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烧书这件事,仿佛成了改朝换代的标配产品。每个新上台的老板都想把前朝给格式化掉,以至于这个风俗流传至今。
说起烧书的历史,最早要推到秦始皇的太祖秦孝公,接着就是秦始皇,西汉东汉时,流氓们又打来打去,等传到曹操手里,只剩下70车书简,9945卷图书。
公元555年,梁元帝萧绎将24万卷图书全部焚毁,中国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致命打击,查阅南北朝之前的历史,基本上会出现404错误:对不起,你要访问的网页已被删除。
唐末,黄巢烧了长安的图书馆,两宋时期,金人、蒙古人接着烧,所以中国历史基本用一首《萝卜蹲》歌来总结:
李代沫蹲,李代沫蹲,李代沫蹲完黄海波蹲;黄海波蹲,黄海波蹲,黄海波蹲完房祖名蹲……。错了,是赢政烧,赢政烧,赢政烧完刘邦烧;刘邦烧,刘邦烧,刘邦烧完萧绎烧……
等到山海关的一声炮响,满州人入主了中原,每天晚上电视剧里那些个拖着金钱鼠尾的主人公开始一一登场。
其实,你又被电视剧给骗了,他们可不是泡妞讲段子的高手,大清的这些老板们除了繁荣晚间的电视剧市场,还制造了中华文化的最大劫难之一。
对于从东北杀到北京的满州人来说,统一发型,统一服装是第一步,统一思想,提高全体国民的共同认识才是关键的一步,为此,从顺治到乾隆,下了一盘很大的棋。
第一个运动是镇压利用文字反清的读书人。入关后的四个流氓,文字狱是他们的拿手好戏,不该看的书,不该写的字,轻则本人杀头,重则满门抄斩,文字狱搞了一百多年,读书人都成了老运动员,一个个战战兢兢,再也不敢说话。
接着,乾隆搞了个国家文化建设的一号工程,编撰《四库全书》。中学历史课本上,《四库全书》是一个伟大的文化里程碑,其实,整个就是一个引蛇出洞的过程。
1772年,乾隆发了个朋友圈,“我要读书!”
下诏向全国征集图书,要“保存中华民族文化”,而且还出钱收购,舍不得卖给国家的,可以借来抄一下,抄完就还。
朋友圈发了一年,除了点赞的,竟然没有回应,一本书也没有收集到。家里有藏书的,根本不知道书中会有哪个字犯了皇帝的忌讳,惹来杀身大祸。
于是,乾隆又发了个朋友圈。“朕一向光明正大,凡是自愿上缴的书,哪怕有违禁的文字,也是前人写的,你们不要怕,决不会出尔反尔,治你们的罪。”
不过,乾隆话锋一转:“如果不缴或少缴,将来一旦发现,那后果就要自负了。”朋友圈还配了一张图。
在朝廷的一再威逼下,轰轰烈烈的全国性征书运动开始了,到了1774年,各省收到的书籍已经有一万多种。
但是,乾隆爷并不满意。
于是,各级官员的朋友圈又被乾隆爷的最高指示刷屏了。
“收来的书中,竟没有一本违禁之书,这怎么可能?那些妄议朝政的言论都到哪里去了?朕就是趁此征书之机,销毁违禁邪书,那些异端邪说、诋毁本朝的书,一本也不能放过,凡是不主动上缴的,要追究书主的罪,还要追究地方官员的罪!”
至此,乾隆的真实意图这才图穷匕首见。
这是中国文化史上最大的一次浩劫。乾隆从开始的征集天下的奇书珍本,此时已转移到搜查违禁书籍上来。其实,后者才是乾隆的真正目标。他要编纂一部其中没有任何他所认为的违禁文字的全书,以使大清王朝在思想上能永远占据统治地位,要树立伟光正的光辉形象,从而能永远奴役所有的中国老百姓。
这一年以后,乾隆每年都要催逼搜缴禁书。搜查期间,全国共搜缴了多少禁书,并无一个精确的记录。但据浙江巡抚报告,从乾隆三十九年到四十五年,仅浙江一地所搜缴到的禁书就有568种,15866部。
乾隆这场寓禁于征的运动一共进行了十九年,被焚毁的书箱达三千多种。而《四库全书》收书不过三千四百多种。乾隆爷的小小打火机一点,中国文化立即少了一半。
说乾隆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独裁者之一,一点也不算冤枉他。仅仅是烧书还不够,朝廷要让知识分子维护大清核心价值观成为自觉的行动,敏感词的检查就是乾隆的一大发明。
《四库全书》的编纂过程中,乾隆不断进行抽查,并且屡屡训斥总编纪晓岚,通过这种持续的培训,文官们知道了如何控制舆论,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敏感度,最终,中国知识分子完成了自我阉割,甚至比自己的大BOSS们做得还要过,有些书乾隆认为不反动他们也会认为反动,给禁掉。最终,绝大多数知识分子都自觉变成了人肉敏感词过滤系统。
收到《四库全书》里的书,也有大量的删改,岳飞的《满江红》里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匈奴”“胡虏”,都是敏感词,改成了“壮志饥餐飞食肉”,“笑谈欲洒盈腔血”,飞食就是鸟,愣让岳飞去射几只鸟来吃。
南宋陈亮的《水调歌头》里有“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耻臣也是敏感词,改成了一个半个换雕弓。也去射鸟去了。
大臣梁诗正在京城当了一辈子的奴才,好不容易熬到了退休回到家乡,故人问他做京官的心得,梁诗正一语道出官场秘籍:一切字迹最关紧要。我在内廷工作的时候,从来不留任何字迹,没有用的稿纸,一定会把烧掉。幸亏那时没录音笔,没拍照手机,否则梁诗正一定会变成铁头人游坦之。
从满清开始,读书写字就成了个高危行业,读书人开始人人自危,每过十几年或者几十年就要毁一次书,禁言封号更是家常便饭,知识分子趋炎附势,自觉地塑造自己的奴才人格。
所以,中国的文化并不是你现在看到的样子,在一代代焚书的历史中,有一多半消失在历史的灰烬中了。
不过,正在准备高考的熊孩子看问题有另一个角度:幸亏烧了那么多书,不然高考不知道又要多背多少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