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微风韵特邀顾问
精华18
注册时间2014-6-1
威望281
金钱933
贡献417
栏目顾问
翠微风韵特邀顾问
 
威望- 281 点
贡献- 417 次
金钱- 933 枚
|
上帝之心与凡人之梦 4.2
今天说说发了首诗,回复颇多,摘一条说说:
势仅偏安岂不知,逢欢蕴藉写春词。人间若使皆刘项,蝼蚁生民有歇时?咏李后主
诗友道:后主生错了位置。诗词造诣可咏可颂,作为君王,愚以为,无可咏处。
然而个人以为,正因为词人的李煜被书写过多,我才更加瞩目具有多重身份,尤其是具有帝王这一身份的李煜。作为君王,李煜无可咏处吗?我恰恰觉得,我们都可能是李煜,这种悲剧性的安排几乎无从逃离,程度或轻或重而已。因为种种自然或者人为的原因,有几人最后身心不置于夹缝之中的?多少人所嫁非人,多少人到死都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价和待遇?多少人白发送走黑发,多少人一开始就注定流离失所?命运就这样只管把我们随意抛掷,至于我们是否喜欢、适合这一位置,它毫不理会,——李煜不过摔得特别重而已。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老子在群雄竞起之时,一定看过无数这样的悲剧。要我说,李煜早年没有忧虑,只怕也是假的,只是他的词作选择了回避而已。如果生于太平之时,李煜何尝不能作小山、柳七一类,可是他到底做了李煜。而我们,到底做了我们。人间若使皆刘项,蝼蚁生民有歇时?英雄有英雄们的梦,而我,只想做一个普通、幸福的凡人。也许二者在史家的眼里价值不同,但在我看来,它们同样值得理解和尊重。这个题目实际上是一组:
咏李后主三绝句 4.2
势仅偏安岂不知,逢欢蕴藉写春词。人间若使皆刘项,蝼蚁生民有歇时?
各趁华年醉一时,裁花研雪任人嗤。美人和泪渡江去,帝有别材今最知。三句初作宫娥垂泪渡江去
彩笔谁堪并一时,光垂帝座复谁辞?南风不竞君休笑,凉月高楼恨最知。
按,后来又想到,可能有人会说,为何不抗争?敢于抗争当然是好事,也应该承认,抗争是社会得以进步的要素之一。可是具体到个人,抗争的策略未必实用。李煜本无成吉思汗、努尔哈赤的政治和军事上的本领,让他如何去与北军对抗?就好像一个小孩明明不喜欢弹钢琴,可是硬被父母逼着去考级,他能抗争过这种欢吗?事实上,没有抗争固然对于李煜等相当一批人的结果是坏的(可以参加李煜词: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可是对于更大部分的江南百姓来说,这却是最好的策略,因为无数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得以保全。当然这并不是我的高见,而是葛剑雄先生在一篇文章里的看法。而且,就算对命运进行抗争,结果呢?不是每个人都如杜丽娘和文天祥一样,虽然身殒,到底在青史留下了光辉的形象的。可是被拐卖最后自强成为乡村女教师的郜艳敏呢?看看这样的标题:河北最美乡村教师遭村民指责:揭露村子买媳妇伤疤。她当然抗争了,然而父母说,你还是回山里吧。原因是她纵使回到父母身边,未来也不好出嫁。她回去了,努力成了教师。2007年1月,郜艳敏获得“2006年感动河北十大年度人物”。2009年,其经历被改编成电影《嫁给大山的女人》。这样看起来光辉的头衔对郜艳敏来说,到底是褒奖还是讽刺呢?所以,在我看来,中国的传统未必太看重成功和圆满了。我们为何不能承认人生是难以圆满,不成功也并不可耻的呢?要知道,悲剧无处不在,在每一个平凡的你我他身上。而李煜,只不过是命运的悲剧性被放得特别大的那一个而已。不要忘记,无论他是一个杰出的词人,还是一个平凡的帝王,他首先是一个人。这一点,与我们并无二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