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微风韵特邀顾问
精华18
注册时间2014-6-1
威望281
金钱933
贡献417
栏目顾问
翠微风韵特邀顾问
 
威望- 281 点
贡献- 417 次
金钱- 933 枚
|
赏析刘克庄《老马》诗 3.25
老马 刘克庄
脊疮蹄蹇瘦阑干,火印年深字已漫。
野磵有冰朝洗怯,破坊无壁夜嘶寒。
身同退卒支残料,眼见新驹鞁宝鞍。
昔走塞垣如抹电,安知末路出门难。
谢要。其实,单就字面来说,这首诗还是很好解的,虽然有些难字。火印,大概类似马的身份证。很显然,首联是刻画老马之外貌。朝洗怯,夜嘶寒,写老马的体力大不如前和居住环境。三联是类比,身同退卒支残料,大抵是苟延残喘的意思。写到这里,老马的种种不如意都已写完。尾联开始转折,转折源于刻骨的记忆。如果没有这一回忆,那么这牢骚大概也就太过稀松平常了。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反差即是深渊,如果心态调整不好,这种滋味是非常难受的。每联解完,从整体看,这首诗并不算很好。为何这么说呢?古代写马诗甚多,不妨引几首参看一下: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很简练,老马的价值也很明确。老马为何一定要和新驹去比风光比速度呢?
房兵曹胡马 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精警之联。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病马 杜甫
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
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颈联颇跌宕。意中颇有不甘。
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
马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首轻快。
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
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这首讽刺凡马。
赠李翼 韩翃
王孙别舍拥朱轮,不羡空名乐此身。
门外碧潭春洗马,楼前红烛夜迎人。
这首转结可谓浓墨重彩之笔。百度百科说:“(转结)显得诗意没有结束。所有的选本中都不选这首诗,恐怕是这个原故。”这很显然是胡说。这诗的问题根本不是诗意不够完整,而是虽有警句,但整体格调却不够高。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刘诗稍欠含蓄,略有寒酸之态(当然,每个人立场、经验不同,这首诗肯定有它的受众)。诗里反映的气息大概和刘克庄所处的时代有关。刘去世十年后,南宋灭亡。面临亡国危机的诗人怎么可能写出雄浑的作品来呢?
又,刘属于南宋的江湖诗派,由此诗可以大体见出该派的情况:
中国南宋时期的诗歌流派。因书商陈起所刻《江湖集》等诗集而得名。江湖诗派诗人有布衣,也有官宦,生活年代不一,其中因功名不就而浪迹江湖的下层文人的作品较有影响。作品或吟咏山川,或记述事件,或抒发爱国情怀,表现了诗人不满朝政、不愿与之合流的态度。也有的反映了厌恶仕途、仰慕隐逸、消极避世的思想。艺术上的主要成就是古体诗和七言绝句。诗风平直流畅,质实古朴。代表作家有刘过、姜夔、敖陶孙、戴复古、刘克庄等。
又,针对刘诗的结句还可以再说说:昔走塞垣如抹电,安知末路出门难。面对记忆,刘克庄采取这种露骨感慨的表达方式。而杜甫的心态是: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其实还有一种处理上方式,试看: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苏轼
霜馀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颖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虽然数十年过去,但记忆仍在。可是东坡的心态是怎样的呢?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当然有感慨,却升华和虚化了。通过理性的升华,感伤最终走向了淡泊。而刘诗显然没有做到这点。古人评东坡词超旷,原因也就在这。
当然,传统也并不主张把所有记忆放下。有一类记忆是被高度推崇的,比如: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虞美人 纳兰性德
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一个是“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一个是“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可谓是人间天上,各有销魂。这样的怀念,这样的书写,在文学史上一遍一遍出现,这个时候没有人可以对他人要求旷达。因为,那是我们最珍贵的记忆,没有他们,则生命何存,意义何存?记忆如梦中之舟,载着我们永远在过去与现实不停来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