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论坛功勋诗友
精华77
注册时间2014-8-12
威望2695
金钱19956
贡献12454
论坛元老
大中华诗词论坛功勋诗友
 
威望- 2695 点
贡献- 12454 次
金钱- 19956 枚
 
|
发表于 2014-8-23 21: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打算请一苇先来的,既然您那么迫不及待,俺也就将就着说俺一两句管见,说错了不准闹,不准哭哈。
蝶恋花,本名鹊踏枝,更有几个不同版本的叫法,不一一说了。
该词牌钦定有三例,冯延巳体为正格。您的“流尽相思谁解梦”后两字均仄,无协韵,应为依正格。
此词牌,均为律句,无拗句,因此,所表现的,应无激越、凄怆等情,亦无激荡、苍凉之感,从三例词中,无论是六曲阑干偎碧树、渐近朱门香夹道,还是别来相思无限期,均可以看出,以言情为主,同时,调寄闲逸、轻巧、缠绵亦可。
那么,看您的这篇作品
上阕与词调及词境均合,至于下阕,不细言,君当知。
此词开篇,以柔波起,兼表水波及女子眼波,双关手法,描小女子思人之情,漾漾悠悠句,显反复缠绵境,有格调。以两问句结尾,留悬念,便于为下文铺垫。但需要注意的是,意境的重叠问题,反复描写渲染,不是不可以,但须注意角度。曾举过一个渲染的例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是渲染,从环境、时间、形影上去渲染,突显意境。而此作后两句,有重复渲染之嫌。同时,梦字无根,欢情无寄,在细致情绪上的描摹,显得有些跳跃。
至于下阕,跳得就更大了,作者构想了一派风起云涌之境,而未言风何来,浪所寄,整个下阕,用的是比兴手法,只是元素与主线扣得不够紧,因此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此,说几点看法。
俺经常说“逻辑是骨骼,情绪是灵魂,这两点弄明白了,再加上表现的血肉,元素的皮肤,作品才有模样”
1、元素的运用,个人认为,所有运用的元素,须与表现意境之间“架桥”,这个桥是什么,也就是所用的比兴手法,一定得要有根。用元素表现意态,以意态体现情绪。说起来只是一句话,可这个桥,要架好,需提前构思。
2、情绪的跳跃问题。情绪是主线,亦是灵魂,情绪可跳,但需有因,需能自圆其说,便是逻辑。若哭,为何哭,笑,为啥何笑,不一定要在诗词中明言,但需要让读者感受到。比如说此作中的风,风从何来?若您是就景写景,或为突发事件,但从文意看,不是,因此,需有因。
3、结句不破。这是俺和一苇老师经常讨论的话题,所谓破,《白玉斋词话》中如是说:“作词之法,首贵沉郁,沉则不浮,郁则不薄。顾沉郁未易强求,不根柢于风骚,乌能沉郁……”。兼有“而发之又必若隐若见,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匪独体格之高,亦见性情之厚”。若能通读此文,当对君之创作,有所裨益。
大约就这些吧,一家之言,管窥之见,不值一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