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中华诗词论坛/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74|回复: 0

明镜非台词讲义——技法七

[复制链接]

156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大中华诗词论坛功勋诗友

Rank: 6Rank: 6

威望
2695
贡献
12454
金钱
19956

中坚诗友勋章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6-4-6 19:0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意象的多层次构建
(明镜非台   2015/11/03)
和比兴有一定的关系,也包含一部分借代。大家知道,比兴,是诗词的常用手法。之前我们说过,最简单的,也就是以什么比什么,通过比兴,我们可以构造一定的意象,为我们的作品和所表现的思想服务。而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如何通过比兴去言事。
沧海老人家昨天发过一份残荷的作业给我,一首长调,我和她说的是,
咏物作品,要弄成长调,背后一定要有事可说,这里说的事,可以是故事情节,可以是所托喻的情绪和感情,所以,今天才会想到讲这个。
那么,怎么样去实现这个|“事”呢?又如何让这个事,和咱们所写的物结合起来呢?这就需要构建多层次的意象。而我们所要探讨的,就是如何在物和事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也就是寻梅老人家曾经和我说的,怎么找喻体的问题。我个人,称之为物与事之间的“架桥”
咱们就来看如何架这个桥,还是老规矩,我用我自己的作品,来和大家分享创作思路,借此给大家启发。先看这篇鹧鸪天:
            鹧鸪天
叶郁香檀未语羞,凉蟾可解挂心钩。
风摇月浪碎鸾镜,水漾秋心乱絮眸。

尘间事,总无休,花飞影绰几沉浮。
谁人赊我罗浮梦,我欠谁人一段愁。
这篇里有个重字,浮,咱们先不理他。整篇的构思,是从一朵花的角度,
以第一人称的手法写的。原因,是前几天我在新光假面舞会活动中反串了一个玫瑰仙子,然后看构思是怎么样的。
第一句
叶郁香檀未语羞——叶下藏着香气。这里的檀,注意,不是檀香,古诗词中,多用檀蕊。这里的檀,是指颜色,比如说,“檀口香腮’比喻女性的嘴和脸.那么,注意这个“郁”字,为什么用郁,而不是其他,实际是代表了一种情绪的体现。这要结合后文“未语羞”为了这个羞,所以用郁。
压抑,而不能用放,不可张扬。
然后,第二句,为什么要羞?
凉蟾可解挂心钩——挂心钩是什么?白马遗音中有“解不开的连环扣,蜜里调油;放不下的掛心钩,常在心头”。这是一个典故,比喻牵肠挂肚者,最爱念的。还有一种说法,不知道有人听过没,闺女是娘的挂心钩。
同时,通过凉蟾,月亮,大家知道,月,有时满,有时缺,缺的时候,就是月如钩,和挂心钩相映,对月的时候,想问月亮,可解我心中所想所思,
这样,前面的羞,就有根了
然后,重点是七字对仗
风摇月浪碎鸾镜,水漾秋心乱絮眸——先说月浪, 李商隐 《燕台·秋》中有“月浪衝天天宇湿,凉蟾落尽疎星入。他的月浪是啥,其实就是月光。
清朝的陈维嵩也用过月浪,他的念奴娇中“插天峭壁,被风吹,月浪洗来逾緑”也是月光的意思。这里的月浪,再引申一步,结合下一句的水漾来看,月光,映在水里,被风一摇形成了浪,那么,关键在于鸾镜,这个是什么的代名词有谁知道不?镜子,在古意中代表什么,特别是鸾镜。破镜重圆,这个典故知道不?一般,指代妇女闺阁中的化妆镜,而镜子破了,碎了代表什么呢?结合破镜重圆,夫妻或情人失散或决裂后重新团聚与和好,鸾镜碎了,代表失散或者决裂。而破镜重圆,代表和好如初。
顺便说一下破镜重圆的典故吧:这个事情,发生在隋朝,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之后,建立了隋朝。之后,又去灭了南朝,咱们之前说过的,陈叔宝
南朝皇帝,写玉树后庭花的那位老兄,在文坛,名声没李煜大,但也是个亡国之君,兼才子,他的玉树后庭花很出名。我上次还让大家有空去看看的,虽然没什么思想境界,但文学笔法上,是值得称道的。当然,这个事情和陈叔宝没关系,是他的妹妹,在南朝的时候,嫁给了太子舍人,一个叫徐德言的人。这个徐德言,也是当时的一个才子,他的老婆,乐昌公主
又有才又有貌,可以说是金童玉女。隋朝大军打到南朝的时候,徐德言就和老婆说,我们国家,可能要亡国了,凭你的才貌,亡国之后,多数可能会落为权贵的玩物,但我们夫妻,那么恩爱,还想有一天能重逢。那么,以什么为信物呢?于是,两人想了个办法,找了一面铜镜,把它打碎成两半,说,以后,每逢正月,我们就到市场上,卖这半面铜镜,铜镜能合拢的,就证明我们找到了对方。然后,南朝破了,乐昌公主也被俘虏到北方。
隋文帝见她很有才貌,便将他赏赐给了当时的功臣,一个叫杨素的大臣。
这个杨素,是隋朝的领军统帅,战神级的人物,隋炀帝登基,他的功劳也很大。然后,杨素就将其纳为妾侍,非常得宠。但乐昌公主心中,还是很思念自己的前夫,于是每年依照旧约,正月让老家人,到市场上卖镜子。
半面破镜子,故意把价格要得高高的,没人买。这么年复一年,徐德言在国破之后,也辗转流落到了北方。某一年,终于在市场上看见了那半面镜子,一打听,自己老婆在杨素府上,知道不可能硬闯,于是,在那半面镜子之后题诗:“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
公主看到了这首诗,非常难过,悲戚不食。后来杨素知道了这事,就让公主,把徐德言召到府上,了解了他们的事情后,杨素大方了一把,把乐昌公主还给了徐德言,还给了他们一笔钱,让他们远走高飞,被后世传为美谈。这里,公主还写了一首诗,徐德言到杨素府上的时候,杨素说,公主,你那么有才,你写首诗来形容一下现在的心情吧,公主于是吟道:
今日何迁次,新官对旧官。
笑啼俱不敢,方验做人难。
啥意思?读得懂不?懂我就不解释了。很简单,却很准确描绘当时心情的诗。这,就是破镜重圆的典故。那么,碎鸾镜,所指代的是啥意思,大家就应该清楚了。
话归正传,“风摇月浪碎鸾镜风”,摇动了水面月亮的倒影,碎了如镜子般的月影,这是表象意。而背后的意象是什么呢?各位了解了这个典故后,就应该知道了。
然后,“水漾秋心乱絮眸”。“秋心”是啥?上秋下心,是“愁”。
白居易的诗里“春眼怅望秋心悲”。
史达祖的《恋绣衾》也有,“愁便是、秋心也”
吴文英的声声慢也写过“正风吟莎井,月碎苔阴。颗颗相思,无情漫搅秋心”。
特别是最后这个,是不是和那两个七字对所营造的意象很类似?
只不过他写的,月碎的是苔阴,我这个月碎的是水中的倒影。
然后,我让秋心,在水里荡漾了一把,并结合到眼睛来说,水一荡漾
不就出现波光了么,波光,把眼睛照花了,不就乱了么。
那么,通过这两个七字对,面上是写的景色,但实际是在写事。
所谓的事,就在不同的景色上予以体现,透过不同的元素让事,透在情景的深处。这就是架桥。

然后,下阕
尘间事,总无休,花飞影绰几沉浮。——三字句,是慨叹,叹息世事无休,
世事也无常。既然,是以花的角度来说的,那么在这个情绪下落花自然是必须的了。因此,当花落了,花瓣影影绰绰,沉浮在尘世中。
谁人赊我罗浮梦,我欠谁人一段愁。——这两句,用的是类似回文的手法,
注意,回文和互文不一样,回头有空再和大家说区别,这两个是诗词中的常用手法,但不是今天的主要内容。最后这两句,主要目的是构造语境
这里有一个重字,“浮”字,罗浮梦,之前想用迷蝶梦的,但蝶字是入声,要用就得用新韵,所以用了罗浮梦,但又重了字,暂时不管他了,先放那再说。
那么分析这首的目的是啥呢?总结一下:
这首,是试图通过不同的元素之间的组合达到言事的目的。主要体现在,郁,挂心钩,鸾镜,秋心,沉浮等等。
在这样的组合中,通过对不同物的描写,同时借助物在不同环境中的借代意义来实现完成叙事的功能。
如果我们用白话来说,也吹破了她和情人好合的梦想。水波荡漾,波光粼粼,乱了月影,也乱了她的秋心和迷眸。扰扰大千尘世,为什么总有那么多无休的折磨和不如意。她在想她的落花,飘飘浮浮,又要经历多少的波折,到底是谁,给了她一场迷梦,而她,又欠了谁,给她带来了这段愁绪呢。
然后,咱们再说下一首。
长调言事,刚才,是小令,只能通过一些典型意象的代表来实现,而且无法让情节细节化。为啥呢?字数有限,很多东西,只能用代表性意象来实现,但细节方面,是没法完备的。然后,我们看一下,通过长调,我们又怎么能让情节具象化。
疏影
芳荣菲落。
问求谁正果,绮情偏索。
照影临池,倚石承寒,忍看西风情薄。
颓墙叶迹浑揉碎,又几片、别枝惊鹊。
恼东君、光漏苔痕,掩映前尘纷错。

多少南柯旧事,盛衰皆看遍,思了心若。
蕊绽苞馨,粉笑愁吟,早付殷殷桑陌。
篱前莫叹黄花瘦,纵余绪、凭侬猜度。

待恁时、重觅幽香,怕是路遥人各。

好,咱们来分享这篇的思路:
芳荣菲落——是说盛衰,直白一点说,就是花开花落。
问求谁正果,绮情偏索——这里,将花的所求,和人的所求,通过正果,联系起来。花,花开花谢,是求结果人,追求爱情,也是为了正果。因此,会有求谁正果。果,就是桥结合了人的情和花的情。
照影临池,倚石承寒,(笑)忍看西风情薄。——这句,对影自怜。“照影临池,倚石承寒”你说它说的是花也没错,说它是人也没错。顾影自怜,那么代表了一种情绪。这里要注意的是承寒,石头,是凉的,特别是水边的石头,
为什么让它倚石,又为什么要让它承寒?就是为了衬托此事的场景和心情。
这就是衬托,用场景和元素,来提振氛围,并为后文打基础。
笑看西风情薄。之前临场作,没仔细想,就用了笑字。但笑,肯定不符合此时的场景,所以,必须改成忍。
这里,要注意一个“西风”,为什么是“西风”,而不是“东风”?
大家要注意,不同情感表现下元素运用的区别,“昨夜西风凋碧树”
谁知道是谁写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没人知道?名篇啊,晏殊的蝶恋花,很出名的作品。那么,西风是干啥的?是凋碧树的。
然后再看“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的青玉案。这么一比较,大家就看出来了,“西风”的直接代表意象,是凋碧树。而“东风”呢?是花千树。
因此,西风才能情薄,对吧。
颓墙叶迹浑揉碎,又几片、别枝惊鹊。——这句,说叶子。
东风,代表春天来了
西风,代表秋天来了
这里,为什么用颓墙呢?也是衬托场景和氛围用的,那么,换高墙,朱墙,行不行呢?对于表达目前的情绪来说肯定是不行的。
大家要注意,每个元素的运用,都有细节处理问题,经常有人告诉我说,我写诗词,就是看见什么写什么,那是很错误的一种写法。因为你看见的,未必是你需要用的,必须经过加工。
叶影映在颓墙上,斑驳如碎,然后,几片凋落,最后套用了“明月别枝惊鹊”谁写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还是辛弃疾。
那么,我运用的时候,把它的意象再引申一步,他是明月别枝,我这是花叶别树,同样可以惊鹊,对吧。用前人的意象,不要死套,可以改的。只要改出来,符合逻辑,符合情绪,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恼东君、光漏苔痕,掩映前尘纷错。
­——东君是啥?都知道不?“太阳”。嗯,对这里用了恼的情绪,为啥呢?因为太阳透过叶影,将阳光漏下,在青苔上形成纷扰的痕迹。而这个纷扰,斑驳,又架一次桥,让它和事联系起来。大家知道,红尘纷纷扰扰,前事纷纷扰扰,这里将光影的纷扰,和前事的纷扰互通。
用白话来说,恼这太阳,为什么在苔痕上留下这么多斑驳的叶影,让我想起了前尘往事的纷纷扰扰,这也是在通过元素场景,和情节之间架桥。词眼是纷错。
“纷错”纷繁杂乱的意思,从楚辞开始,就有用。
“思余俗之流风兮,心纷错而不受”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里,“尹畏人知,常置密室,非子壻不以示也。久之渐播,索玩者纷错於门”。
好了,把前尘引出来了,下文就要有承接:
多少南柯旧事,盛衰皆看遍,思了心若。——南柯旧事,就是对前尘的承接。为啥用南柯,大家回头查一下南柯一梦的典故。这里我就不说了,不然成典故专场了。那么,多少南柯旧事,意思是,前尘如梦。
“盛衰皆看遍,思了心若”。
这里的盛衰,指花的盛衰,同时也指人所经历的盛衰。
经历多了,就思了心若了,了断了思念,思绪,心如止水。心若,心如止水的意思。
蕊绽苞馨,粉笑愁吟,早付殷殷桑陌。——蕊绽苞馨,粉笑愁吟,同样是说花也说人。花开绽放的时候,花苞绽放馨香的时候,吟吟浅笑,盈盈浅笑,还是愁绪吟诵,都是代表感情。
经历,早付殷殷桑陌。桑陌是啥,我之前说过的,还有人记得么?
以前课程中专门说过,陌上桑间。没记住的再去查讲义。
殷,繁茂的样子,殷殷屯屯(繁盛的样子)这句啥意思呢?那时候的喜怒哀乐,早已经被丢弃在殷殷的陌上桑间了。
篱前莫叹黄花瘦,纵余绪、凭侬猜度。——这里借用了李清照,谁知道哪句?“人比黄花瘦”对了。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的名篇,学诗词的人都应该晓得。
那么,转换一个意象,她在叹黄花。在东篱把酒之后,自比黄花还瘦。
我让她莫叹,反过来说,代表此时的心境,前面说了,过去的喜怒哀乐
已经放下了,思了心若了,也早就抛给桑陌了,那么,剩下的这点余绪
也就随便别人怎么猜了,所以才凭侬猜度。
待恁时、重觅幽香,怕是路遥人各。——到那时“恁”那,什么时候呢?
重觅幽香,这时候,来年,我再开花的时候,怕是路遥人各,大家已经是形同陌路了。

好了,这篇的思路分享就这些。还是总结一下:
这篇,还是通过花的角度,大家要特别注意的是几个方面:
一、对周边场景和衬托型元素的构建,必须符合整体情绪的要求,为主题服务,并作好铺垫。主要在于“照影临池,倚石承寒,光漏苔痕,掩映前尘纷错”。
二、元素的借代意义,要用准确。
主要在于“正果,西风,桑陌”
三,在元素运用中,形成人物通用的构建方式
主要在于“蕊绽苞馨,粉笑愁吟,重觅幽香,怕是路遥人各”
这种意象的构建方式,可能相对比较复杂一些,所以我称之为多重构建
但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将背后的事,表现出来
。好了,这篇分析到此。
再讲一首律吧,我很少写律,这次弄了几首,也拿其中一首和大家分享一下:

零谢方知负岁华,余英几处堕狂沙。
流波常叹蜂粘蕊,冷月虚惊木别鸦。
竹底好谋勤格物,龛前难悟笑拈花。
不如暂罢钧天梦,歌伴西风对落霞。
这首,也是借花说事。
零谢方知负岁华,余英几处堕狂沙。——到凋零萎败了,才知道辜负了大好年华。“余英几处堕狂沙”。余英,落花,残花的意思。出自元稹的《春馀遣兴》“餘英间初实,雪絮縈珠网。这里要注意的是,为什么用“堕”字,又为什么用“狂沙”,具体为啥,我卖个关子,不说,自己体会,如果体会不出来,那么今天上面说的那么多就白听了。激发大家思维,去想
如果都让我说了,大家没有感受和体会,听就成了听小说了,自己没收获。
流波常叹蜂粘蕊,冷月虚惊木别鸦。——流波,是一种指代意象,流水无情,流水一逝不复返。蜂粘蕊,不单纯是在说蜜蜂采蜜,还代表一种追求和好合。流波在叹,为什么叹呢?美好的追求,好合,像流波,或者随流波一样短暂,而一去不复返。
“冷月虚惊木别鸦”木别鸦,离别,分手的指代性意象。冷月,凄凉的意象。
“惊”为什么用虚惊?其实离别,分手,没有什么好值得悲伤的。和追求,好合一样都是司空见惯的,所以,即使是惊也是暂时的,所以是虚惊。
这里也是借用了“明月别枝惊鹊”只是意象上完全不一样了。
竹底好谋勤格物,龛前难悟笑拈花。——“格物”,这个要说一下:
明朝有个大思想家,叫王守仁,心学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影响了明清两朝,上到庙堂贵族,下到下里巴人,受心学的影响非常之大。这是个哲学领域的事情,大家如果有时间,去查一下守仁格竹。年轻时候,王守仁他老爸让他去好好读书,考个功名,他一会要学兵法,一会要学武术,反正是典型的一个非主流,属于调皮孩子的类型,把他爸气得不得了。
某一天,他跑去和他爸认错,说我知道错了,我的这些追求都是不对的,
从今往后,我要好好学习,后面一句话把他爸雷个外焦里嫩,说我要争取当圣人,这圣人怎么当呢?
他每天跑去格竹子,格,是动词,具体是个啥,我也解释不清楚,大概就类似于对着竹子思考吧,因为,天下万物,都是有理的,他要悟出这个理,
所以就必须去格这个理。桌子板凳是有理的,一草一木也是有理的,那么,他先从竹子开始格,也因此,他在竹子下面,对着竹子看了三天,结果没格出个理来,却得了严重的伤风感冒。这是一个哲学史上很著名的事件
就叫守仁格竹。后世,也往往称王守仁的这个事情叫格物。
这人非常的牛,虽然他没进过内阁,也没做过大将军,但他去打仗,每场必胜,他管辖的地方,都很太平,土匪见着他就怕,他的学生,遍布天下。
明朝中后期,很多大官僚,朝廷重臣,都是他的学生。不但在哲学史上,在整个中华历史上都有一席之地。
然后,再说那个笑拈花,知道拈花一笑不?佛教典故。
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对禅理有了透彻的理解,二是指彼此默契、心神领会、心意相通、心心相印。典故比较长,我百度复制算了:
有一次大梵天王在灵鹫山上请佛祖释迦牟尼说法。大梵天王率众人把一朵金婆罗花献给佛祖,隆重行礼之后大家退坐一旁。佛祖拈起一朵金婆罗花,意态安详,却一句话也不说。大家都不明白他的意思,面面相觑,唯有摩诃迦叶破颜轻轻一笑。佛祖当即宣布:“我有普照宇宙、包含万有的精深佛法,熄灭生死、超脱轮回的奥妙心法,能够摆脱一切虚假表相修成正果,其中妙处难以言说。我不立文字,以心传心,于教外别传一宗,现在传给摩诃迦叶。”然后把平素所用的金缕袈裟和钵盂授与迦叶。这就是禅宗“拈花一笑”和“衣钵真传”的典故。中国禅宗把摩诃迦叶列为‘西天第一代祖师’。
这就是拈花一笑的典故,后世解为参悟禅理,或者心有灵犀。
那么,这两句啥意思呢?“竹底好谋勤格物,龛前难悟笑拈花”。
我每天,对着竹子思索,不断地务求道理,真理,到了佛的龛前却难以领悟拈花一笑,现在已经是凋谢的时候了,那么不如暂罢钧天梦,歌伴西风对落霞。放下这所有的一切吧,唱着歌,对着萧瑟的西风,欣赏落霞,最后享受我美好的人生。好合,别离,都不算什么,务求真理,参悟禅道,
又能如何?最终还是一掊黄土,大约就这意思。
然后,对这个律,也总结一下
一、指代物的运用
与所言之事建立联系,流波代什么,蜂粘蕊代什么,冷月,木别鸦,分别代什么,提前构思好。
二、典故运用
“守仁格竹”,“拈花一笑”所代表意象分别用于所言之事。
三,无论词还是律,收尾我不喜欢张扬,或者去说教,一般用收不用放
这也是诗词沉郁的表现。
而大家去看历来的名篇,尾句上,都是收的,几乎没有特别张扬的,更不可能有道理的说教,道理,是让读者自己去体悟的,而不是作者自己写出来的。一百个人看,可能有一百种体会和领悟。因此,不要强求别人的想法和你一样,更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读者
诗词,不是宣传媒体,不是舆论工具。
我是最不喜欢写老干体的,那个共产党开会可以用,除此之外,只能丢垃圾桶里或者垫桌子,既没文学价值,也流传不了后世。
好了,10点了,今天就讲这三篇,今天讲课,到此结束,不一定都正确,大家各取所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香港铜锣湾集团|大中华购物中心联盟|(香港)大中华诗词论坛/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3-29 22: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