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960|回复: 55

简评唐代近体诗格律专著《作文大体》孙逐明

[复制链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6-5-13 16:26: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日本大江朝纲《作文大体》(见《群书类从》卷一百三十七〕,编撰于日本天庆二年〔公元 939年〕,正处唐末五代时期,是迄今可见的最早近体格律专论。
  从行文和所引实例来看,这是供日本人学写近体诗的入门读物,应当是日本人来大唐学习之后,根据大唐有关典籍撰写的。所依据的典籍,可以断定的有白居易的《白氏文集》和元竞的《诗脑髓》;然书中成熟的平仄谱不见于现在能看到的《白氏长庆集》和《诗脑髓》,肯定还参考了其它唐代典籍。唐王叡《炙毂子诗格》载有“玄律体”云:“诗云:‘八月九月芦花飞”,上四字全用侧声(按即今之仄声,下同)。‘南溪老翁垂钓归’,上四字全用平声。‘秋山入簷翠滴滴’律全用平。‘野艇倚槛雲依依’,律全用侧。” 又有“背律体”:“《咏柳诗》:‘日落水流西复东,春光不尽柳何穷。巫娥庙里低含雨,宋玉宅前斜带风。’此后第五句第二字合用侧声带起,却用平声,是背律也。‘不将榆筴共争翠,深感杏花相遇红。’此是大才,不拘常格之体。” 还有“讦调体”:“‘青蛇上竹一种色,黄蝶隔溪无限情。’此‘种’字合用平而用侧,是讦调也。”《全唐诗》谓王睿为“元和〔806-820年〕后诗人,可见早在中唐已经有了完整的平仄格律理论了。《作文大体》必是根据这些唐代典籍编撰而成,
  《作文大体》虽然成书于五代,然书中引录了日本诗人纪纳言长谷雄几首成熟的近体律绝,此人比大江朝纲大35岁[注],其创作鼎盛时期应当在晚唐,可见《作文大体》所总结的近体格律至少在晚唐时期已经为日本诗人熟知。
  《作文大体》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以唐诗为例诗,全面具体总结了五七绝、五七律近体诗的字数、句数、对仗、押韵和平仄声病等形式法度,其体例已经与现代诗词格律著作大致相当了;第二部分,以日本诗人的近体作品印证此书总结的近体格律。
  《作文大体》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所总结的形式法度,与《白氏长庆集》律诗专辑的作品的吻合度相当高,可见它忠实地反映了唐代近体诗格律的真实面貌。
  第二、从声律角度看,它把二元对立的平仄理论和碎用四声的声病理论融为一体了。其中,平仄理论是基础,声病理论是辅佐。具体表现在:
  1、有完整的“平仄谱”。平仄句法和篇法格局既全面,又明晰,是每一首和每一句诗都必须遵守的基本法则,可见平仄理论是近体声律的基础;
  2、没有〔也不可能有〕“声病谱”。书中根据创作实践对沈约八病说有所取舍,所取的声病并非每一首诗必遵的法度,且很大一部分声病规定已经包含在平仄法度里了〔详见后面的分析〕,可见声病说仅仅只是平仄理论的一种补充和辅佐。
  第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书中主要基本法度均有相应的例诗印证,既有唐朝诗人的例诗,又有日本诗人的例诗,实用性极强。这是泛泛而谈、未知可否的《文镜秘府论》不可比拟的鲜明特点。
  由此可见,我国近体诗只存在一套声律系统,根本不存在两套声律系统。    
  现将《作文大体》的形式法度部分略加评注如下: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13 16:27: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群书类从》卷第百三十七
  《文笔部》十六
  
  《作文大体》并序
  夫学问之道,作文为先,若只诵经书,不习诗赋,则所谓书橱子,而如无益矣。辩四声详其义,嘲风月味其理,莫不起自此焉。备绝句联平声,总廿八韵,号曰倭注切韵。
  于时天庆二年仲春五日也。
  第一 按题  
  凡作诗之道,先安题目,然后染翰焉。诗有长短,题有虚实。出于经籍奥理者,谓之实题;悬于风月浮花者,谓之虚题。或有双关之题,一题之中,二物相双也。上下分作,谓之双关也。    
  第二 五言诗  
  凡五言诗者,上句五字,下句五字,合十字成一章之名也。天宝集曰:二四不同,二九对避之。又避下三连病云云。  
  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
  不知何岁月,得与汝同归。
  〔按:此诗是唐代诗人韦承庆的【南中咏雁诗(一作于季子诗,题作南行别弟)】〕
  
  评注:  
  本节是近体诗平仄句法的大纲。
  “二四不同”指句内二四平仄不同,这是是句法大纲。只提“二四”,不言“一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已暗含其中了。
  “二九对避”是鹤膝病,后面再评。“又避下三连病”,是指平韵诗对句应避三平尾,仄韵诗对句应避三仄尾。
  
  第三 七言诗  
  凡七言诗者,上句七字,下句七字,合十四字成一篇之名。白氏文集云:二四不同,二六对避之。又是避下三连病云云。  
  柳无气力条先动,池有波文冰尽开;
  今日不知谁计会,春风春水一时来。
  〔按:此诗是白居易的【府西池】〕
  
  评注:
  本节也是近体诗平仄格局的大纲。白氏文集云“二四不同”只适应五言;结合例诗可知,七言应当是“二四六平仄递换”,这是七言的句法大纲。
  “二六对避”是指七言上句的二六字平上去入不能相同,属于鹤膝病,后面再论。  
  从白居易的例诗与“白氏文集云”一语可知,本文格律法度源头之一是白氏文集。

 
  第四 句名  
  凡句者,不论五言七言,其首一韵谓之发句,其次一韵谓之胸句,其次一韵谓之腰句,其尾一韵谓之落句。首尾胸腰,谓之四韵,或谓之长句。若只有首位二韵,谓之一绝,或谓之绝句矣。然今暂举五言七言之绝句,显四韵长句之心耳。
  
  评点:
  古今术语有所不同。“句”指“联”;发句——首联;胸句——颔联;腰句——颈联;落句——尾联。四韵诗——律诗。
  绝句的格律可以引申到律诗和排律,这是御繁为简的作法。
  
  
  第五 诗病  
  凡诗有八病,其尤可避者,平头、上尾、蜂腰、鹤膝,此四病也。
  
  评点:沈约声病本有八病,却只取四病。可见八病说是声律理论初期的不成熟的产物,合理部分被继承下来,不合理部分被扬弃了。
  从后面四病的解说来看,采纳的是元竞《诗脑髓》的见解。大陆《诗脑髓》已失传,唯有日本才保存了残卷。
  
  平头病者,近来不去之。上句第一二字与下句第一二字,同平上去入是也。但第一字同平声不为病也。
  
  评点:
  第一、唐诗格律“二字为节”处理平仄,“节尾”最重要,遵守了二四六分明,平头病的“节尾”就根本不存在“同平上去入”之病了,可见平头病的这一合理内核已经融合在平仄法度里了。
  “节头”是可平可仄的,这里又规定“第一字可以同平”,“平头病”仅仅剩下了“第一字为仄时不许同上去入”的残存尾巴了。而唐人的实际创作,对此并没有严格遵守。由此可见这一残存的尾巴仅仅只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技巧而已。
  第二、“不去之”是“不避之”的意思。八病只取四病,四病中的平头又“近来不避之”了,足以说明“八病”只是初期不成熟的理论,合理部分被吸收了,不合理的部分被扬弃了。
  
  上尾病者,近来尤避之。五言诗第五字与第十字。又七言诗第七字与第十四字,同平上去入是也。随四声诗分别之,但发句连韵不为病矣。
  
  评点:
  “五言诗第五字与第十字”和“七言诗第七字与第十四字”指句脚。
  平仄篇法规定:除首句入韵者外,上下句的句脚必须平仄相反,它们自然不会“同平上去入”;“避上尾病”实际上已经被平仄篇法代替。故作者说“近来尤去之”。  
  
  蜂腰病者,近来尤避之。五言七言共每句第二字与第四字,同平上去入是也[谓之二四不同矣]。平声不为病,但上句云云。 
  
  评点:二四六分明,五七言的二四字自然不可能“同平上去入”。蜂腰病也被平仄句法替代了。故作者说“近来尤去之”。  
   
  鹤膝病者,五言上句第二字与下句第九字,不同平上去入是也[谓之二九对矣]。七言上句之中第二字与第六字,不同平上去入是也[谓之二六对矣]。然则他声诗用他声之韵者可避平声。如绝句诗四韵长韵,可准知之耳。下三连病者,五言七言共每句终三字连同声是也。念二病者近来不去之。一首之中有同字同心是也。
  
  评点:
    评点:
  “二六对避”是针对七言的〔×××××××〕、“二九对避”是针对五言的〔×××××,×××××〕,它们与二四六分明无关,与平仄篇法也无关。鹤膝病并没有被近体诗严格执行的,只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技巧,所以大江朝纲说“近来不去之”。

  越韵病者,是尤可去。谬用相似之韵也。所谓清韵用青字等也。
  越调病者可去之。文字之数,或有余句,或有不足字句也。

  越韵病者,是尤可去。谬用相似之韵也。所谓清韵用青字等也。
  越调病者可去之。文字之数,或有余句,或有不足字句也。
  
  评点:
  越韵病就是压邻韵,古人除了首句韵之外,是不大压邻韵的,应当避免。
  越调病中,“有余句”应当是指律绝多出了一句;“有不足字句”应当是指五七言出现了非五七言的句子,《白氏长庆集》有极少数五七言杂用的体式,也属此类,都应当避免。
  
  
  第六 字对  
  凡诗有八对,其中常可用者,色对、数对、声对是也。色对者,上句用丹青,下句用黑白之类等是也。数对者,上句用三千,下句用一万之类等是也。声对者,上句用仙字,下句用万字之类等是也。夫仙字声涉千,故与万字为对耳。其外风云草木,鱼虫禽兽,年月日时,天地明暗,贵贱上下,以其名为对者也。又色对之中,以乌代黑,以雪代白;数对之中,以双准二,以孤准一等类是也。发句落句强不求对,啻可尽理,是绝句体也。四韵之胸句腰句必可求对字。长韵可准知之。今案诸集绝句之中,或发句或落句有对字者,是邂逅也。

点评

这四病,孙逐明的评点是按后来的近体规则而牵强附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21 14: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13 16:28: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 调声  
  凡调声者,能调平他声之义也。平声之外,上去入总谓之他声。随四声,诗避声调韵,谓之调声也。故略颂有之。  
  
  评点:中唐诗人王睿的《炙毂子诗格》早就有“平声”“侧声”〔即“仄声〕的称呼。本文之末有云:“仄声,侧声。去声,上声,入声。”可见“他声”就是“仄声”的别称。究竟只是日本人这么称呼?还是唐人也这么称呼?有待进一步考证。
  
  五言绝句略颂曰:发自他声,平声可准知之。  
  他他平平他,平平他他平。[以上发句韵]
  平平平他他,他他他平平。[以上落句韵]
 
  五言绝句连韵略颂云:发自平声,他声可准知之。  
  平平他他平[连韵],平他他平平。[韵,以上发句]
  平他平平他,他平他他平。[韵,以上落句]
    
  七言绝句略颂云:起自平声,他声可准知之。  
  平平他他平平他,他他平平他他平。[韵,以上发句]
  他他平平平他他,平平他他他平平。[韵,以上落句]
    
  七言绝句连韵略颂云:起自平声,他声可准知之。
  平平他他他平平[连韵],他他平平他他平。[韵,以上发句]
  他他平平平他他,平平他他他平平。[韵,以上落句]
    
  五言四韵略颂云:起自平声,他声可准知之。  
  题目。平平平他他,他他他平平。[韵,以上发句]
  破题。他他平平他,平平他他平。[韵,以上胸句]
  比兴。平平平他他,他他他平平。[韵,以上腰句]
  述怀。他他平平他,平平他他平。[韵,以上落句]
  
  五言四韵连韵略颂曰:起自他声,平声可准知之。  
  他他他平平[连韵],平平他他平。[韵,以上发句]
  平平平他他,他他他平平。[韵,以上胸句]
  他他平平他,平平他他平。[韵,以上腰句]
  平平平他他,他他他平平。[韵,以上落句]
  
  七言四韵略颂曰:发自他声,平声可准知之。  
  他他平平平他他,平平他他他平平。[韵,以上发句]
  平平他他平平他,他他平平他他平。[韵,以上胸句]
  他他平平平他他,平平他他他平平。[韵,以上腰句]
  平平他他平平他,他他平平他他平。[韵,以上落句]
  
  七言四韵连韵略颂曰:起自平声,他声可准知之。  
  平平他他他平平[连韵],他他平平他他平。[韵,以上发句]
  他他平平平他他,平平他他他平平。[韵,以上胸句]
  平平他他平平他,他他平平他他平。[韵,以上腰句]
  他他平平平他他,平平他他他平平。[韵,以上落句]
  
  评点:
  “连韵”就是首句韵。
  上面例举了部分平韵的五七言绝句和五七言律诗的平仄谱,包括了首句入韵体与首句不入韵的体式。其余体式以及仄韵平仄谱,均可类推了。可以说近体诗的所有平仄格局都已经完备了。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犯孤平的句子,近人认为是“大忌”的。而平韵“五言绝句连韵”的平仄谱里有“他平他他平”之谱,这是典型的犯孤平。而“平他平平他,他平他他平”对举,是“对句相救”的格局。
  据我对唐五代的试帖诗、白氏长庆集律诗专辑、唐诗鼓吹集的平仄分析,没有发现有犯孤平的句子。 
  究竟是唐代根本没有“犯孤平”之忌?还是“犯孤平”可以采用对句相救?抑或是“犯孤平”仅仅是一种技巧性的规定?尚待进一步探讨。

点评

第七 调声     凡调声者,能调平他声之义也。平声之外,上去入总谓之他声。随四声,诗避声调韵,谓之调声也。故略颂有之。        评点:中唐诗人王睿的《炙毂子诗格》早就有“平声”“侧声”〔即“仄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21 14: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13 16:29: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 翻音  
  凡字必有反音,反音必有二字,故略颂云:平上去入依下字,轻重清浊依上字。所谓平声之轻者东也,重者同也。入声之轻者德也,重者得也。皆依翻音。上去字得其轻重清浊之义也。爰只举平入二声者,上声重者涉于去声,去声轻者涉于上声,递难分别之故也。亦有入声被用平声矣。
  
  第九 用韵  
  凡诗之韵者,多用平声,不论五言七言,其下句之终必用同韵是也。故绝句诗二韵。一首诗四韵等也。多韵诗可准知之。若谬用其邻次相似之韵,即云越韵病,俗以为嘲。假令清韵之中用青字,肴韵用豪之是也。
  
  第十 俗说  
  凡俗说者,世俗所传之说也、其说云:作诗之时,唯非按题避病,兼可劳其破文调声云。何者则破文难读词滞义疑,调声不劳有妨咏吟,或执忌讳为人所笑。朱门赤舄发枝柯,感无端之类是也。或人赋花之诗用发枝柯三字,至于同音朗咏,似验僧之咒放。又或人赋花之诗用感无端三字,至于读其破文,似贫家之称无纸端。如此类,宜避俗忌也。
  
  以上朝纲撰。[曰后江相公也。]
 --------------------------------------
  后面是用日本诗人的作品详细讲解“对仗”的具体用法,以及各种平仄格局的印证。这里就不详引了。只把日本诗人的一些近体诗作品引用于下:  
  
  《资父事君》〔真臻韵〕菅三品文时卿  
  题目。怀忠偏得仁,至孝自成人。
  破题。拔白何轻死,含丹在头亲。
  譬喻。王生犹有母,曾子岂非臣。
  述怀。若向宫廷论,应知两取生。
  
  《草树暗迎春》纪纳言长谷雄
  春生无迹渐从东,草木相迎暗至中。题目。
  向暖因缘唯媚景,浔阳媒介足柔风。破题。
  庭增气色晴沙绿,林变容晖宿雪红。譬喻。
  芳艳不知何处契,谁教计会一时通。述怀。
 
  《秋雁数行书》〔以斜为韵〕
  秋雁随阳来几赊,数行书点暮天斜。
  篇章不定迷言叶,批阅有疑拭眼花。
  朝隐山云缃帙卷,暮过林崔注文加。
  老儒渐耄虽疲业,宿癖相侵望句遮。
  
  《与儿孙诗》[用歌韵。自平声起,付第二字平声定之。]纪纳言长谷雄作  
  六旬余日少,三途苦时多。
  不义非吾富,儿孙没奈何。  
  
  《秋夜月诗》[用清韵]菅三品〔文时〕
  病容近秋思,愁人送夜情。
  莫言偏待月,多是睡难成。
  
  五言四韵诗
  《赋聚沙为佛塔》〔用东韵〕庆宝胤
  题目。聚沙为佛塔,此事出儿童。
  破题。应失秋霜底,欲倾夜雨中。
  譬喻。人唯看作戏,佛不舍其功。
  述怀。彼已得成道,菩提遂不空。  
  
  《赋月诗》〔用歌韵,自他声起。〕纪纳言
  皎皎孤悬月,清光万里过。
  映轩添粉壁,临水起金波。
  魏鹊飞无止,吴牛喘几多。
  落耀留不得,惆怅仰纤河。  
  
  《游净土寺诗》〔用侵韵〕庆宝胤
  一来净土脱尘衾,华影水文浅亦深。
  非水非花非笔砚,为思极乐苦相寻。
  
  《赋法华序品诗》〔用支韵〕后中书王
  四十余年探秘法,时来欲使众生知。
  先呈六瑞无人觉,唯有文殊说旧仪。
  
  《践大周然上人赴唐诗》〔用耕庚清韵〕庆宝胤
  遥寻异域出皇城,相赠有言莫自轻。
  抚我半头秋雪冷,思君万里暮云行。
  难期此土重相见,已契西方共往生。
  久在后生非势利,菩提应赴旧交情。
  
  《越调诗》〔八病之随一也〕〔庚耕清运〕
  
  灯前谈话吟咏几,与我染毫欲晓更。
  花锦褥柳丝经□,玩来终夜动心情。
  
  《离合诗》〔清韵〕
  烟霞望晓好,因我忽光临。
  蹬际青苔满,石危自动心。
  
  源英明诗云
  春雨何因细脚频,为过花面洗红尘。
  花情若听吾微诲,莫待妖姿妄折人。
 
  
注:大江朝纲的生卒是“公元886—957年”,纪纳言长谷雄的生卒是“公元85l—912年”。

点评

《资父事君》〔真臻韵〕菅三品文时卿 怀忠偏得仁,至孝自成人。拔白何轻死,含丹在头亲。 王生犹有母,曾子岂非臣。若向宫廷论,应知两取生。 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平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14 00: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6-5-14 00:4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6-5-14 06:55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5-13 16:29
第八 翻音  
  凡字必有反音,反音必有二字,故略颂云:平上去入依下字,轻重清浊依上字。所谓平声之 ...

《资父事君》〔真臻韵〕菅三品文时卿
怀忠偏得仁,至孝自成人。拔白何轻死,含丹在头亲。
王生犹有母,曾子岂非臣。若向宫廷论,应知两取生。

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与儿孙诗》[用歌韵。自平声起,付第二字平声定之。]纪纳言长谷雄作
六旬余日少,三途苦时多。
不义非吾富,儿孙没奈何。

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
通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赋月诗》〔用歌韵,自他声起。〕纪纳言
皎皎孤悬月,清光万里过。映轩添粉壁,临水起金波。
魏鹊飞无止,吴牛喘几多。落耀留不得,惆怅仰纤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通?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

以上三首律诗,并不符合【135不论,246分明】!


点评

你的平仄判断是不是符合当时人的情况,这是有疑问的,请三羊判断一下以下两句的四声,有没有犯蜂腰: 明王尤好古,静听时临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14 09: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14 09:38: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6-5-14 00:42
《资父事君》〔真臻韵〕菅三品文时卿
怀忠偏得仁,至孝自成人。拔白何轻死,含丹在头亲。
王生犹有母,曾 ...

你的平仄判断是不是符合当时人的情况,这是有疑问的,请三羊判断一下以下两句的四声,有没有犯蜂腰:

明王尤好古,静听时临座。

点评

你的平仄判断是不是符合当时人的情况,这是有疑问的——北山语录 说说你北山的理由! 如何才能【符合当时人的情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14 09: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6-5-14 09:4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5-14 09:38
你的平仄判断是不是符合当时人的情况,这是有疑问的,请三羊判断一下以下两句的四声,有没有犯蜂腰:

明 ...

你的平仄判断是不是符合当时人的情况,这是有疑问的——北山语录

说说你北山的理由!
如何才能【符合当时人的情况】?

点评

明王尤好古,静听时临座。 …… 这句我有当时人平仄四声的判断,你先断一下我再公布,看相符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14 09: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14 09:53: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6-5-14 09:41
你的平仄判断是不是符合当时人的情况,这是有疑问的——北山语录

说说你北山的理由!

明王尤好古,静听时临座。

……
这句我有当时人平仄四声的判断,你先断一下我再公布,看相符不。

点评

明王尤好古,静听时临座。 …… 这句我有当时人平仄四声的判断,你先断一下我再公布,看相符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14 20:29
不管怎么说,讲究25,不讲究24是真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14 10:31
何必劳驾北山公布! 依据中国沈约或元兢理论,犯蜂腰无疑。日本鬼子善于篡改中国理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14 10:25
明王尤好古,静听时临座。 你要提供,此联所在诗作的全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14 10: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6-5-14 10:0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6-5-14 10:07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5-14 09:53
明王尤好古,静听时临座。

……

明王尤好古,静听时临座。
你要提供,此联所在诗作的全部,或者说,此联所在诗作押什么韵!

点评

日本试贴诗,只有两句,以卧为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14 10: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14 10:12: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6-5-14 10:06
明王尤好古,静听时临座。
你要提供,此联所在诗作的全部,或者说,此联所在诗作押什么韵! ...

日本试贴诗,只有两句,以卧为韵。

点评

依照大江朝纲《作文大体》的蜂腰,什么病也没有! 可见大江朝纲《作文大体》的说法,是胡说八道! 但是,你要提到日本仄不同了。日本与中国不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14 10: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6-5-14 10: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6-5-14 10:21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5-14 10:12
日本试贴诗,只有两句,以卧为韵。

依照大江朝纲《作文大体》的蜂腰,什么病也没有!
可见大江朝纲《作文大体》的说法,是胡说八道!
但是,你要提到日本则又有不同了。日本与中国不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6-5-14 10:2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5-14 09:53
明王尤好古,静听时临座。

……

何必劳驾北山公布!
依据中国沈约或元兢理论,犯蜂腰无疑。狗屁不同的日本鬼子,专门善于篡改中国理论。

点评

蜂腰在宋明诗话里已改为二四不同声,这并不是日本人改的,日本也有二五不同声的论述,都是从中国学去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14 17: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6-5-14 10:3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5-14 09:53
明王尤好古,静听时临座。

……

不管怎么说,讲究25,不讲究24是真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14 17:38: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6-5-14 10:25
何必劳驾北山公布!
依据中国沈约或元兢理论,犯蜂腰无疑。狗屁不同的日本鬼子,专门善于篡改中国理论。 ...

蜂腰在宋明诗话里已改为二四不同声,这并不是日本人改的,日本也有二五不同声的论述,都是从中国学去的。

点评

依照你的说法,中国是跟日本人学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14 19: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6-5-14 19:3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6-5-14 19:32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5-14 17:38
蜂腰在宋明诗话里已改为二四不同声,这并不是日本人改的,日本也有二五不同声的论述,都是从中国学去的。 ...

依照你的说法,中国是跟日本人学的!明朝有24的说法,宋朝也有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6-5-14 20:2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6-5-14 20:43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5-14 09:53
明王尤好古,静听时临座。
……
这句我有当时人平仄四声的判断,你先断一下我再公布,看相符不。
判断【明王尤好古,静听时临座】的问题,这要看什么标准:

依据日本大江朝纲的《作文大体》,【静听时临座】则无病,

依照《文镜秘府论文笔十病得失》,【静听时临座】则无病,

依照《文镜秘府论文二十八种病》,【静听时临座】则有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6-5-14 20:4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6-5-14 20:52 编辑

孙逐明竟然大言不惭,从日本的《作文大体》里,立论律句是平仄24法,可见是天大的笑话!北山钓者,竟然拿怀揣垃圾如获至宝,三番五次在网上散布,可见也是一个孙逐明实足粉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6-5-14 21: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转帖楼主文章摘抄:

蜂腰病者,近来尤避之。五言七言共每句第二字与第四字,同平上去入是也[谓之二四不同矣]。平声不为病,但上句云云。 
  
评点:二四六分明,五七言的二四字自然不可能“同平上去入”。蜂腰病也被平仄句法替代了。故作者说近来尤去之”。 

不是偷天换日,不是偷梁换柱,而是明目张胆不要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6-5-15 15:3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孙逐明的这个帖子,实际就是专门攻击你北山钓者的。
你北山辩论不过,反倒如获至宝!
你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到处转载垃圾,你用心何在?企图何在?!

点评

你多读些书再来讨论吧,谬论太多,太荒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15 15: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15 15:49: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6-5-15 15:39
孙逐明的这个帖子,实际就是专门攻击你北山钓者的。
你北山辩论不过,反倒如获至宝!
你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

你多读些书再来讨论吧,谬论太多,太荒唐!

点评

北山转帖楼主文章摘抄: 蜂腰病者,近来尤避之。五言七言共每句第二字与第四字,同平上去入是也[谓之二四不同矣]。平声不为病,但上句云云。     评点:二四六分明,五七言的二四字自然不可能“同平上去入”。蜂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15 15:53
请你用事实说话! 孙逐明的谬论,就摆在上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15 15: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6-5-15 15:5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5-15 15:49
你多读些书再来讨论吧,谬论太多,太荒唐!

请你用事实说话!
孙逐明的谬论,就摆在上面!

点评

我只看《作文大体》,孙逐明先生的注解当作一个参考,你对作文大体有疑问只管问,孙逐明的问题你问孙逐明去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15 15: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6-5-15 15:5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5-15 15:49
你多读些书再来讨论吧,谬论太多,太荒唐!

北山转帖楼主文章摘抄:

蜂腰病者,近来尤避之。五言七言共每句第二字与第四字,同平上去入是也[谓之二四不同矣]。平声不为病,但上句云云。 
  
评点:二四六分明,五七言的二四字自然不可能“同平上去入”。蜂腰病也被平仄句法替代了。故作者说近来尤去之”。 

不是偷天换日,不是偷梁换柱,而是明目张胆不要腮!
============================
孙逐明撞在南墙上,北山钓者撞在孙逐明的腚眼上!

点评

偶见人失误就大惊小怪,只能说明你水浅,我也找你个毛病如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15 17: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15 15:56: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6-5-15 15:51
请你用事实说话!
孙逐明的谬论,就摆在上面!

我只看《作文大体》,孙逐明先生的注解当作一个参考,你对作文大体有疑问只管问,孙逐明的问题你问孙逐明去吧。

点评

如此说法,如此态度,让人失望,让人失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7 13:08
你是无理取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15 15: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6-5-15 15:5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6-5-15 16:05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5-15 15:56
我只看《作文大体》,孙逐明先生的注解当作一个参考,你对作文大体有疑问只管问,孙逐明的问题你问孙逐明 ...

你是无理取闹!
假如说,孙逐明的文章是反党言论,你散布发党言论,难道没有法律责任么?
你该不能说成,反党言论找孙逐明,我北山是散布者,你能说有问题找孙逐明去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15 17:14: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北山钓者 于 2016-5-15 17:15 编辑
三羊 发表于 2016-5-15 15:53
北山转帖楼主文章摘抄:

蜂腰病者,近来尤避之。五言七言共每句第二字与第四字,同平上去入是也[谓之二 ...


偶见人失误就大惊小怪,只能说明你水浅,我也找你个失误如何?

点评

欢迎!热烈欢迎! 失误,不等于谬论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15 17: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6-5-15 17:4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5-15 17:14
偶见人失误就大惊小怪,只能说明你水浅,我也找你个失误如何?

欢迎!热烈欢迎!
失误,不等于谬论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8
发表于 2016-8-27 12:0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垃圾文章上来吧
北山钓者想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8
发表于 2016-8-27 12: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8-27 13:33 编辑

《资父事君》〔真臻韵〕菅三品文时卿
怀忠偏得仁,至孝自成人。==========忠/诚两字,二九同平犯鹤膝

拔白何轻死,含丹在头亲。
王生犹有母,曾子岂非臣。==========生/非两字,二九同平犯鹤膝
若向宫廷论,应知两取生。

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与儿孙诗》[用歌韵。自平声起,付第二字平声定之。]纪纳言长谷雄作
六旬余日少,三途苦时多。==========旬/时两字,二九同平犯鹤膝
不义非吾富,儿孙没奈何。

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
通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赋月诗》〔用歌韵,自他声起。〕纪纳言
皎皎孤悬月,清光万里过。
映轩添粉壁,临水起金波。==========轩/金两字,二九同平犯鹤膝
魏鹊飞无止,吴牛喘几多。
落耀留不得,惆怅仰纤河。==========耀/怅,同仄算什么?人家未说,三羊也不变唠叨!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通?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日本《作文大体》鹤膝病者,五言上句第二字与下句第九字,不同平上去入是也[谓之二九对矣]。七言上句之中第二字与第六字,不同平上去入是也[谓之二六对矣]。然则他声诗用他声之韵者可避平声。如绝句诗四韵长韵,可准知之耳。下三连病者,五言七言共每句终三字连同声是也。念二病者近来不去之。一首之中有同字同心是也。
=============================

这是一些什玩意的东东???!!!!


三羊试问北山钓者针叶林:
日本鬼子,早先糟践中国妇女,


现今又想蹂躏中国文人!

这是24分明吗?分明就是驴唇对马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8
发表于 2016-8-27 13: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8-27 13:09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5-15 15:56
我只看《作文大体》,孙逐明先生的注解当作一个参考,你对作文大体有疑问只管问,孙逐明的问题你问孙逐明去吧。

如此说法,如此态度,
让人失望,让人失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8
发表于 2016-8-29 21:46: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转载一篇孙逐明,看看如何吹破天!

从《炙毂子诗格》看唐代近体诗格律
  
  众所周知,平仄格律一直贯穿在唐诗宋词元曲之中,然而我们很难在古代文献里看到完整的平仄格律的专论,这是因为我国古代战乱频繁、古籍失传所致。
  迄今为止,我们能看到最完整的平仄格律专论,当属日本大江朝纲所撰的《作文大体》。此书撰于编撰于日本天庆二年〔公元 939年〕,正处唐末五代时期。
  《作文大体》应当是日本学者出使大唐,根据大唐典籍编撰而成,里面有比较完整的近体诗格律和从近体诗的体例,各种诗体的字数、句数、对仗、押韵以及平仄声律都有完整的介绍,其时已经有明晰的平仄谱了。
  尽管在此之前的国内典籍看不到同样完整的格律专论,但从中唐元和后的诗人王睿写的《炙毂子诗格》一文可知,至少在中唐时期已经有类似的格律专论了。
  
  《炙毂子诗格》讨诗格时,只要是平仄出律的诗句都遭受了批评,同一诗篇里没有被批评的诗句全部入律。
  《炙毂子诗格》介绍了三种出律的现象:
  第一,互律体。
  诗云:“八月九月芦花飞。”上四字全用侧声。“南溪老翁垂钓归。”上四字全用平声。“秋山人檐翠滴滴”律全用平。“野艇倚槛云依依。”律全用侧。
  按:张志和【渔父】全诗为:
  八月九月芦花飞,南谿老人重钓归。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仄平。
  秋山入帘翠滴滴,野艇倚槛云依依。平平仄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却把渔竿寻小径,闲梳鹤发对斜晖。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翻嫌四皓曾多事,出为储皇定是非。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互律体”的含意,应当是“两种格律”互补的意思。此诗第一二联平仄出律,是明显的古体格式,三四联平仄入律,是明显的律体格式,因此被称之为“互律体”;与此同时,“互律”亦兼有宜用多平拗句与多仄拗句相对的含意。“互律体”与王力所说的“古风式律诗”很相似,只是后者没有多平拗句与多仄拗句相对的含意在内。
  如果当时没有完全入律的平仄格式作为衡量标准,就根本不会出现“互律体”的称呼。
  
  第二、背律体
  《咏柳诗》:“日落水流西复东,春光不尽柳何穷。巫娥庙裹低含雨,宋玉宅前斜带风。”此后第五句第二字合用侧声带起,却用平声,是背律也。“不将榆荚共争翠,深感杏花相映红。”此是大才,不拘常格之体。
  按:杜牧【柳长句】全诗为:
  日落水流西复东,春光不尽柳何穷。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巫娥庙里低含雨,宋玉宅前斜带风。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不将榆荚共争翠,深与桃花相映红。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灞上汉南千万树,几人游宦别离中。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此诗平仄句法全部合律,唯颈联第一句失粘,违背了“粘对之律”,故称之为“背律体”。“背律体”即后世所称的“折腰体”。
  王睿评论失粘的“不将榆荚共争翠,深感杏花相映红”说:“此是大才,不拘常格之体。”可见当时已经有粘对合律的平仄“常格”存在了。
  
  第三、讦调体

  李郢诗:“青蛇上竹一种色,黄蝶隔溪无限情。”此“种”字合用平而用侧,是讦调也。
  按:李郢【浙河馆(一作暮春山行田家歇马)】全诗为:
  雨湿菰蒲斜日明,茅厨煮茧掉车声。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青蛇上竹一种色,黄蝶隔溪无限情。平平仄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何处樵渔将远饷,故园田土忆春耕。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千峰万濑水潏潏,羸马此中愁独行。平平仄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这也是一首七律。从篇法看,粘对全部合律;从句法看,六句平仄合律,唯有第三句“青蛇上竹一种色”的第六字“种”字“合用平而用侧”,被称之为“讦调”。“讦”是“揭发别人的隐私或攻击别人的短处之意”,“讦调”应当是指“字调有短处”的意思。此外,“千峰万濑水潏潏,平平仄仄仄仄仄”与“青蛇上竹一种色”的出律情况雷同,属于“讦调体”的范畴,作者只是不重复讲解而已。

  又下面的李端公的《伤贾岛无可》,也因一字平仄不合,被称之为“讦调体”:
  ○双关体
  李端公诗:“却到城中事事伤,惠休归寂贾生亡。谁人收得章句箧。”“句”字亦合用平,今用侧字,亦是讦调。“独我重经苔藓房。一命未沾为逐客,万缘初尽别空王。”此一句哭贾生,一句哭僧,是双关也。
  李端公的《伤贾岛无可》全诗如下:
  却到京师事事伤,惠休归寂贾生亡。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何人收得章句箧,独我来经苔藓房。平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一命未沾为逐客,万缘初尽别空王。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萧萧竹坞斜阳在,叶覆闲阶雪拥墙。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此诗也是粘对篇法合律,平仄句法唯有颔联第五字“句”平仄不合,就被称之为“讦调体”。  
  当时若无严格的平仄谱为标准,根本不可能出现一字平仄不合就遭受批评的现象。
  由此可以证明,至少在中唐时期,明晰的近体诗平仄谱已经出现。
  
  从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资料来看,盛唐和初唐虽然没有类似的格律论述出现,但初唐和盛唐的五七律诗篇的平仄格局,已经与白居易《白氏长庆集》里的律诗专辑相极其相似。如果其时没有明晰的平仄谱,是不可能有这种现象的。
  请大家注意,“互律体”、“背律体”和“讦调体”是“常格近体”个别诗句出律的“变体”。变体”不等于“错误体”,它们是“有律不惟律,不以律害意”的产物;只要诗意上乘,它们甚至有可能是“大才”之作。王力先生把类似于“互律体”的崔颢《黄鹤楼》称之为“古风式律诗”,其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3 12:1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