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天山青松 于 2016-5-20 08:44 编辑
用十三个字写七绝回文
选用十三字
蕴、莲、香、月、韵、诗、芳、 1 2 3 4 5 6 7 仄、平、平、仄、仄、平、平、
碧、玉、乡、心、看、调
8 9 10 11 12 13
仄、仄、平、平、中、仄
红字为韵字
蕴莲香月韵诗芳,月蕴诗芳碧玉乡。 芳碧玉乡心看调,乡心看调蕴莲香。
再可组成十三字五绝回文
香月韵诗芳,诗芳碧玉乡。 玉乡心看调,看调蕴莲香。
还可组成十三字四绝回文
月韵诗芳,芳碧玉乡。 乡心看调,调蕴莲香。
【附四、六言绝句格律 及诗例
四言律句有两种句式,为:△平|△仄、,△仄|△平,正体四句一章,对句皆偶,多为四绝,偶句入韵,一韵到底。一可不论,三当慎重,失粘可不论。
四绝平韵四式
△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平仄平(韵)。
△仄平平,△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平△平(韵)。
△仄平平。△平仄平(韵)。
例:
上官昭容。游长宁公主流杯池(选四)
仰循茅宇,俯眄乔枝。烟霞问讯,风月相知。
枝条郁郁,文质彬彬。山林作伴,松桂为邻。
清波汹涌,碧树冥蒙。莫怪留步,因攀桂丛。
莫论圆峤,休说方壶。何如鲁馆,即是仙都。
六言一般没有虚词,二字一拍,一句三拍,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为本,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为拗体,一、三可不论,五当谨慎。失粘可不问,六言最重对仗,多全篇皆对偶,六绝以四句全偶者为正体。其律如下:
六律八句四韵或五韵,首句可韵可不韵中二当对仗,平仄定格四式;
(1)首句平起入平韵式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平△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平△仄平平(韵)。
(2)首句平起不入平韵式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平△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平△仄平平(韵)。
(3)首句仄起入平韵式
△仄平平仄平(韵),△平△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平△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韵)。
(4)首句仄起不入平韵式
△仄△平仄仄,△平△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平△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韵)。
例诗:
【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刘长卿】
清川永路何极,落日孤舟解携。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惆怅长沙谪去,江潭芳草萋萋。
六绝
六绝四句二韵或三韵,首句可韵可不韵,四句全对仗者为正 体。失粘不问,有人云有四连平、四连仄之律,某以为此不 可取,终须加以错落。基本句式如下:
平韵五种: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
例诗:
【甲辰人日病中吟以自嘲·范成大】
壮岁喜新节物,老来惜旧年华。
病后都卢不问,家人时换新花。
春游·陈继儒
平明欲来山中,半路醉倒酒家。
燕尾剪齐新草,游丝钓得桃花。
晓枕·范成大
煮汤听成万籁,添被知是五更。
陆续满城钟动,须臾后巷鸡鸣。
舍北闲望·陆游
潘岳一篇秋兴,李成八幅寒林。
舍北偶然倚杖,尽见古人用心。
杂兴·陆游
广平作梅花赋,少陵无海棠诗。
正自一时偶尔,俗人平地生疑。
无题·杨简
净几横琴晓寒,梅花落在弦间。
我欲清吟无句,转烦门外青山。
溪村·朱继芳
雨洗山光绿净,波涵天影清空。
草际自浮鹅鸭,柳阴分坐儿童。
仄韵: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
例诗:
自味·陈继儒
若非眸晚乾坤,定是流连光景。
半瓢白酒初醒,一卷黄庭高枕。
山居·陈继儒
手持斑竹锄头,睡起删花理草,
忽然走入深林,惊散一群黄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