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三秋之晨 于 2014-8-26 08:29 编辑
竹缘
竹啊,我今生是不是和你结下了不解之缘! 小时候,我总喜欢到村中的古樟下望古樟绿叶丛中闪烁的阳光,看鹊儿做窝,听鸠儿鸣叫,闻樟儿郁香。在月亮高挂的晚上,听伯父讲“薛仁贵征东”、“穆桂英挂帅”的故事,听爷爷讲古樟是我们村的龙脉、是彭氏子孙福荫的美丽而古老的传说。 然而,我最喜欢的是古樟下的那一丛绿竹!它是一丛矮矮的小小的竹子。这竹,不能用它做扁担、做禾竿,不能用它破篾做笸箕、做箩筐,充其量只能做做赶牛的鞭、捆柴的绳。可是,我就是喜欢它!它是那么的绿呵,干是绿的,枝是绿的,叶是绿的,连竹鞭也是绿的,还映绿了它脚下的那口池塘。绿绿的古樟,绿绿的竹丛,绿绿的池塘,这是我童年的天地。高兴时来,烦恼时来,忧伤时来,委屈时也来。来看这一丛绿竹那直直的干、纤纤的枝、细细的叶。看它伫立在阳光下的身姿,看它在风中摇曳的倩影;看竹丛中芒冬鸟跳上跳下、衔着草儿执著地做窝,看竹地间黑黑的小蚂蚁蜿蜒地爬行;看池塘里打着水漂的鱼儿和自己傻傻的倒影,看落日的余晖照着古樟、竹丛、池塘,感受“半‘塘’瑟瑟半‘塘’红”的诗韵。摘一片绿绿的竹叶,含在嘴里,让那淡淡的、甜甜的、竹所特有的清香,沁入我的心田。我总陶醉在其中,天人合一、物我两忘。恍惚中,世界只有我和这一丛绿竹,绿竹就是我,我就是绿竹!那时,我曾写过一篇作文——《我的绿竹》——老师拿它在班上声情并茂的朗读着。“绿竹啊,你就是我的童年!你绿在我的心里,绿进了我的血液中!”读着读着,老师的脸上绽开了笑容,洋溢着无比的欣喜、赞赏;同窗的眼神里满是羡慕、惊叹;我呢,得意写在脸上,感激藏在心里。感激我的老师,感激这一丛绿竹!绿竹呵,你带给我多少喜悦多少梦想啊!我总是问自己,绿竹啊,你是不是我的前生? 可是,好景不长,这一丛绿竹不知什么缘故“得罪”了队长,在一个阴霾笼罩的黄昏,他下令砍了它,烧了它。霎时间,天昏地暗,天旋地转。我的这一丛绿竹啊,瞬间灰飞烟灭!从此,这一丛绿竹,只成了我恒久的、美丽的回忆了! 读高中时,我家建了新屋。新屋的后面也有一口池塘,那是建屋时挖红土筑墙而形成的。伯父从邻村移来一株麻竹,栽在池塘边。不到两年,这一株竹蓬蓬勃勃地生长着。又是一丛绿绿的竹!星期天回家,我总要到这丛绿竹下,用手轻轻地抚摸着这绿色的生命。从竹根摸到竹干、竹节,再摸到竹枝、竹叶,就像一个老母亲用她颤抖的双手抚摸着她多年未见的儿子一样,眼里带着泪光,脸上露着微笑,深情的注视着,注视着。注视着这绿绿的生命,注视着每一株竹干、每一根竹枝、每一片竹叶。听鸟儿关关于叶丛中,看红蜻蜓停在竹枝上,望蓝天白云和绿竹倒映在池塘里。和小时候一样,摘一片竹叶含在嘴里,慢慢地、甜甜的咀嚼着童年的梦。捡一片竹笋壳,把酸甜苦辣写在上面,把心事写在上面,把梦想写在上面。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到池塘里,让它在水中慢慢卷起、收紧、沉没在漾漾的水里。请蓝天白云为我作证,请池塘为我做证,请红蜻蜓为我作证,请这一丛绿竹周围的一切生命为我作证,绿竹啊,你就是我的前生!你就是我! 可是,有一天,我从学校回到家,突然发现,你被人连根刨起,横尸塘边。我的泪水流进了我的心里。绿竹啊,你又这样离我而去! 06年春,学校教学楼东的空地上栽了四株竹。看见它们,就像看见久违的老朋友,亲切之感油然而生。这几年,它由四株变成四丛。一枝枝伸展着,婆娑起她优美的舞姿。有时,小鸟停在竹枝上,啾啾地展示它的歌喉。每天,一走进学校,我要看看它们;放了学,我也要看看它们,心里会无限深情的对它说,明天见,我的绿绿的生命!有时,我会站在竹下久久的凝望、痴痴的遐想;有时,我会站在竹丛边,用手轻轻的抚摸着它;有时,又像小时候一样,摘一片竹叶含在嘴里,让那记忆中的淡淡的、甜甜的清香再一次沁入我的心田,融入我的血液,植入我的骨髓中去! 可是,去年,这四丛竹都死了!我揪心地自责:你驾鹤西去,是因为我每天来问候你,还是因为我曾经深情的注视过你?是因为我抚摸过你的枝干、摘过你的叶片,还是我幻想自己有一天变成一只小鸟,站在你的枝上,为你唱一首赞歌?难道命中注定我今生和你无缘?我甚至在心中千百次的埋怨:学校领导啊,你为什么要种四株?“四”,不就是“死”吗?种六株,让它“六六大顺”多好啊! 竹啊,你为什么总要离我而去?我今生到底和你有缘还是无缘?如果是因为我爱你爱得太深,你才离我而去,我宁愿今生不再见你、不再想你、不再爱你! 我喜欢苏轼,喜欢他的书法,喜欢他的诗文。“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苏轼《于潜僧绿筠轩》)。这首诗非常明了的告诉我们,大文豪苏东坡他十分爱竹!他认为爱竹是雅人之雅举,你“无竹”就俗,简直就是“俗不可医”!我也不想做一个“居无竹”的俗人!多少年了,我试图在我的书斋里摆一盆竹盆景,挂一幅墨竹图,写几首咏竹诗,甚至哪怕折几支竹枝放在书案上也行。可是,我打心底里怕,我怕这竹的命运会因我而遭厄,我怕亵渎了那墨竹图、咏竹诗,我不忍心眼睁睁的看着这绿绿的竹枝枯萎,绿绿的竹叶凋零。终于,我没有去买一盆竹盆景,没有求我的画友为我画一幅墨竹图,没有请我的书友给我书一首咏竹诗,自己也不敢写一首咏竹诗,更没有去折几支竹枝放在书案上。我宁愿不做“雅”人!何况,我细细的想了又想,我不是“雅”人,我是一个俗人、普通人!我不想装“雅”人,我就想做一个普通人!真的,凭我愚钝的脑、笨拙的手,我想“雅”也“雅”不到那里去。我的书斋终于无竹!我成了“无竹斋主”!
从此,俗人“无竹斋主”居室无竹。可是,他一定会在他的心灵深处开辟出一片净土,再种上和他童年时一模一样的那一丛矮矮的小小的绿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