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79|回复: 0

明镜非台词讲义——技法六

[复制链接]

156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大中华诗词论坛功勋诗友

Rank: 6Rank: 6

威望
2695
贡献
12454
金钱
19956

中坚诗友勋章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6-4-6 19:0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戏剧素材在诗词中的运用
                    
好了,咱们开始讲了,上两节课咱们讲了典故的运用,今天,咱们讲一个偏门的东西,就是戏剧素材被运用在诗词中。这个东西,是没有成作,成法可依的,因为以前的古人作品,没有这方面的题材,京剧,昆曲出现的时间晚,已经过了唐诗宋词最辉煌的年代,而清朝的大家,纳兰性德也没有这方面的尝试。因此,这算是一个既边门,又新兴的尝试。但戏曲,作为中国的国粹,我认为我们还是有必要去研究和学习它。在此中间,有很多的国粹,很多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东西,我尝试弄过两篇,把自己的创作思路和大家分享一下,如果大家有兴趣,其实可以就这方面下点功夫的。
file:///C:/Users/yuehai/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1.jpg
这个图,是青衣名角,张火丁。咱们群里,老人家们可能知道,戏剧票友就更了解,当然,年轻的80还是90后,可能不怎么看她了。然后,先看作品:
                 多丽——青衣
               (钦定晁端礼体)
谨以此阙,献给致力于中国传统戏剧国粹的优秀演员。
拢青丝、蓦悲蝉鬓欺霜。
忆当时、韶华几度,流连簪粉飘香。
漆柳黛、俗尘抹去,遮尽了、眉宇沧桑。
檀板催声,丝弦迫耳,牡丹襟下掩彷徨。
捻兰指、秀莲轻踱,敛绪亮华堂。
惊无匹、姿生顾盼,彩满厅厢。
啭幽腔、音噙板眼,更觉旋律忧伤。
弄声情、古词雅韵,难聚焦、看客眸光。
水袖盈盈,透扬甩挑,平生抛洒尽疏狂。
问谁赞、衔杯鱼卧,苦饮咽凄凉。
诚何奈、真做假戏,泪诉荒唐。
大家先溜一下作品,我说一下作品成因。某天和一苇聊天,说晚上干嘛去,她说去看戏。她是一个戏曲老票友了,估计京剧昆曲越剧之类的戏,无论哪出,你知道和她提到,她都能和你说个一二三出来。大家如有戏曲方面的专业知识,其实可以和她多探讨的。前几年,她每年看戏的票钱都投资一两万,属于典型的发烧友级别的。那天她说要去看戏,我正在逛诗词论坛,灵机一动,为啥不能用京剧戏曲作为素材和背景,创作一些词作出来呢?于是向她讨教了关于戏曲的一些专业知识,比如,化妆,服装,动作,配器,角色分类等等。弄这类东西,首先对这个要内行,她给了我很多指导。好吧,估计大家都看完了作品了,然后和大家分享写作思路。
还是那句话,只说思路,好坏不论,分享过程中,希望能给大家点启示。
作品开篇一个小序“谨以此阙,献给致力于中国传统戏剧国粹的优秀演员
京剧是一个冷门艺术了,但我们需要对传统戏剧的演员们致敬,正因为他们的坚守,才使这个国粹不至于消亡。开头启示没有直接说戏,而是说的演员的回忆和感情,“拢青丝、蓦悲蝉鬓欺霜”。从化妆开始,演员上场,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青丝,自然是指的头发。蝉鬓,是对女子鬓角的描述,一般古时候女子拢了头发后,鬓角比较薄,很多用蝉鬓来形容,蝉的翅膀也是薄的,两边对称,所以有这个称呼。霜,自然是代表女子已经步入中年,为戏剧行业奉献了半辈子。
然后,第二句进入回忆:“忆当时、韶华几度,流连簪粉飘香”。簪粉,实际是指代化妆中的道具。演员当年喜欢戏剧,进入这个行业,飘香,则是对这个行业的热爱。
然后,继续说化妆:“漆柳黛、俗尘抹去,遮尽了、眉宇沧桑”。
漆柳黛,——描眉。俗尘抹去,可以理解为上粉,或者遮去皱纹等等,因为要上台了,要遮眉宇间的沧桑。
檀板催声,丝弦迫耳,牡丹襟下掩彷徨”。檀板,是京剧中的配器道具,
估计熟悉京剧的都知道。檀板催声,丝弦迫耳是偶句,意味着,台上的过门已经响起,女子这时候已经完成了化妆,准备要上台了。
“牡丹襟下掩彷徨”。
file:///C:/Users/yuehai/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jpg
这个就是牡丹襟。
“捻兰指、秀莲轻踱,敛绪亮华堂”。京剧中的指法,兰指是典型,女子跟着过门,走上舞台。
“惊无匹、姿生顾盼,彩满厅厢”。上阕的最后这句,是演员的出场。
(以吾之血换汝之心彷徨不好)彷徨,是根据上面的情绪来的。因为半辈子的努力,也因为自己的沧桑,而京剧这个事业却面临着后续无人的情况,所以怀疑自己此生的努力,并带有一定的无奈,我说了下阕你就明白为啥用彷徨了。
“啭幽腔、音噙板眼,更觉旋律忧伤”。板眼,一板一眼,是属于京剧里的名词。
弄声情、古词雅韵,难聚焦、看客眸光”。这一句,就和上面的彷徨相扣了。京剧中的声情,其中的词韵,在通常人的眼里,其实是很难被理解的。这也是这种传统国粹,为什么会被冷落的原因,看客的目光并不能被聚焦。啥意思呢?也就是被传承度不高。
咱们写这种题材的东西,如果就事论事地去写他上台唱的是什么,衣服怎么漂亮,音准怎么好或者腔调怎么样,就失去其真正意义了,而最重要的是其中的情绪内涵。戏剧,只是一种道具,而通过这个道具,我们真正要表达什么,其实就是在上文的彷徨,和下文的看客目光中,为什么彷徨,因为自己毕生的努力,或者说执着的追求,却没有观众的眸光,所以才会彷徨。京剧演员的追求,到底能不能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可,这是个问题。
水袖盈盈,透扬甩挑,平生抛洒尽疏狂”。水袖,是京剧的典型象徵,
而透扬甩挑,是水袖的动作。抛洒,和疏狂衔接,表现动感。
问谁赞、衔杯鱼卧,苦饮咽凄凉”。这里,用了个问句。卧鱼,是京剧中哪个戏里的,有谁知道么?贵妃醉酒里,杨贵妃用口咬着杯子,作下腰动作,就是典型的衔杯卧鱼,然后,用这个动作,来表现情绪,“苦饮咽凄凉”。实际京剧,这个行业,已经成为了一种演员的凄凉,不被大众理解,而演员孤芳自赏,有一种毕生追求无用,凄凉之感。
诚何奈、真做假戏,泪诉荒唐”。最后一句收结,似乎这一切是荒唐的。
但这种荒唐,却表现了对国粹继承的无奈。其实,我们玩诗词的人也是一样的,虽然比玩京剧的多些,其实一样是小众。以后,这些东西会越来越少人弄了。好吧,这篇说到这里,写得不一定好,但是一种尝试。如果有什么地方不妥,大家可以提出讨论。
然后,再说第二篇
折子戏
file:///C:/Users/yuehai/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3.jpg
多丽——折子戏
序:人人都是一出折子戏,人人都想演一出折子戏,而谁又愿入戏,倾毕生之力去演绎。多数人都不愿意尽力去演,更不愿意演满全篇,却都想把最璀璨的部分留在别人的生命里,却不料客走茶凉之时,徒自悲伤……

曳丝弓。索弦驰马游缰。
碎琉璃、羽徽音逐。旋轸辗转成伤。
踱细步、轻吟韵语。啭一曲、哀婉悠扬。
垂袖低眉。忘情演绎。今朝入戏毕生偿。
捻兰指、难分花雅。满彩竟华堂。
何须辨。四功五法。昆弋皮黄。

问伶倌、冗篇摘锦。可尽悲喜沧桑。
叹青衣、遍簪璀璨。唯赢去、看客盈廊。
武旦巾生。开帷合幕,未容细酌费思量。
终不过、寒箫瘦笛,闲扣紫檀香。
谁怜我。清泪莲腮。走板荒腔。
大家先看一下,我还是说一下背景。折子戏,是戏曲中的某一段,和大套完整的戏不一样。所谓折子,是戏曲中的某一折,通常是比较精彩的某一段,也有一种说法叫摘锦。
其次,要说的是比兴。诗词的表现形式,“比兴赋”之前都说过,估计大家应该记得的。
而这篇,主要是以比兴为主,没怎么赋。而这篇,实际是属于以戏曲为背景,阐述人生问题的一篇。其中演员,观众以及其中的各个元素,代表着其不同的比兴方向和隐藏含义。
可能理解起来要花点功夫。
“曳丝弓。索弦驰马游缰”——丝弓,是说戏曲配器中的二胡类,京剧是高胡。索弦驰马游缰,弓,一般是以马尾毛作弦,大家去看二胡的弓就知道了,那么,借这个马,说二胡的音乐,驰马游缰,把这两个套起来。
“碎琉璃、羽徵音逐。旋轸辗转成伤”——羽徵,五音中的两个,谁知道古代五音是哪五个?“宫商角羽徵”,这是古音乐中的五音,大家一定要记得属于常识。
踱细步、轻吟韵语。啭一曲、哀婉悠扬—— 注意,京剧中,特别是女性上台,一般用的是小碎步,不能像男性武将一样,上台走方步。看过的人应该都知道,这句比较简单,就不解释了。
垂袖低眉。忘情演绎。今朝入戏毕生偿——这句重点是在今朝入戏毕生偿,
前两句都不值得讲,这句重点后文再讲。
捻兰指、难分花雅。满彩竟华堂——花,雅,是戏曲中的两个种类,花腔,雅音。
何须辨。四功五法。昆弋皮黄——四功五法是戏曲界经常说的一句术语。四功,就是唱、念、做、打。五法,一般是指手、眼、身、法、步。
昆弋皮黄,前者,昆曲,后者京剧。京剧又称皮黄戏。
问伶倌、冗篇摘锦。可尽悲喜沧桑——伶倌,以前,对戏剧演员称伶倌,估计大家应该清楚。
冗篇摘锦——冗篇,长篇,摘锦,刚才说过,摘出其中某一段精彩的,作为折子戏,叫摘锦。
叹青衣、遍簪璀璨。唯赢去、看客盈廊——青衣,是京剧中的一个角色,
其他的,还有比如老生,花脸,小生等等,哦,还有刀马旦,或者武旦。
大家看到女性作为武将,背后插着四面旗的,上了靠的,就是刀马旦,
武旦巾生。开帷合幕,未容细酌费思量——刚才说的武旦,在这,刀马旦上靠,武旦不上靠,靠,就是戏剧中武将的甲胄。
额,我怎么觉得说着说着,成了戏剧知识大普及了呢file:///C:/Users/yuehai/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4.gif
终不过、寒箫瘦笛,闲扣紫檀香——箫笛,都是戏剧中的配器,紫檀,就是我们上一篇说的檀板,经常在戏剧中打节奏用。
谁怜我。清泪莲腮。走板荒腔——莲腮,大家注意,特别是女性,类似青衣,莲部化妆,都是莲腮,比如这张图,像不像?
file:///C:/Users/yuehai/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3.jpg
走板荒腔,这一般是形容演员唱戏,调门不准,或者节奏不准。走板,节奏,荒腔,调门。刚才说了,檀板,是打节奏的,因此走了板了,那么节奏就有问题了。大致是这意思,好吧,普及了戏曲知识,然后我们说这篇的内容和含义。
大家可能在怀疑,这篇作品中有很多不合情理的地方
1、垂袖低眉。忘情演绎
在写这句的时候,曾记得一苇说过一个问题,“垂袖低眉”这个动作,是戏曲表现中比较少见的形式,用这个形式后,怎么还能“忘情演绎”?
这是我和一苇讨论过的问题
2、捻兰指、难分花雅。满彩竟华堂

当一个戏曲演员让观众连花雅都难辨的话,是不可能博得喝彩的。除非那帮观众本身就不懂戏(要的就是不懂戏的观众)。
3、遍簪璀璨。唯赢去、看客盈廊
遍簪璀璨者,就能赢取满廊看客,那么,真正赢人气的,不是他的演技,而是他的装扮,这也是和戏曲正常思维不相符的。
4、武旦巾生。开帷合幕,未容细酌费思量
帷幕开闭之间,连斟酌思量的时间都没有,这演的是什么戏?这不是糊弄人么?
大家从这四个方面看到了什么?其实这不是在说戏,而是用戏在说事。我把它称作矛盾逻辑的艺术表现形式。这里的这四个方面都是不符合常规的
但通过这不符合常规的事情,我们要说明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要说明白这个事情,我们还得从序来看。
序:人人都是一出折子戏,人人都想演一出折子戏,而谁又愿入戏,倾毕生之力去演绎。多数人都不愿意尽力去演,更不愿意演满全篇,却都想把最璀璨的部分留在别人的生命里,不料客走茶凉之时,徒自悲伤……
现代人,多数都比较浮躁,就如同在演折子戏。都希望自己去演最精彩的那一段,而都没有意识到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但人心,已经不愿意去刻苦和努力了,其实从我们很多学诗词的人就可以看出来,有些基本功不扎实的,不懂格律的,就去排斥格律,说自己是无律派,写的是今语体
而不肯真去下苦功夫研究,但问题是,这种方式是经不住时间考验的。当演完了所谓的璀璨后,最终所得到的,其实是客走茶凉。那么,明白这个意思了,这篇里面很多的东西就好理解了。
有那么一帮人,为演而演,为博得观众的喝彩而演,但自身,并不愿意善始善终地演完每一出戏,而只愿意选择其中较为精彩的那一段去演(“冗篇摘锦”),但真正来说,只愿演那一小段的人,是很难真正体验和感悟人生的(“可尽悲喜沧桑”)。同时,演这出“折子戏”的人,并不注重自身的功底和修养(“何须辨,四功五法,昆弋皮黄”),而只在乎别人是否喝彩,注重观众的眼光(“唯赢去,看客盈廊”)。然而,所谓一入江湖,身不由己(“今朝入戏毕生偿”),若功底扎实,能善始善终地演完全篇则还好,若只学了那三招两式的花拳绣腿,去贪求那浮华奢靡的“折子戏”,而时间,是检验一些的标准,不假时日,最终的结局,多半是凄凉苦楚,暗自垂泪的(“谁怜我、清泪莲腮,走板荒腔”)。而这篇中,所描绘的演员,不是专业的演员,而观众,也不是真正懂戏的观众。
那么,最后说一下思路和手法:要用好这种手法,要具备两个前提,
一是,这其实是一个借代。刚才说了,戏,只是一个表现工具,而要用好这个表现工具,首先必须懂戏。刚才我说了那么多关于戏曲的相关知识,其实就是这个目的。所谓借物咏志,所借的这个“物”,或者说这个元素一定要找好,并对题材进行深入的研究,比如说这个戏,演员的服装、道具、动作、唱腔、配器,甚至乐器的结构、演奏方式等,得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什么词能用,什么词不能用得清楚,不然会冒外行话。若是完全不懂戏之人,连专业术语都没弄清楚的话,便谈不上所谓的灵活运用了(在此,再次感谢一苇老友),
第二,对比兴,要下功夫。比兴,其实是一门很有用的诗词表现形式,而这种类型的手法,多适合比兴。其实整个一首词,是一个大比兴,在排篇,构思方面,需要有一定的严谨性,什么比什么,一定要事先先构思好,就如裁缝裁一件衣服,哪是袖子哪是领子,得先安排好,千万不能想哪写哪,不然很容易乱套。而在这里面,个人建议尽量的不要去赋,因为一赋,就坐实了,一坐实,就很难发挥了。
同时,作品中所安插的各个元素,形成小比兴,比如“摘锦”比什么,“帷幕”比什么,都需要提前想好。
然后,最后一个,什么是矛盾逻辑的艺术表现形式,该怎么去矛盾,在矛盾逻辑中求生存、找空间,求发挥,这只是一种说法,虽然逻辑是矛盾的,但并不代表不合理,注意,逻辑矛盾和事物的合理性在这里是两个概念。
说矛盾,是咱们故意去制造矛盾,用诗人的笔法,借矛盾去隐喻事物,而并非去制造完全不合理的外行言语,这里有一个分寸把握问题。
比如说,“遍簪璀璨,唯赢去看客盈廊”句,咱用戏曲演员的头饰衣服去赢看客,是可以的,但若说咱什么都不穿,往台上一站,就赢了满廊的看客,这叫缺乏合理性。
这篇作品,整体上是属于借物咏志的手法。所谓的物,就是那个戏,所谓的志,其实是那个序。可能听起来有点复杂哈,不过这是作为一种尝试。
大家若有兴趣,其实可以了解一下戏曲,然后写一篇类似的作品。
我最近正在构思一篇刀马旦,如果有兴趣的,可以和我一起写。
今天的内容,就讲这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4-20 11: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