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穿越梅嶺 于 2014-12-19 19:07 编辑
汉语对文学和科学表达的差异 搞文学的和搞科学的,往往会发生一些笑话。据说一个搞科学的,曾经仔细地计算过李白的诗句“白发三千丈”,说三尺为一丈,一丈等于一公尺,三千丈等于三千公尺,有三公里那么长,一个人的头发最多有多少根,乘以每根的最大长度,也不可能有三千丈。因此李白在胡说。杜甫的诗句“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虽然比李白的“三千丈”来,二千尺只有二佰丈,而宋朝的科学家沈括还是通过计算,认为树高有二千尺,树粗只有四十围(一围约等于五尺,周长为二百尺),为了直观,把它的夸大两者都缩小十倍,这棵树的比例是:直径为二公尺,高却有六十多公尺,因此沈括说,“这树干不是太细了么”,不要说风吹,就是它自己,也站不住。因此杜甫也在乱说。 这是历史故事,我们可以说那时候科学还不发达,文学理论关于涉及科学方面的还不多,故容易发生此类笑话。殊不知在时代如此进步的今天,这类无知的笑话依然存在。不信你看,十多年前昆明世博会有一副自称可以和大观楼长联比美的对联: 展室能容云岭高原:六大山脉,五大水系,十大湖海,峻峭峡谷,浩渺烟波; 放眼得见古滇巍峨:热带森林,温带植被,寒带景观,盖世稀珍,物种万千。 有人指出,这副联的上支“六大山脉,五大水系,十大湖海”,每句都有数字在句前,而下支“热带森林,温带植被,寒带景观”却没有,对得不好,不料这联的作者却说:“怎么没有?热、温、寒都各在多少温度之间,这不是数字是什么?”这真叫人哭笑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