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6-6-7
威望98
金钱390
贡献244
高级会员

威望- 98 点
贡献- 244 次
金钱- 390 枚
|
本帖最后由 仰望大师 于 2016-6-13 17:02 编辑
若单纯以正能量界定优劣,则诗词休矣
世间万事万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诗词也不例外。诗乃心声,当咏真性情。从这个意义上说,可谓无情不成诗。然而,有情便有诗吗?未必。若按杨万里的诗味说,深谙去词去意而诗犹在者,方可谓略得为诗三味。堆砌辞藻、空喊口号、言尽意竭者,无论感情多么充沛,无论口号多么动听,无论蕴含多大的所谓正能量,都不是好诗——甚而至于不是诗。
笔者注意到,时下业内脱离诗词创作基本规律和评判标准,以所谓正能量界定作品优劣之风愈演愈烈,已经严重干扰了正常的诗词学术研讨、严重掣肘了正常的诗词创作实践、严重颠覆了我泱泱大中华数千年来的诗词创作与优劣评判的优良传统,此风不刹,则现代诗词休矣。
值此五四文学革命百年庆典即将到来之际,呼吁海内外有识之士勇敢地站出来,为维护诗词领域这一方净土,为振兴现代民族诗词文化,为实现二十一世纪中国梦,登高望远、振臂一呼吧!
【附研讨帖二则】
其一:
【版务】向现代读书音先生建言几句
所见
芸芸老小孩,挤破赛诗台。
不冀儿孙孝,但求平仄乖。
汝称吾李杜,吾谓汝元白。
谁敢煞风景,须臾唾满怀。
自嘲
——兼答蝶舞山麓&王金先生
独步红尘外,人神两不知。望穿风雅处,羡煞宋唐时。
名就出头早,功亏入伙迟。未知今世里,何日敢称诗。——这首很谦虚。
律体评书——试借清秋如水韵扩句
宝典元须以命求,且听悟者道情由。
能诘李杜频出律,敢笑苏辛未入流。
染赤癞头堪拜相,捧红臭脚可封侯。
诸公若不听余劝,休想立身风雅楼。
叹送不出诗人
——步和红楼赏梅先生
易水徒然证此行,血花谁敢溅王庭。
胡诌几许佯工句,难怪国人不愿听。
~~~~~~~~~~~~~~~~~~~~~·
现代读书音先生您好!以上是您近几天发到辽海诗潮几首诗,几乎一个腔调——居高临下,辛辣讽人。古人说,“文人相轻”,现在也是,但怎么也不至于到这个份儿上。何必呢?当下爱写诗的人很多很多,有写的好的,也有一些初学者;也许写得不够好,但毕竟是人家爱诗,在积极创作,也在不断艰苦努力学习;谁不愿意把诗写好呢?但谁都有个循序渐进过程,我们应尊重与鼓励人家,或者热情善意地给予指导帮助才是。您在辽海回帖很谦虚,说自己的诗 不是诗;那又为何偏偏、泛泛地指责别人呢?言行不一致了吧?明白地告诉您,为了和谐友善,辽海不喜欢带有讽刺攻击性的诗,希望您别再在辽海发这类诗。欢迎您发些有正能量的好作品,供诗友们学习交流,以求共同愉快!——他山石
其二:
蕴含正能量的五言绝句《西柏坡风景》
好诗,无需雕琢也韵味十足,诀窍是写实。实景融于实情,自然蕴含正能量。
纵观今古,大众渴求的纯真和正义,是历史的必然趋势,《西柏坡风景》简洁的二十个字所讴歌的是中华民族上下八千年的沧桑巨变……是客观存在的正能量。
“青山当代美,碧水唱新歌。” 首联大手笔总结历史,
“百万心中景,时时念柏坡。” 尾联大情怀展望未来,
大诗人不以小我运笔,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当我想起这首诗是一位青年教师之作时,仿佛看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未来之光……
注:
“西柏坡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中部,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党中央和毛主席在此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和全国土地会议,解放全中国,故有"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中国命运定于此村"的美誉。为我国革命圣地之一,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是5A级景区。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从西柏坡迁入北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