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88|回复: 5

[其他] 对联以实代虚

[复制链接]

432

主题

1007

帖子

543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14
贡献
878
金钱
2024
发表于 2016-5-3 07:24: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北国幽兰 于 2016-9-1 17:39 编辑 <br /><br />
对联中的以虚代实的效果
李广志
著名联家常江、刘太品二位先生说:“对联的意境指对联创作的艺术境界,是由思想感悟和客观事物环境交融而成意蕴或形象,主要通过立意、谋篇和练句,营造出丰富的意蕴,启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以构建出超越具体形象的更广的艺术空间”。
有的作品为构筑这样的艺术空间,作者通过观察客观事物,进入思维,通过联想和想象,进而构思自己的楹联作品。在构思这个过程中,为了对联的意境营造,往往使用虚的笔法去表现实的内容,把实的具体物象内容用虚的词汇高度概括成另外一种物象,。也就是说通过宏观物化效果影印微观具体物化场面。从而更完美地表达出要表叙的具体意象目的。如:
咏三站镇望海屯千年古榆联
老树记苍桑,将台极远,古寺遗余,喜伴馨香寻胜迹;
千年多俊彦,经济腾飞,资源利用,欣挥妙笔撰雄文。
其下联中“经济腾飞,资源利用”就是以高度概括的笔法,通过物象的概括,把使“经济腾飞,资源利用”的人物事件隐去,透过实质影印出人物活动的感人场面所营造出的感人事绩。这样表现手法就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如果下联中以微观的手法。直接表白叙述具体物象“稻米输出,猪牛外运”等去陈述,其结果与前后联语搭配不协调,就会影响联意的整体效果,使联意平庸而没有逾越。
联语的虚实构思手法是语言艺术的表现,虚与实在作品从来都是互相依存的,就象血肉与精神相互依存一样。语言风格的锤炼与作品意境的营造,尤如一个硬币的两个侧面。虚实虽感观不同却丝毫不会影响作品的真实价值。(希与方家共议)




www.138921.com

306

主题

390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72
贡献
4085
金钱
5163
发表于 2016-5-3 10:3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北国幽兰 于 2016-9-1 17:39 编辑 <br /><br />欣赏学习 了 问好

www.138930.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07

主题

2万

帖子

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鹤鸣九皋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4062
贡献
25895
金钱
32513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5-3 12: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北国幽兰 于 2016-9-1 17:39 编辑 <br /><br />赏学,问好

www.138292.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41

主题

17万

帖子

5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灯谜射虎竞技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176
贡献
177086
金钱
196623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6-5-3 18:2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佳作
谢谢先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3

主题

3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3192
贡献
32950
金钱
37603

功勋诗友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5-3 19:4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北国幽兰 于 2016-9-1 17:40 编辑 <br /><br />赏读!学习!问好!李老辛苦了!

www.138891.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2

主题

1007

帖子

543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14
贡献
878
金钱
2024
 楼主| 发表于 2016-5-7 21: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北国幽兰 于 2016-9-1 17:40 编辑 <br /><br />谢谢诸位问好

www.138737.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8-15 18: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