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韵墨首席版主
精华1874
注册时间2015-4-24
威望17595
金钱123891
贡献94081
首席版主
华夏韵墨首席版主
 
威望- 17595 点
贡献- 94081 次
金钱- 123891 枚
  
|
14、思乡诗词名句——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出处:唐 司空图【漫书五首其一】
含意:浓烈的思乡情趣,言远行的路上外乡人的口音越来越多,但是只有山上的鸟鸣声和家乡的一模一样.
作者简介:司空图(837~908),河中虞乡(今山西运城永济)人。晚唐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司空图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
原诗
长拟求闲未得闲,
又劳行役出秦关。
逢人渐觉乡音异,
却恨莺声似故山。
格律:仄起式七言绝句。
译文
原来打算定居过平静的日子,然而却因劳务或公务而远行.一路上外乡人的口音越来越多,但是唯有山上的鸟鸣声和家乡的一模一样.
离家远行,去家不远时还没感到语言上的差异。渐行渐远,逢人交谈,口音越来越不同。“渐觉”恰当地反映了这一变化情况。乡音越不同,身为客的自觉意识就越强烈,越发感到陌生孤独而思乡。渐觉乡音异,实际上是写离家渐远思乡情渐浓。这时又听到一声莺啼,恰似家乡山中鸟鸣,因而备感亲切,潜在的思乡之情沛然而兴。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忧伤惆怅。这时又转而怨恨莺声不该勾起自己的乡思。“恨莺声”深刻细致地传达出了诗人矛盾复杂的心态。
有人评论道:“却恨莺声似故山”,一个“恨”字,出人意表,“无理之极”。我认为其实看似无理,实在情理之中。诗人恨鸟不改“乡音”,就是恨人改了“乡音”,就是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把听不到“乡音”之恨,移到不改“乡音”的鸟的身上。使所抒之情更深更曲,出人意表。读来颇有神奇之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