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雅香 于 2016-5-24 20:38 编辑
趣话“啰嗦诗”
诗歌语言最忌讳重复啰嗦,言约而隽永是诗歌语言的基本要求。但据《古今谭概》一书记载,北宋雍熙年间,有位自称“诗伯”的人,作起诗来语言不求精炼,同义词叠床架屋,使全诗空洞无物,贻笑千古。人们把他所作的诗称为“啰嗦诗”。 这位“诗伯”曾写一首题为《宿山房即事》的诗: 一个孤僧独自归, 关门闭户掩柴扉。 半夜三更子时分, 杜鹃谢豹啼子规。 此诗乍读,文字流畅,音韵和谐,很有几分“诗味”。可仔细一读,就发现诗中废话连篇:诗中的“一个”、“孤”、“独自”都是指一个人;“关门”、“闭户”、“掩柴扉”指同一个动作;“半夜”、“三更”、“子时”指同一个时间;“杜鹃”、“谢豹”、“子规”指同一种鸟。全诗四句二十八字所表达的意思其实仅用十二个字就可以表达出来: 孤僧归,掩柴扉。 半夜时,啼子规。 这位“诗伯”的另一“杰作”《咏老儒》一诗同样也犯了重复啰嗦的毛病。其诗云: 秀才学伯是生员, 好睡贪鼾只爱眠。 浅陋荒疏无学术, 龙钟衰朽驻高年。 这首诗就格律而言是无可挑剔的。但和第一首一样,同一事物、同一意思,反复地出现在同一诗句中。诗中的“秀才”、“学伯”、“生员”皆是同一概念;“好睡”、“贪鼾”、“爱眠”意思也一样;“浅陋”、“荒疏”、“无学术”,是一个意思;“龙钟”、“衰朽”、“驻高年”都是说年纪很大。这首诗的内容用八个字就可以概括: 秀才好睡,浅陋衰朽。 却被“诗伯”写出了一首七言绝句。 “ 诗伯”这两首啰嗦诗艺术性虽然很差,但其重复啰嗦的水平却是很高的。絮叨啰嗦到如此地步的诗,恐怕也不是一般的诗人能做到的。因此,这两首诗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别具特色的,读来别有一番趣味。 再举两首描述一个事物的“啰嗦诗”。 其一: 水宫仙子玉环滑, 蓬籽幻成君子花。 湖目蓬瓤浮玉蛹, 凌波仙子奏莲茄。 “莲子”除了叫“湖目”、“玉蛹”外,还称“蓬籽”、“蓬蓬瓤”;荷花也叫“君子花”、“凌波仙子”、“水宫仙子”、“玉环”、“水灵芝”等;“莲藕”则有“玉玲珑”、“玉璧龙”等别名。这首诗反反复复说的就是同一事物:莲。 其二: 墨水郡王升大厅, 中书君诏宣毛颖。 管城侯贬管城子, 都尉藏锋毫发凝。 这首诗讲述了一则有趣的故事:墨水郡王升大堂,令中书喊来了毛颖,共同商量将管城侯贬为管城子(侯爵降为子爵,二等爵位降为四等爵位了),都尉们见状都吓得屏气吞声,再也不敢锋芒毕露了。可细细玩味之后,却让人忍俊不禁,原来诗中写的都是一种物件:毛笔。“墨水郡王”“中书君”“毛颖”“管城侯”“管城子”“藏锋都尉”“毫”,都是毛笔的别称。经过诗作者这么一罗列、重叠,就成了一则引人发噱的坊间谈资啦! 啰嗦诗啰嗦到如此地步的诗,恐怕也非常人所能为的。啰嗦诗是杂体诗的一种,又叫重复诗。它是有意堆叠同义词,故意重复,营造出一种颇有诗味的意境,表达出一种幽默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