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微风韵特邀顾问
精华18
注册时间2014-6-1
威望281
金钱933
贡献417
栏目顾问
翠微风韵特邀顾问
 
威望- 281 点
贡献- 417 次
金钱- 933 枚
|
浅谈学诗过程中信息的伤害 4.23
今天看锵锵三人行突然注意到一个有趣的想法,窦文涛提及由于现在关于中国的信息越来越多,许多美国人都产生一种焦虑,然后我就想,似乎就我所见,身边学诗人群里也有这样一种人,感觉自己看到的好诗太多太多,恨不得把它们全部看完,可是又精力有限,心中为此充满苦恼。简化一下,这个问题的实质是:信息的伤害。
信息太少,我们感觉容易感觉不安,这是很好理解的,因为我们怕成了井底之蛙,不能与别人同步。可是信息太多,问题同样严峻。众所周知,网络是平的,网络突破了厚厚的人际壁垒,导致了你只要有时间,就可以有无垠的信息可看,就学诗者来说,论坛、QQ空间和聊天群、博客、豆瓣、微信群等,而这还不包括非常容易获得关于传统诗词的各种电子资料。假使我们真的想把这些信息统统接受,只怕我们头上抗十个脑袋或者生命延长到两百岁都不够。然而,生命的有趣正在这里,即精力的有限和信息的无限是一对矛盾。矛盾若要解决,就只能采取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对信息进行优化处理。我想,要解决这对矛盾,以下几点是需要考虑的。
1、对自己的定位。既然精力有限、天赋各异,就不必追求自己门门精通,绝句律诗词曲样样都擅长,在我看来,能擅长一种就已经很不错了。当然,如何挖掘自己在某种体裁上的潜力,这需要认识自己和对于体裁的不断摸索才能逐渐认清。就我个人来说,最后所以会走向多写五七绝的道路,是和个人经历、工作以及个人天赋等因素密不可分的。
2、筛选信息。我想成年人应该认识到信息不可能全部接收下来,正如吃饭不可过撑一样。那么,在第一点基础上,应该进行信息的筛选,即确定到底哪些信息是自己需要的,哪些信息是可有可无的;哪些集子是必读的,哪些集子只供消遣,随便看几眼就行的;哪些信息渠道是要保留的,哪些则是可以摒弃的。
3、对时间的管理。理论最终还得落实到行动中才能取得实效。在确定两点之后,就必须按照大略做好每天阅读以及创作的大致规划,阅读多久,创作多久(几首),评论多久,休闲多久。一旦将这样的规划变成习惯,我想无论是鉴赏力还是创作力的提升都是可以预期的了。可是假使这些没有规划,或者规划仅仅停留在纸面或者梦里,那么一天天下来,要不是旁骛过多,疲于奔命,要不是零碎的时间全部用作了闲聊八卦,那么最后的悔叹只怕是难免的了。
归根结底,尽管复杂局面是难以驾驭的,然而一旦你获得了这种超强的驾驭能力,我想你的整体水平也就因此上去了,收益将不仅仅体现在学诗这一个方面。最后分享一则关于谢安的故事:
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