,一句话不当或许惹怒了亲人朋友,最后反思:真是一辈子说了不少的傻话、粗话、脏话、气话、狠话、疯话,最终都是“废话”。 “会说话”,体现的是文化素质、社会阅历,话说的要有分寸和方法,不能把话讲得过头、过直、过硬,其结果会给自己制造了痛苦,也给他人留下伤痕。所以,每个人在想说话之前一定要动动脑子,想清楚自己是在跟谁说话,说出去之后会有什么结果。生活中,脏话、狠话不讲,大话、气话不讲,有损团结的话不讲,无论什么话,应记“言多必失”这一箴言。无论在单位还是在家庭,无论是夫妻还是朋友兄弟姐妹,讲话之前都要善于管住自己的嘴巴,更要学会及时地闭嘴。佛教中赫赫有名的弘一大师说:“ 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勇不足则多劳。明不足则多察,理不足则多辩。我们说话做事,忌以自我为重。眼睛里要有人,你能容忍别人,别人才能喜欢你。你若海阔天空,滔滔不绝,嘴不留德,话不留情,那你只能收获的是孤独。牢记:好话一句三春暖,恶语一句十年寒。水深则流缓,语迟则人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