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精华11
注册时间2014-10-28
威望537
金钱2729
贡献2124
栏目嘉宾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威望- 537 点
贡献- 2124 次
金钱- 2729 枚
|
本帖最后由 行者 于 2016-6-20 20:35 编辑
这个今人诗话也不错,转来分享一下!
慥慥录 作者:龙帝天
一:余谓写诗之乐不如读诗之乐。盖敝帚终覆酱瓿而已。而读古贤人之诗,可以长我情趣,长我见识,长我精神。此乐何如哉。
二:诗无达诂。虽然。余必求其深意。前后所得,或者非一。然后得其立言之法。
三:诗贵骨色情韵。余试解之云。骨者,道也。色者,以物言之也。言语蔼如,则情韵深长也。
四:诗不惧向他人做贼。杜诗详注通读一过,乃知杜甫亦贼也。王荆公王渔洋多向古人集子中做贼,一以醇厚化之,一以轻逸化之,俱无痕迹,宜为诗贼楷模。
五: 杜牧霜叶红于二月花来自刘禹锡山叶红时却胜春,故作者不可不研造句之法。
六:今人为时事诗。议论多浅薄,甚至于无。感慨则颇深,有甚于老杜者。始知感慨易为今人之能事也。
七:义山道不足以自立。其诗泪云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未能如颜回贫而乐也
八:谈艺录载陆游云大都精意与俗近,真有千载与古人默契之感。
九:飞云诗曰:试寻仙客人间迹,不看凡夫壁上铭。 此联有不拾他人唾余,直参第一义之奥义。意思到此,精微了
十:清诗《过许州》 到处陂塘决决流,垂杨百里罨平畴。行人便觉须眉绿,一路蝉声过许州。第三句,东坡思路早已及此,其云:莫道长松浪得名,能教覆额两眉青。宋诗改成唐调,大有作为。呵呵。
十一:或有称咏松句云:“影摇千尺龙蛇动,声撼半天风雨寒”者,一僧在坐,曰:未若“云影乱铺地,涛声寒在空”,或以语圣俞,圣俞曰:言简而意不遗,当以僧语为优。盖前句吃力耳。今人可不惧戒乎。
十二:袁枚《鸡》云: 养鸡纵鸡食。鸡肥乃烹之。主人计自佳。不可使鸡知。格物至此,诗可以无憾也
十三:今诗之弊。在于攻书经不深。是以愈读愈觉浅薄。不如大家之诗常读常新也。
十四:人谓诗为雅事,然吾实为俗人。宋人觅得出路是以俗为雅,吾云俗有俗味,可另辟蹊径。
十五:炼句自有极佳者。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不过常意耳,却卓然千古。
十六: 比兴源于道之费隐。深于道者,则举目前能及道之远者。昧于道者,则好谈玄玄,不能举于目前。
十七:看诗人慷慨激昂之句,觉得大都不如东坡洒涕巡城拾弃孩,盖东坡做实事也。
十八: 再次想起天吴诲我勿为读者喜欢而写诗,此真不二法门。
十九: 杜濬终身学杜,却说老杜只有五六分真,陶公有八九分真。可见真字难到。此就如物理求定理,哲学探本质,诚非易事。
二十: 十八家诗抄吾独不喜杜牧遗山之七律,当更之以李贺乐府和荆公七绝。
二十一:诗,首先是境界高低之分,然后是工拙之分。
二十二:春归七日办花齐,郑珍之句。春到江南花自开,东坡之句。由此可见练意与炼句之别也。童子则云:春天到了,百花开了。呵呵。
二十三: 君子如玉,作诗须从改变自己气质胸襟入手。时间到了,则知许多好句孰无谓也。
二十四: 有更多意味,再追求语言,争取意味能和语言统一起来。
二十五:沈汝和曰:中学时读书喜欢讲故事的,大学后喜欢抒情和议论的,现在爱写景的。景物写得好真是好,而故事多是不能相信。吾曰:唯理味无穷,其他都有尽时。
二十六: 宋人言工拙分半,最惬吾心。盖拙者,俗也,乃是自我。工者,雅也,乃是超我。由自我到超我,则是升华,由超我到自我,则是现实。二者俱不可废。
二十七: 情景结合古人至善至美矣。后之为诗,当情景理三者结合,始惬人心。
二十八: 吾观夫古诗发展有二境界:唐貌宋骨。杜笔晋风(以杜写自我之笔达晋人超我之玄)
二十九: 好诗须是知道者以非道语道出,或以道语道出前人不能道者,其余则非吾所知也。
三十:近日读王夫之《古诗评选》,始略知古诗也。雅俗之辨,唯在温柔敦厚与否。
三十一: 大而须自然,小而须幽深。自然而幽深,其天乎。陶公能偶然得之。
三十二:人解古诗,粗率鄙陋者多以今人之心解古人之心,是以雅者亦俗,高者亦低。甚者,谓古诗不合时宜矣。
三十三:老杜七绝只是画出自己,既不风流亦不雍容,只是一种倔强。然其浑不顾他人眼色,只是吾与吾周旋久,宁为吾。此种境界,余谓之曰:自在。
三十四:老杜五律纵横变化,无所不包,巨作颇多。余最爱《冬深》一首,其曰:花叶随天意,江溪共石根。早霞随类影,寒水各依痕。易下杨朱泪,难招楚客魂。风涛暮不稳,舍棹宿谁门。居然暗合哲学基本问题。余每读此,则彷徨不已。
三十五:今人诗有意障。盖不能如古人随物立意,且水到渠成。今人看见何物皆是一意。强行立意也觉得面目可憎。读数首则生厌。自己以前立意也颇不自在。
三十六:深爱王安石二绝《神物》神物登天扰可骑如何孔甲但能羁当时若更无刘累龙意茫然岂得知《孟子》沉魄浮魂不可招.遗编一读想风标.何妨举世嫌迂阔故有斯人慰寂寥.孰谓诗不可自誉自负乎?
三十七: 赏宋诗者大抵能赏唐诗.赏唐诗者却几不能赏宋诗.如老年人能知少年.少年人绝不能知老年.无他.心智不成熟耳.
三十八: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宋·陆游) 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理不离目前而大,此种议论才不肤廓不琐碎.
三十九:飞云曰:诗已无现实功利可言。而其魅力不减,乃表情达意,兼通向哲学与审美高境之故。
四十:夜读范至能揽辔录言中原父老见使者多挥涕感其事作绝句(宋·陆游) 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遗老不应知此恨,亦逢汉节解沾衣。读此等诗,才知咏古讽今之作毕竟隔了一层。
四十一:高启凉州词云关外垂杨早换秋行人落日旆悠悠陇山高处愁西望只有黄河入海流.首句颇疲弱始知入盛唐雄浑之境为难
四十二:放翁龟堂杂题云龟堂端是无能者妄想元无一事成最后数年尤可笑饱餐甘寝送浮生此乃人生大悲恸古今杰构也
四十三:钱钟书云渔洋天赋不厚才力颇薄乃遁而言神韵妙悟以自掩饰一吞半吐撮摩虚空往往并未悟入已作点头微笑闭目猛省出口无从会心不远之态.此论颇契吾心.
四十四:木公华马国今巨津州诗曰政暇西巡华马国铁桥南渡石门关北来黑水通巴蜀东注三危万里山。政暇二字透漏出大臣身份,大臣观祖国大好河山,其情如何。此诗得大雅之音也。
四十五:徐渭武夷山一线天诗曰双峡凌虚一线通高巅树国拂云红青天万里知何限也伴藤萝锁峡中。此自哀自愤其大志大才仅得小用耳。
四十六:自己为诗步骤欲如下道心自证.关心他人及社会.思考终极问题.长风吹不断,明月照还空。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此皆道心自证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一棹危于叶,傍观亦损神。他时在平地,无忽险中人。皆关心他人与社会佳者。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此思考终极问题有得者。 有德者必有言,信矣。
四十七:汤显祖胡姬抄骑过通渭诗云渭南兵火照城山十八盘西探马还似倚燕支好颜色秋风欲向妙娥关以实事出韵味尤难
四十八:诗何者为难.真者使人以为真且味道无穷为难.
四十九:放翁煌煌七律.景句无数.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最脍炙人口.无他.义理足耳.
五十:大学云格物以致知.诗之义理犹在于格物.
五十一:诗首重义理.山谷诗云皮肤皆脱尽唯余真实在.此义理非谓集圣人前贤之理句或造句以近之.
五十二: 义山诗云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此其自哀有经济之略然时人只重其文章也.非徒咏古讽今
五十三:陶渊明义理高妙,故触物皆新。好风与之俱。良苗亦怀新。此等句子读之,真厌后人诸多景句。日月常新,此之谓也。
五十四: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诗者艺也。必由此向上。能据德志道。方不埋没诗三百本意。情感见识。本是余事。
五十五:田家(宋·华岳)鸡唱三声天欲明,安排饭碗与茶瓶。良人犹恐催耕早,自扯蓬窗看晓星。极爱此诗。得诗三百《鸡鸣》之遗意。
五十六:叶嘉莹曰汉诗赏其叙述语气.唐诗赏其兴象.余曰皆不如赏陶诗及宋诗之理味.叶女士毕竟舍难求易了
五十七:读诗之乐乃在灵魂契合.此乐吾已得之.一箪食.一瓢水.不能改其乐也
五十八:诗不可学.明学盛唐只得浮夸叫嚣.后人学江西只得干涩险僻.然诗又不可不学.读他人诗及书经.皆学也.
五十九:温柔敦厚.眼前景口头语心中事.味外之味.诗话取此三则足矣.
六十: 温柔敦厚.和平中正.正大光明.吾之审美观止于此.
六十一:居然甚自爱七绝二首:斗酒呼卢不夜城,归来尚作读书声。自贪庸俗尘间乐,不废逍遥物外情。 郊北郊南兴未穷。稻田摇绿果悬红。老夫元是农民子。爱煞炎天养育功。此中味道难言,只宜自知。
六十二:真味。元气。自在。此三者方为诗之达道。神韵。格调。肌理。性灵之说,吾恨其太过浅薄。
六十三: 叙事雅洁。写景自然。抒情诚挚。议论蕴真。诗能事毕矣。
六十四: 诗经,古诗十九首,陶渊明五古,杜甫五律,王安石七绝。俱得真味,百读不厌。
六十五: 宋朝七绝。王安石第一,得真味。陆游第二,得元气。苏轼第三,得自在。
六十六:多读,只是感觉自己到了真,只有写出自己那感觉到的一瞬间,方能明白自己真到了真。
六十七:以前我写诗说有二憾,一曰义理未进。二曰辞不达意。近来只觉得只有一憾。就是义理未进。义理真到处,自有一段语言能说出。不到处,偏要说出其中秘处,语言便生出种种花样,然犹未能说出也。
六十八:岳鹏举《池州翠微亭》“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早发(宋·宗泽)伞幄垂垂马踏沙,水长山远路多花。眼中形势胸中策,缓步徐行静不哗。极爱此二诗。有真才必不作同光妄语。
六十九:大凡有才力者为诗不肯完全同俗人之美,而力创自己之美。徐渭以小说戏剧之法为绝句,诚是作家。如无首有身祇自猜,左啼魂魄右啼骸。冯将老译传番语,此地他生敢再来。葛那颈险断胡刀,蓦手攀颏按得牢。归向镜中嫌未正,特搓过左一丝毫。皆极生气勃勃。
七十:汤显祖以策论为诗如寄谢饷部辽左:插汉窥关事欲多,辽阳当已失红罗。宁前直钞开原路,止隔三岔一渡河。此中爱国忧民,岂是今人乱发慷慨能及。
七十一:吾尝有诗余种水仙十余本俱花腴叶硕云: 淡美何如物性全。心安不碍老来癫。从他鼻孔多情欲。四面贪婪嗅水仙。今见徐渭画水仙付鹫峰寺僧诗云:水仙画里妙氤氲。薝蔔从兹等烂芸。安得香严真鼻孔。一时成雾尽从闻。此种暗合,最为快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