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山寺寻隐(新韵) 作者:丰溪逸士 绿掩红墙不落尘,门联古老意犹新。 夏来思问春前句,久候禅房不见人。 大有同人点评:前二句由“墙”至“门”,路也,寻也。“不落尘”、“意犹新”,已读见高士气息,故下文有问句之举。末句已至禅房,然久候而无人,真隐士哉。诗以空间转换为脉络,辅以环境、情节描写,虽未见隐者,而隐者形象呼之欲出矣。 秦砖:此绝空灵高古,读之如回到千年之前。
初夏山中 作者:小三斤 夏雨几茬驱客尘,柴门空寂绿茶新。 日前山笋才松土,一夜抽条可及人。 大有同人点评: 夏雨、柴门、绿茶、山笋,果真是山中风物。后两句由“日前”而至“一夜”,可见山笋生长之速。起承句“客尘”、“空寂”,似乎有所倾诉,转结两句虽曰生动,对此似可再多些回应。 秦砖:妙在结句,之所以妙,更在前三句的铺垫。
江 南 作者:休休子 桥头一别绝音尘,夏至垂杨雨后新。 十丈长丝真可绾,何从再绊采莲人。 大有同人点评:起句“桥头”,是末句“采莲”根脚,此处已有所思,而后视线转向垂杨,下文即由此拓开了去。后两句欲以杨枝留人,意思固佳,然“真可”、“何从”二词,涉及逻辑运转,或可更为圆润些。 冷心寒蕊儿点评:似与题稍疏。 温馨家园点评:这首用垂杨(柳)上下映带,不错。夏至二字多余,换作 惟有,或可从语气上更加通畅。 桥头一别绝音尘,惟有垂杨雨后新。 十丈长丝真可绾,何从再绊采莲人。
秦砖:改用“惟有”与结句的“何从”叠用虚词,似也不妥,改用“又见、更见、某忆”之类的词或更好些。
午后 作者:浣花庄主 和风渐起净无尘,小院蔷薇入夏新。 石凳清茶光影里,闲花寂寂对闲人。 大有同人点评: 起句有风而无尘,环境清幽净谧;二句有“小院”,故曰花闲;三句有“清茶”,故曰人闲。由是,末句水到渠成矣,脉络何其清晰。“闲”、“寂”,意大体相同,而味实有小异,或可更思之。 冷心寒蕊儿点评:“午后?” 秦砖:读之觉缺乏了生气,可能作者正是追求寂寂之境。
游西湖 作者:阿呆步步错 琼湖十里净无尘,恰似妆台一镜新。 浅夏青峰添黛色,南风正是画眉人。 大有同人点评:正因“净无尘”,故而“一镜新”;镜有何用?“添黛”、“画眉”尔。前联比喻,后联拟人,皆颇为形象。峰之所以黛,正赖“浅夏”之“南风” 是以转结两句浑然一体。可虑者,“青”、“黛”二字,“恰似”、“正是”二词,皆存一即可,前者赘复,后者浅直。 冷心寒蕊儿点评:结句颇惊艳,然亦无西湖特质。 温馨家园点评:浅夏, 南风, 赘了。
琼湖十里净无尘,恰似妆台一镜新。 远处峰峦添黛色,南风可是画眉人。
秦砖:浅夏与南风,二者取其一即可,两者重用,确是赘了。“可”字改得好,从音节上读来更婉转和谐,由肯定到疑问,有更细腻的心理活动,且与读者间有个互动性。
题图兼步韵陆游《初夏》 作者:阿呆步步错 小巷斑痕蒙旧尘,昔年初夏忆犹新。 一朝离别梧桐下,已是天涯梦里人。 大有同人点评:“旧尘”、“昔年”、“一朝”、“已是”,触目无非怀念,情思深重。由前联“忆犹新”引出下句,亦自然而然。“小巷”、“梧桐”是图中之物,“初夏”为活动要求,此三者前后文皆应多些照应,不可生填意象。 秦砖:昔年初夏有些实,或可由物及人,以照应结句。
山村初夏 作者:问道者 雨后山村不染尘,园中蔬果应时新。 夏初风物此间好,更有轻衫可意人。 大有同人点评:前二句“山村”、“蔬果”皆清新喜人,故第三句总之。此处“风物”已佳妙,然末句又有转折,忽见一佳人。其后而何?语虽戛然而止,意仍耐人寻思。“轻衫”者,正呼应“夏初”也,紧凑。 温馨家园点评:这首不错。轻衫 或 罗衫 更妥帖。 秦砖:用罗衫或更具古意,用轻衫更接近今时。两者皆可。
农忙时节.次韵陆游《初夏》 作者:严家大塆 清晨雨霁绝烟尘,初夏田园一派新。 布谷频催农事急,耕耘多是白头人。 大有同人点评: 起承造境清幽,转结视角则在民生。留守老人,已是当今社会难题。诗反映现实者,皆可读。布谷频催,而田中多为白头老者,更觉转句之“急”。若前联不只状景,而为后联之事做些铺垫,章法或更为连贯。 温馨家园点评:以不犯题为佳。 秦砖:惟至此首,方关民生,淡淡一句,却是时代之写照,用笔曲婉精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