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96|回复: 21

韵律诗词文同音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复制链接]

1009

主题

831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538
贡献
7967
金钱
10501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6-4-6 20:4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辽宁昆仑 于 2016-4-7 07:30 编辑

韵律诗词文同音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谈今人创作唐诗宋词的韵律依据
众所周知,在秦始皇统一中原之前,汉语文字很不统一,同一个字文有好几种写法。这种状况妨碍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与交流,也影响了中央政府政策法令的有效推行。于是,秦统一中原后,秦始皇下令进行文字改革。从那时候起,采用了比较方便的书法,规定了统一的文字。这就是历史有名的“书同文”。“书同文”,在当时也引起了不少非议,甚至遭到一些人的反对,但是方便了全国文化交流,促进了经济发展,加强了炎黄子孙的凝聚力,历史意义是巨大的。今天再也没有人提出异议了。
然而,中国地域广阔,方言众多,吴音越语,南腔北调,能读懂同一种文字,却听不懂同一种文字的发音。这种情况困惑国人已久。新中国成立后,在全国推行普通话,实行汉语拼音方案,大中小学教材、教师授课和新闻媒体的文字语音必须使用普通话。就连古汉语和古诗词的文字发音也必须按照普通话语音统一订正。经过60多年的努力,普通话已经在中国大地生根开花结果了。
现在,汉语使用普通话已经分别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使用汉语拼音已经成为国际标准。国家先后多次修订出版具有国家标准意义的《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汉字的发音和古今意义都可从这两本经典著作中查找到依据。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和国学文化的挖掘继承,中华文化的精粹格律诗词又在中华大地勃然兴起。可是,人们对格律诗词的音律又莫衷一是。有人主张用古韵,即《平水韵》和《词林正韵》;有人主张用新韵,即普通话;也有人主张古韵和新韵通用。笔者支持使用新韵。
格律诗词语音体系应与现代汉语语音体系一致。现代汉语普通话和汉语拼音已经成为国家标准并走向世界。全国的人都在讲普通话,发音的标准都是《新华字典》的标准。我们用古韵来创作格律诗词,显然是落后于时代,把格律诗词的语音体系与现代汉语割裂开来。
有人说,用古韵写格律诗词是体现原汁原味。这种说法听起来似乎有道理。其实,是不可能的。因为,格律诗词是一种文学表现形式。任何一种文学形式都是为了表达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文思想而发展起来的。格律诗词的产生和发展也是如此。我们今天使用格律诗词的文学形式表达当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现代社会的人文风貌特点,怎么能体现出古人的“原滋原味”呢?除非我们依旧穿起长袍马褂,重新把长发留起来,摇着散子,用格律诗词的形式去写古人的思想感情,然后学着古人的腔调吟诵。这显然是滑稽可笑不可能的。
实际上,古韵保留了许多南方方言发音。众所周知。杜牧著名诗句“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字古韵读xia(霞),现代汉语读xie。我发现在上海的方言中,没有ie 音,ie 读成 ia。所以把“斜”字读成xia“霞”,把“谢谢”读成xiaxia(下下),把“姐姐”读成jiajia(价价)。今天的上海人讲方言,依旧这样发音。
古韵中的入声发音体系也是南方的方言。例如入声字在《平水韵》中列举了17部。这些字古人到底怎样读今天北方人很难说清楚,请看入声一屋韵:
屋木竹目服福禄谷熟肉族鹿漉腹菊陆轴逐苜蓿宿住宿牧伏夙读读书犊渎牍椟黩毂复恢复粥肃碌鬻育六缩哭幅斛戮仆畜蓄叔淑倏独卜馥沐速祝麓辘镞蹙筑穆睦秃覆辐瀑郁忧郁,郁郁葱葱舳掬茯袱鹆髑槲扑匐簌蔟煜复蝠菔孰塾矗竺曝鞠嗾谡簏国副
这组字从现代汉语的发音体系来看主要元音音素是u ,可是把不在一个体系内的元音音素也归纳在一起了。例如,菊ju,轴zhou,粥zhou,六liu,缩suo,卜bo,国guo等。这是因为南方某些地方的方言ou,iu,o,uo的音素,都读成u了。这些字的这样读的古音在南方某些地区的方言中依然存在。这就是南腔与北调、吴音与越语的差异。古韵保留了许多南方方言的发音,是为了解决南北语音差异不得已而为之的折衷方法,在当时没有实行全国汉语普通话的情况下是有积极意义的。而在全国人民都讲普通话的今天,依旧用某些地区的方言语音写韵律诗词,读起来怪怪的,未免有些滑稽可笑了。
现代韵律诗词创作要考虑读者对象。我们写的格律诗词是给今人和后人看的,是要流传给子孙的。如果我们还固执地把“斜”字还读成xia音,我们的儿孙一定会笑话我们读错啦。
新韵依据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发音标准,规范了汉字的发音标准,删除了入声字体系,韵部少而简单易记。把古韵多而杂的106个韵部分为14个到19个韵部,易记易懂,学过汉语拼音的人写诗词根据汉语拼音的发音标准就能找准韵部。显然后者优越于前者。
新韵的语音体系简单。现代汉语发音体系只有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在新韵中,把阴平和阳平(第一声和第二声)定位平声字,上声和去声(第三和第四声)定位仄声字。这样,记忆简单,使用方便。
古韵可以作为暂时的过度。如果有人不会使用新韵,用古韵暂时还是勉强可以的。但应该学会新韵。其实,现在写诗词的人大多数都是解放后受过学校教育的人,而不是私塾馆培养的,都会讲普通话,理解运用新韵是不难的。
当然,我们并不能把古韵完全抛弃,那是我们祖宗研究的成果,要留给研究古诗词的学者用。研究古诗词的学者应该懂得古韵,以便更好的继承发展。
复兴中华,建设现代化强国一直是中华仁人志士的奋斗目标。建设国家通用语言体系,是对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国家统一,走向世界,具有重大意义。如果说秦始皇的“书同文”是伟大的,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那么,新中国的“文同音”也是伟大的,同样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当代韵律诗词创作,是现代汉语语言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必须与现代汉语语言体系接轨一致。这也是大势所趋,不可抗拒。


558

主题

2844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中华新韵吟坛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1252
贡献
2949
金钱
4554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4-6 21:32:26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后,新韵一定是诗词的主流。

点评

感谢版主光临雅赏美评鼓励!握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4-7 07:29
感谢版主光临雅赏美评鼓励!握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4-7 07: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09

主题

831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538
贡献
7967
金钱
10501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4-7 07:29:39 | 显示全部楼层
罗工 发表于 2016-4-6 21:32
今后,新韵一定是诗词的主流。

感谢版主光临雅赏美评鼓励!握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09

主题

831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538
贡献
7967
金钱
10501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4-7 07:29:45 | 显示全部楼层
罗工 发表于 2016-4-6 21:32
今后,新韵一定是诗词的主流。

感谢版主光临雅赏美评鼓励!握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9

主题

1757

帖子

823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43
贡献
2010
金钱
2942

中坚诗友勋章

发表于 2016-4-14 16:45:51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后,新韵一定是诗词的主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

主题

808

帖子

321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12
贡献
845
金钱
11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6-4-15 00:37:52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后,新韵一定是诗词的主流。赞成!支持!

点评

感谢版主光临雅赏鼓励!握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4-15 16:44
情感是诗的源泉,诗是心灵的唯美语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09

主题

831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538
贡献
7967
金钱
10501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4-15 16:4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兰草梦 发表于 2016-4-15 00:37
今后,新韵一定是诗词的主流。赞成!支持!

感谢版主光临雅赏鼓励!握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90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大中华诗词论坛功勋诗友

Rank: 6Rank: 6

威望
3289
贡献
22365
金钱
27156

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16-4-20 13: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激赏先生美文,慢慢品读

点评

感谢好友光临雅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4-21 15: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09

主题

831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538
贡献
7967
金钱
10501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4-21 15:24:10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林野人 发表于 2016-4-20 13:17
激赏先生美文,慢慢品读

感谢好友光临雅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6

主题

1306

帖子

706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695
贡献
1754
金钱
2536
发表于 2016-4-23 10:0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八、我对“古典诗词”这“古典”二字的理解:
    有位嬿郅朋友认为:“我总觉得古典诗词还是应该用《平水韵》抑或《词林正韵》……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某些东西还是应该原汁原味地保存下来……”
    原汁原味?其一不可能办得到;其二,因为现在没有原汁原味的宋人极其“官腔”存在,所以这原汁原味已荡然无意义了;再则如前述,谁能够原汁原味地还原宋腔,请谁告诉我!
    朋友的这话愿望肯定是美好的,应该得到尊敬。如果把“古典诗词”视成“文物”,保护文物是应该原汁原味,但文学艺术的诗歌文化,却不是简单的一件文物!
    而我在这里想阐述的,不是讨论文物保护,而是讨论应该如何准确把握格律诗词格律的本质意义,从这样的认识上去理解韵书的价值和适用性,去理解古人为什么总要随时间不断地编制,调整修改诗词创作的韵书工具。去理解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推广普通话《新韵》的意义。
    《词林正韵》,“事实上也是进一步归纳诗韵即《平水韵》而来。”只是针对填词特点,在押韵上求宽一些,其标准语言音系仍然是效仿《平水韵》,也是宋朝官腔。所以今天我们用《词林正韵》创作格律诗词与用《平水韵》一样,也存在“时过音迁”的格律失效和欣赏吟咏不可能准确还原其音韵的尴尬问题。
    对于“古典”一词,总是令人肃然起敬的,我也非常敬仰“古典”二字。但我们应该明白什么是“古典”。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1) ∶古代的典章制度;(2)古代典籍;(3)古代典故;(4) 古代流传下来被认为正宗或典范的事物;(5) 超越时代时尚,其优越性为大众所公认的作品;(6) 指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以及中国古代传统文学;(7) 遵从古代文学艺术创作法则的作品。”可见,就诗词而言,“古典”一是指典范作品,二是以古文学艺术法则创作的作品。
    那么什么是自古格律诗词创作中始终遵循的古典“法则”呢?肯定不是某一朝代使用的如《平水韵》等某古韵书。否则我们就不敢称宋以前的作品为“古典”了,而创作中使用多版本《切韵》的唐人也不敢称隋晋秦汉及其以前的作品为“古典”了。把作品用什么韵书作为是否为“古典”的条件,这显然很荒唐。
    对于格律诗词应该遵循的“古典”法则,我理解基本的有这几点:1、追求诗歌外形、意境和音韵美感的高度统一。2、对诗歌语步、音调节奏和句尾落音音色和谐回环美学规律——即格律的运用。3、以对应一定时空,即时代与地域的语言音系为标准,编制最能代表当时语言实际音系的韵书,以此作为诗词创作中对汉字音韵音调检索的工具,从而方便实现所创作诗词讲究格律的目的和意义。4、为了保证格律诗词格律的有效性,在创作与吟咏诗词作品的全部过程,必须保持其语言音系标准的完全一致。否则就失去了讲究格律的意义。
    王力教授终其一生,潜心于汉语学和传统诗词韵律学的研究,他在《诗词格律》的开篇第一节,就特别阐明了中古人诗韵与实际语韵的关系,同时强调了现代人在现代语言声韵背景下创作诗词应该如何用韵才是合理的。实际就是阐明了他理解的诗词创作在声韵上应该服从现实语言声韵,追求作品真实的声韵之美的“诗词声韵古典法则”。他说:“古人押韵是依照韵书的。古人所谓"官韵",就是朝廷颁布的韵书。这种韵书,在唐代,和口语还是基本上一致的,依照韵书押韵,也是比较合理的。”紧接着,他进而明确地指出:“宋代以后,语音变化较大,诗人们仍旧依照韵书来押韵,那就变为不合理的了。今天我们如果写旧诗,自然不一定要依照韵书来押韵。” 显然,王教授在这里针对的,是用《平水韵》在当代现实语音环境中写诗填词其格律的失效性。今天我们所见的古诗词声韵“导师”们,在引领吟咏古人诗词时,对与现代声韵不同的,要吗视而不见,要吗采取装腔作势或牵强附会的模糊法进行臆吟处理,虽然这是没办法的无奈之举,但确实有违古典诗词格律的精神真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6

主题

1306

帖子

706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695
贡献
1754
金钱
2536
发表于 2016-4-23 10:06:51 | 显示全部楼层
九、对明清两朝诗韵步入与语韵背道而驰歧途的历史思考:
    明清两朝,文字狱严酷。在诗歌音韵的追求上,可能是文化上的因循守旧,亦或是科举功名的导向所至,文人作诗,多着意于功名仕途,刻板于科举规定的几百年前的宋人韵书,而不及诗歌实际吟咏的音韵艺术效果。这种陋习以讹传讹,甚而延至今日未尽。
    至于明清两朝科举,为什么不顾萌生于魏晋,定型于初唐之“近体诗”追求格律声韵和美畅达的原旨,而强行规定韵者必以《平水韵》,从而步入诗韵与语韵相悖的歧途?这是有其朝代更替中,农耕与游牧文明碰撞与融合的历史原因。是明朝统治者因政治上的需要而在文化上的复古取向所至;也是清朝统治者总结宏大的元朝倾覆教训,对农耕文明采取绥靖政策,主动融合而延续前朝文制的政治策略所至。这都不是《平水韵》有什么不可替代的永恒价值,而只证明了政治对文化正反作用中的负面表现。
    在中国历史范畴内的诗歌,作为一种语言艺术,从远古的咿呀咏叹至《诗经》产生、到唐诗宋词至元曲,在那五千年以上漫长的语言进化与诗歌历史演变中,诗韵与语韵总是亦步亦趋,紧紧相随的,即所谓自古“时有新韵”。这是由诗歌声韵的美学表现,实乃由语言声韵之高度美学提炼这一本质所决定的。我们现在的中国,已经是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演变,融合了五十六个民族的大中国,今天如果我们审视中国诗歌文化,不管从历史的真实还是现实的意义上着眼,都应该立足于“大中国”这一事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6

主题

1306

帖子

706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695
贡献
1754
金钱
2536
发表于 2016-4-23 10: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关于在诗坛怎样保护方言和如何实现用方言写诗吟诗:
    从上,我们已经知道了《平水韵》的标准音系,即中古声韵早已失传,所以今天中国的七大方言音系与《平水韵》的中古音系比较,虽是有着渊源相承的关系,但近千年的演变,的确是不可妄猜今天还仍然相同的。就拿现代方言中的入声讨论,按著名音韵学家、方言学家李荣先生的说法:“在晋方言区,入声的存在也是有分别的,不同的方言点,其入声存在的情况也不相同。”可见,在现代各地方言中尚存的那些类似入声发音字的调值,大多各不相同,而且整个音节的发音又牵涉到更多语音在时间与空间的演变问题。一位方言研究工作者对不同地区的方言进行诗歌吟咏录音,结果他说“你让广州人和福州人读同一首有入声字的古诗,他们都读出入声,但你会感觉那根本不是同一个字,甚至可能不是同一首诗。”这就是前面第五小节所述结论:可以肯定地说,没有任何一种现代方言,还能够与宋人的《平水韵》完美相吻合。
    虽然如此,但我们应该认识到,中国现行的七大方言,是汉语言在不同区域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长期演变发展形成的,在保持了汉语言基本形式的统一性下,都各自形成了独特的语言声韵体系。在人文、语言、历史和美学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价值,从语言学论,它们也是普通话的语言根本,因此是非常有必要加以保护的。但这种保护是不可能靠固守《平水韵》来实现的;恰恰相反,而应该摆脱真实声韵早已失传的《平水韵》的羁绊,认真地研究几大方言各自的标准声韵体系,以此编制形成除北方方言外各自的“诗韵”。如整理编制出用方言写诗吟诗的当代《粤韵》、《吴韵》、《闽韵》、《湘韵》、《客家韵》、《赣韵》。这样我们就可以实现以普通话声韵体系为主体诗韵,各方言声韵体系交相辉映的《当代中国诗歌声韵体系》。从而使诗韵重新回到实际语韵的正道上来,让格律诗词曲联的声韵重新回到追求声韵美的正道上来。让我们也能象先贤那样,为历史留下我们也能高声准确咏唱的、我们这个时代应该发出的诗歌声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6

主题

1306

帖子

706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695
贡献
1754
金钱
2536
发表于 2016-4-23 10: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律·陋习(1)
古调失真注,夹新跨韵常。
不求平水正,实愧老刘忙。
无解东冬味,臆猜唐宋腔。
唱吟犹梦呓,梦呓作声扬。

       今天我们所见的古诗词声韵“导师”们,在引领吟咏古人诗词时,对与现代声韵不同的,要吗视而不见,要吗采取装腔作势或牵强附会的模糊法进行臆吟处理,虽然这是没办法的无奈之举,但确实有违古典诗词格律的精神真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6

主题

1306

帖子

706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695
贡献
1754
金钱
2536
发表于 2016-4-23 10: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那些所谓《平水韵》或曰古韵诗词,还有格律诗词追求声韵之美的意义吗?
前几年网络诗坛有场闹剧,搞了个联名公开信向中华诗词学会抗议其推广普通话新韵,其中理由之一就是《平水韵》从来就不是口头上的、而是一种文字的不需要发声的、只需在心里面吟咏感受的声韵之美,并由此而虔诚地赞其为“一种跨越时空的永恒的声韵之美”。我把他们这论调称之为当代平水韵诗者声韵之美的哑巴理论。他们把无声胜有声的“奥妙”就这么个发扬光大,够玄乎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6

主题

1306

帖子

706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695
贡献
1754
金钱
2536
发表于 2016-4-23 10: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七绝·步《悬赏》诗

    有位韵乃声韵朋友想得宋唐真声,作诗悬赏百万求师真传,不料被封锁了。我猜这朋友意在调侃,但确有独到见解,既不违法又无不良,不知《海河之春》论坛这是为何?韵乃声韵朋友《悬赏启事》原诗如下:
悬赏启事(作者:韵乃声韵)
愁容惨淡倩谁疼,平仄拈来咏不成。
百万资财任挥霍,但求教我宋唐声。

   有朋友劝曰:“支持双轨制,不管新韵旧韵,写出好诗才是硬道理!”。因为新韵目前尚未在诗坛形成共识情况下,“双轨制”乃中华诗词学会官方权宜策略,自然这劝说貌似很地道,听之冠冕堂皇,细究之,其实颇谬。如果是自由体诗,或许聊可牵强苟同。但就以追求语步声调节奏抑扬顿挫,句间落音音色和谐优美为目的之格律诗词,除文字的文学之美外,还需匹配与之相谐的格律之正,即声韵之美而言,此劝言有违格律诗词讲究格律之古典法则。假若两首文学底蕴相同的格律诗摆在我们面前,如果一首我们吟诵起来语步声调节奏抑扬顿挫,句间落音音色和谐优美;而另外一首貌似遵从古韵,我们吟诵起来却拗口憋气,韵不畅达,如此两作品,谁优谁次相信懂诗词者不言而喻。今步韵乃声韵朋友一首,以示体心:


七绝·步《悬赏》诗
明清臆唱惹谁疼,几百年来哑韵成。
唐宋诗家今不在,任凭做雅呓谵声。


  注:呓谵——同“ 呓语 ”,梦话糊涂之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1071

帖子

394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33
贡献
1167
金钱
1414

巾帼诗人勋章

发表于 2016-4-25 12: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学习,问好春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5

主题

2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中华新韵吟坛坛主

Rank: 6Rank: 6

威望
1496
贡献
29256
金钱
31365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8-6 16:04: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迟赏为歉,大赏先生美文。新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支持先生的观点,加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4 17: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