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6-6-20 21:20 编辑
传奇人物饶子圭的一些事 由于接受过“等条件许可时,最好能为你的爷爷写本书,可以不写你爷爷的名字,但必须以你的爷爷为原型,你的爷爷可是我县的一位传奇人物啊”——这一父亲的交待;所以对爷爷的一些事相对于两位哥哥和妹妹要清楚的多。 我的爷爷叫饶子圭,开化县志人物传中有他的名字。但县志中不但写得过于简略,甚至于有的与事实有很大的出入(这或许是受制于当时写的人的思想顾虑,所以还不敢实事求是的去写吧)。借此机会,我若能将我所知道的一些他的事,明白无误地告诉现在写他的以及后世之人,那么也算是对得起他老人家的地下之灵了。 我爷爷出生在一个经济条件并不好的一个家庭里,因为太公家除了要向他人租点田地种之外,还将只有十五岁时的他送到财主家打工去了。由于我的爷爷长的颇为清秀(约高于常人一个头吧),且做事勤快、为人方正,甚为财主东家喜欢。十六岁时,财主东家将女儿(即正妻,因为后来我爷爷又娶了小妻万氏——我的奶奶)下嫁于他,并赠给陪嫁田产300余亩以及几箱银两。其正妻颇有眼光,以陪嫁田产之租供夫静心读书,且家中一切琐事均不肯我的爷爷插手操心,我爷爷也不负其所望,于两年后即十八岁时考上了秀才。从读书两年就考上秀才的这点看,以悬梁刺股来形容我的爷爷读书之刻苦也不为过吧。 由于我的爷爷已经是县志中的人物,所以在这里,我还是更多的将所知的补充一下。 1.如县志中说“宣统二年(1910),开化设立禁烟局,饶与姚孟旋等积极参加禁烟运动。后去杭州做木材生意……”其实是形势所逼。当时,我的爷爷在禁烟运动中举报了音坑杨家武秀才,武秀才被抓后,其家人组织村民包围了开化县城,要抓我的爷爷杀掉。我的爷爷是连夜逃走的。该名武秀才在解放初的时候据说是以恶霸之名枪决的。 2.如县志中说“次年,饶与人合资于杭州江干区开设“洽记木行”,后独资经营,年经营量达7000余立方米,交易额达15万银圆。”这里我需要补充的是,我的爷爷与人合资的时间是两年多点,那么独资经营时间应该是大约在民国13年(1924)底的事情了,在分伙盘店时,我爷爷是借了五万多银圆付给对方的,从中可以说明,在我爷爷独资经营时,洽记木行的总资产已经有12万银圆以上了,那时我爷爷的自有资金大约也就6万多银圆吧。在这里,我不得不说的是,到民国18年(1929)底时,我爷爷的净资产应该已经超过三十万银圆了。因为这牵涉到次年振灾出资的事。这里,我不烦介绍下当时洽记木行名下资产的具体结构。①现银十万(因次年振灾时的10万银圆是从木行里拿出的,所以这十万现银还必须的有)②木行的固定资产房子约值约5~6万银圆③木行里必备的做木材生意的本金不能少于10万银圆④另外在杭州湾还有洽记木行名下地产(沙地)18000余亩(包括300多公顷水田),如以开发一亩地的成本为3~5银圆推算,约值6万余银圆。(注:我爷爷是将该地产作为蚕桑基地免租给当地农民的) 3.县志中说“民国18年,开化大旱,次年粮荒,富豪奸商抬高粮价,盘剥灾民。饶知息后,以木行作抵押,由上海买得暹罗米5000石,运回家乡平粜,以苏民困。”由于这点与事实出入太大,所以我还真的不得不借此机会予以更正。事实的情况是,因为是赊购赊销(在这件事上,当时的督军起了很大的作用,米行的联系以及水运的调度主要是督军的关系)和平粜,所以10万银圆的振灾款中是不含米价的(主要用于水运和销售人员的工资上)。至于赊购了多少米,连我的奶奶都不知道(恐怕只有赊销的米行和我爷爷以及当中保人督军知道),所以“由上海买得暹罗米5000石”,这5000石有可能是50000石的误笔。按当时人的说法:解决开化半年粮。以当时开化10万人计,区区5000石是解决不了的。况且常山、龙游、衢州、淳安等地都有船来买米的,显然其规模也是很大的。特别的是,木行抵押的描述是不确切的——事实的情况是,由于洋米平粜款被人侵占挪用了(因为贪占者系本家子侄,所以我奶奶也没告诉过我父亲是谁,只说是丢人丢到家了),造成不能按期付款,才由当时的督军出面担保(以木行抵押),让对方同意延期付款才解决的。这就当是一个插曲吧。所以从严谨计,在这次的百年先哲人物的记述中最好能纠正过来:民国18年,开化大旱,次年粮荒,富豪奸商抬高粮价,盘剥灾民。饶知息后,由上海赊购得暹罗米,运回家乡平粜,前后共补贴进善款10万银圆(主要用于运费和销售人员的工资上),以苏民困,惠及的民众遍及龙游、衢州、常山、淳安等地。(注:类似善举我爷爷做过很多,如:1934年,为平抑粮价,他从四川购得一火车的大米运往衢州平粜给米商,贴进善款6万多银圆(主要用于运费)。另还多次在开化等地平粜食盐,在杭州曾筹办资助孤儿院等。终其一生,因善举贴进的善款不会少于20万银圆。若加上在杭州开发的18000余亩的地产成本,则不少于30万银圆) 4.如县志说“宣统三年,饶于开化秀才中第一个剪去辫子,并不让女儿缠足,提倡女子读书。”受惠于此,我的姑姑饶梅仙(正妻所生,叶左文之媳,叶伯敬之妻)是认字的,并且和邓颖超同学过。如果是在三十年前,我也不敢讲出这一点的。 除经营木行外,我的爷爷还办过丝厂(注:将杭州的蚕茧运至开化抽丝,是不现实的)、出资过诊所等,但都不及木行经营上的成就。1935年,我爷爷死后,洽记木行是交由我姑姑饶梅仙打理的,可惜的是被焚毁于1937年日本鬼子的轰炸之下。木行焚毁后,其名下的18000余亩(包括水田300多公顷)的地产,在交由我奶奶的娘家人代管的不久,也被当地豪族所霸占(因爷爷已死,木行被毁,且打官司需要钱,而该地产又是免租给当地农民种的,所以也就没有派人去杭州把该地产争回来)。在1971年,我父亲在杭州看病时,我父亲的舅舅还跟我父亲说,霸占地产的那个人在解放时枪毙了,还好被他霸占,不然我都有可能要吃枪子啊——这就当是后话吧。 我的爷爷本就出生于清贫,对穷苦百姓以及被压迫者的同情是倍于常人的。所以才有他为富后一生行善,从不逼租的事实了;所以才有他发达后嫉恶如仇,为弱者撑腰的故事了。由于在县志中没有写他为弱者撑腰的事,所以我想在这里特别提一下。一九三几年的某日,我爷爷路过音坑乡时,看到饮食摊主一边在收拾摊子一边哭着,我爷爷问:摊主,你为啥哭啊?摊主说:人家不让摆。我爷爷说:等一下收摊,先给我来碗馄饨吧,再好好地讲给我听。在吃馄饨之间,我爷爷才了解到,这位摊主是因为交不起所谓的保护费,被几个地痞威胁,所以不敢摆摊了。吃完馄饨,我爷爷跟摊主说:这样吧,过两天你到城关环碧坞的饶子圭家去一趟,看他能不能帮得上你的忙。等摊主到我爷爷家里的那天,我爷爷也早以聚餐之名,把县长请到了。在席间,我爷爷跟县长说,这位是我的朋友,又跟摊主说,这位是县长大人,你有什么苦处就跟县长大人说说吧。县长回去后叫了警察警告了那几个地痞,所以后来摊主摆摊也都没受到干扰。 在讲述我的爷爷的同时,还应该附带的讲一下我的奶奶——开明绅士万玉珍(1903-1976,饶子圭小妻,杭州人)。我的奶奶虽然没有文化,但也颇明事理。在我爷爷从洽记木行中拿出十万银圆振灾时,她是极为赞同的。特别的是,我爷爷死后,她继续着我爷爷的行善家风,如借米给百姓时,都是满出浅进的。这里需要着重提出的有三点:1.在解放前,有位讨饭人讨饭到我奶奶家时,我奶奶是让他在家养病十天到半个月,走时还送上两什米的。这个人在我奶奶死时,还是送我奶奶上山的,并亲口告诉我这个故事。在本地,受到类似接济的人很多,如我奶奶死时,当时的大队书记黄炎龙还向我家讨了白帽,说在解放前你奶奶是接济过我家的,本来我应该送送她,但是不能,我只能在家里为她戴戴(我奶奶在解放的时候是开明绅士,然而在文革的时候却是被当成地主来斗的)。2.我们开化县是1949年才解放的。然而,我奶奶在1947年时就听从了我姑姑饶梅仙的建议(听说解放区已经土改了。注:在自行土改前——即北代减租时,我爷爷奶奶就不收地租了),把家中所有田产、地产等都自行地土改掉了,是按“地,谁种归谁;山,谁管归谁”的方式分给农民的。所以才有在土改的时候,政府还问我奶奶要不要分田地回来3.解放初期,我奶奶就将原来我爷爷出资的诊所无偿地捐献给政府了(连公私合营都没有),发展成后来的城关区人民医院,现在的开化县中医院(在这里要说明一下,捐献者的名字不见得是我的奶奶)。特别是在抗美援朝时,我奶奶将自己的所有首饰以及在解放时还余下的一些银圆,除留下一块给自己死时含着走之外,其余的总共估价为3000银圆全部地捐献给了政府。 哎,在讲述我爷爷、奶奶故事中,我也感慨颇多。如我经常跟女儿讲的,共产党为什么能把国民党打败,从我爷爷、奶奶的行事作风中,是可以看出来的。都是民心向背决定的啊。
附:开化县志(人物传):饶子圭 饶子圭(1871-1935),原名饶荣奎,学名饶孟奎,城关镇碧坞人。清末秀才。宣统二年(1910),开化设立禁烟局,饶与姚孟旋等积极参加禁烟运动。后去杭州做木材生意,经营有方,至民国10年(1921),积资逾万元。次年,饶与人合资于杭州江干区开设“洽计木行”,后独资经营,年经营量达7000余立方米,交易额达15万银圆。 民国18年,开化大旱,次年粮荒,富豪、奸商抬高粮价,盘剥灾民。饶得悉后,以木行作抵押。由上海买得暹罗米5000石,运回家乡平粜,以苏民困。 宣统三年,饶于开化秀才中第一个剪去辫子,并不让女儿緾足,提倡女子读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