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摇篮特邀评论员
精华1
注册时间2016-2-22
威望2497
金钱14232
贡献10500
栏目顾问
山水摇篮特邀评论员
 
威望- 2497 点
贡献- 10500 次
金钱- 14232 枚
 
|
发表于 2016-6-27 09: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陈老师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也已经抽时间去细读过关于“拗救”的理论了。
王力先生将“拗救”归纳与以下三种情况:
(a)在该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第一字用了仄声,第三字补偿一个平声,以免犯孤平。这样就变成了"仄平平仄平"。七言则是由"仄仄平平仄仄平"换成"仄仄仄平平仄平"。这是本句自救。
(b)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用了仄声(或三四两字都用了仄声),就在对句的第三字改用了平声来补偿。这样就成 为"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七言则成为"平平仄仄平仄仄,仄 仄平平平仄平"。这是对句相救。
(c)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没有用仄声,只是第三字用了仄声。七言则是第五字用了仄声。这是半拗,可救可不救, 和(a)(b)的严格性稍有不同。
陈老师的那个孤平句属于王力先生所归纳的(a)类情况,是只能在本句自救的。——陈老师已发现。
同时,陈老师也已发现古代大诗人的诗中也有对句自救的情况,那只是在王力先生所归纳(b)、(c)中出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