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韵墨首席版主
精华1874
注册时间2015-4-24
威望17594
金钱123870
贡献94067
首席版主
华夏韵墨首席版主
 
威望- 17594 点
贡献- 94067 次
金钱- 123870 枚
  
|
12、思乡诗词名句——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出处:唐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含意:思乡之句,言来日我登上高高的山顶,遥望故乡,何许能够看到故乡岭上初放的红梅。
作者简介:宋之问(约656 — 约712)因受父亲的影响,宋之问和弟弟宋之悌,宋之逊自幼勤奋好学,各得父之一绝;宋之悌骁勇过人,宋之逊精于草隶,宋之问则工专文词,成当时佳话美谈。
上元二年(675年),长得身材高昂、仪表堂堂的宋之问进士及第,登临“龙门”,踏上了仕进正途。武则天时,以文才为宫廷侍臣,颇受恩宠;后因结交张易之获罪,贬泷州参军。中宗景龙中(708年)转考功员外郎,与杜审言、薛稷等同为修文馆学士。又以受贿罪贬越州长史。睿宗景云元年(710年)流放钦州。玄宗先天元年(712年)赐死。有《宋之问集》。
原诗
阳月南飞雁,
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
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
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
应见陇头梅。
格律:仄起式五言律诗,“明朝望乡处”五言律诗的特殊格式平平仄平仄。
译文
阴历十月的时候,大雁就开始南飞,据说飞到大庾岭,它们就全部折回。鸟儿不进,我却行程未止远涉岭南,真不知何日何时,我才能遇赦归来?潮水退落了,江面静静地泛着涟漪,深山老林昏暗暗,瘴气浓重散不开。来日我登上高山顶,向北遥望故乡,抑或能看到:那山头上初放的红梅。
这首诗是宋之问被贬逐钦州,途经大庾岭,寄宿于北驿,预备次日渡岭。而面临此崇山峻岭,心有所感,遂题诗于驿壁,以泄情懑。
此诗从季节下手,所谓“十月小阳春”,十月虽属初冬时节,气候尚称和暖,故有阳月之称,庾岭位近亚热带,大气也较同月份的北方和暖,因此诗人以“阳月”指称十月,不止足套用典故而已,也为了“阳月”能予人特殊的温煦之感。
就在这个月份里,诗人出现在庾岭之前,面对异地的风土人情,令人不禁睁大眼睛,恣意浏览,细细品味。这时南归的雁子,阵阵飞来,映入诗人眼帘之中,心中激起一股悲哀,”雁子呵,你可是伴我南行么?
正感同病相怜的当儿,蓦地,一个古老的传说闪在脑际:“南飞的雁子到此就会回头。”显然的卤就是雁儿南飞的尽头,而诗人此行的尽头,却在岭外遥远处,无限愁绪,齐涌心头。相传衡阳有回雁峰,每年雁子至此则回,绝不过岭。诗人的传闻根据于此,只不过将地名更易,本来使用典故,贵在能将情意完全表达,至于名物考证,尚在其次,诗人才学博洽,不至误记。
全诗写贬谪岭南的伤感,于旅途中抒发情怀。开头以比兴入手,写望雁思乡,再写岭南境恶,更衬怀乡情切。最后两句由写景转为抒情,暗祈能见到红梅采寄亲眷,以表衷情。诗旨在写“愁”,却未着“愁”字,情致凄婉,愁绪满怀,以情布景,以景托情,情真意切,柔婉动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