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2
注册时间2016-5-8
威望2657
金钱26620
贡献20946
论坛元老
 
威望- 2657 点
贡献- 20946 次
金钱- 26620 枚

|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6-5-10 10:11 编辑
崔颢第一的正名与误解
南宋诗论家严羽,在其《沧浪诗话》中提出:“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崔颢的《黄鹤楼》,随有“唐人七律,崔颢第一”的盛名,从此广为流传,至今千年不衰。
崔颢的大作《黄鹤楼》,是符合元兢体系的律诗。既不是“古风”,也不是“古诗”;既不是“古风式的律诗”,更不是“入律式的古风”。至于“一半古风,一半律诗”的说法,则为一本似是而非的糊涂账。
所谓“唐人七律,崔颢第一”,既不是“声律”第一,也不是“意境”第一。声律,是硬指标;意境,是软指标。声律,有合律不合律之分,没有第一或第二之说;意境,分优美不优美的相对表述,意境没有第一或第二的绝对说法。
崔颢的《黄鹤楼》,频繁使用修辞手法,仅从【双声、叠韵、重字、叠词】来论,因修辞所牵连的字数高达30个。修辞的字数,是非修辞字数的1.2倍。不管是从盛唐来说,也不管从大唐来论;不管是从古风来说,也不管从律诗来论;不管是从崔前来说,也不管从崔后来论。崔颢可谓,空前绝后,无人超越。尤其前句一二三,字字围绕黄鹤间。三扣主题《黄鹤楼》,堪称今古第一流!
解读崔颢七律《黄鹤楼》,重要环节有三:一是,“已乘”的“乘”字,音读“去”声,意作“记载”;二是,“一去”的“去”字,音读“平”声,意作“疾走”;三是,使用元兢四声25法,七言则是四声247法。崔颢七律《黄鹤楼》:
昔人【平】已乘【去】黄鹤去【上】,
此地【去】空馀【平】黄鹤楼【平】。
黄鹤【入】一去【平】不复返【上】,(羊注:去字,去声也可,不可上声)
白云【平】千载【上】空悠悠【平】。
晴川【平】历历【入】汉阳树【去】,
春草【上】萋萋【平】鹦鹉洲【平】。
日暮【去】乡关【平】何处是【去】,
烟波【平】江上【去】使人愁【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