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3
注册时间2013-5-22
威望352
金钱1831
贡献258
高级会员

威望- 352 点
贡献- 258 次
金钱- 1831 枚
 
|
发表于 2014-8-22 16:04:46
|
显示全部楼层
“辕门提剑倚天呼,不死胡沙岂丈夫。”诗的一开头,就立论高妙。这既是对袁崇焕的赞扬,也是诗人对人生要义的基本取态。在这里,袁崇焕刚勇壮烈的形象呼之欲出。我们眼前似乎展现,作为一代名将,他正手提倚天长剑,振臂高呼,身先士卒,激励部下:大丈夫自应马革裹尸,为靖胡沙而奋勇向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在这里,我们也体感到,诗人身上的浩然正气。“入海屠蛟须壮士,请缨报国在穷途。”这一联,与其说是在写历史,毋宁说是在写现实,在写先生的心志。蛟,相传是引发洪水的孽龙。古人有过周处除三害,上山伏虎,下海斩蛟的故事。现实社会中,不管什么时期,“虎”与“蛟”总会不时出没的,当此之时,就需要“壮士”们挺身而出,扛起大旗,为除害而奋起。诗人们应站在潮头,鼓起豪勇,奋起斩蛟。“请缨报国”永远是志士仁人责无旁贷的责任,越是计穷途拙,越是板荡艰危,越要拿出英雄本色,这是历史的要求,也是先生的呼号。“昏王未解臣心碎,烈魄空啼帝祚孤。”这一联对亡国之君崇祯提出来强烈的谴责,对袁崇焕寄予了深切的同情。本来,袁崇焕取得了宁远大捷、宁锦大捷、广渠门大捷等一系列辉煌战果,如果朝廷对边将多一份信任,少一分刚愎自用,多一份理解,少一分猜忌,或许,大中华的历史可能改写,不至于“烈魄空啼”,不至于江山易主,不致其后百年沉沦。“望断长城霜月冷,江山惟剩一枝株”,是一联凄美的结语。长城望断,冷月寒霜,它堆垒了几多白骨?它消磨了多少热血忠肝?“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历史如此这般结局,是殆天数非人力的结果吧?北京煤山上那株歪脖子老树,经历了历史风云的洗礼,现在该作何寄想呢?“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顺应潮流,才是历史的真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