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37|回复: 6

三 绝句的分类与发展

[复制链接]

2139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栏目顾问

中华玉律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2884
贡献
11403
金钱
16442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6-2-29 00: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绝句的分类与发展
吴相洲先生在《中国诗歌通史唐五代卷》中指出:近体诗定型是初唐诗歌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整个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件大事。表面上看来,这不过是诗歌声律朝着简易和复杂两个方向各走了一步:由原来(指唐代以前的诗歌)严格区分四声朝着四声二元化的方向发展,但又不是把所有四声都一律归为平仄两声;由原来只讲一联之内的声律关系发展成讲求联与联之间的声律关系,即所谓“粘式律”的提出。从深层次来看,初唐人对近体诗律的探索代表着一种新的艺术追求,即如何更好地写作娱乐性的歌诗。写作近体诗,不仅是形式上的选择,而且是内容上的选择;与其说是选取了某种诗体,不如说是选取了某种诗歌;风骨代表着诗歌内容上的取向,声律同样代表了诗歌内容上的取向,因为近体是最方便诗歌人乐的诗歌形式。只有看到了这一层,才能对初唐宫廷诗人创作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才能体会到魏徵所说的“文华者宜于咏歌”的真正含义,才能理解人们为什么把声律和风骨对应起来。
根据绝句的平仄的变化,我们可以将它分为三类:即古体、拗体和律体。其实绝句发展的次序,应该是先古体,次拗体,最后是律体;但根据数量的多少来说,则最多是律体,其次是拗体,最少是古体。我们为叙述的清楚和方便,先讲律体,次及拗体、古体。
第一类,律体绝句。它在句数上等于律诗的一半。或律诗的前一半,或律诗的后一半,或律诗的中间两联,或律诗的首尾两联。音节上是一个单元,但只有相间而无相重。它的平仄和押韵,也是按照的律诗那些规律安排的。细分起来,五绝主要有下列几种:
1﹒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如:王勃《山中》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秋晚,山中黄叶飞。
2﹒五绝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如:李商隐《细雨》
帷飘白玉堂,簟卷碧牙床。
楚女当时意,萧萧发彩凉。
3﹒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如:韦承庆《南行别第》
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
不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
4﹒五绝仄起首句押韵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如:卢纶《塞下曲》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七绝主要有下列几种:
1﹒七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杜牧《沈下贤》
斯人清唱何人和?草径苔芜不可寻。
一夕小敷山下梦,水如环珮月如襟。
  2﹒七绝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李白《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3﹒七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七绝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我曾经说过:在韵书史上划时代的著作,当推隋代陆法言执笔编写的《切韵》。该书成书于公元601年,全书五卷,分193韵,声调是平、上、去、入4种。这声调的“平、上、去、入”便是“四声”。《切韵》在唐朝初期曾经定为“官韵”,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2年),《切韵》由唐人孙愐作了修订,成为《唐韵》,韵略有增加,是195部,声调相同。
唐人吟诗,律绝大多数是用本韵。而平声韵的韵脚比起上、去、入三种要多得多,所以,唐人吟律绝多用平声韵。细想起来,以上归纳并不完全。如五绝没有把上、去、入三种声调的律绝用韵归纳进去。
裴迪《送崔九》: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王维《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第二类,拗体绝句。这是由古体到律体的过渡形态,和新变体性质相同。它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以部分未律化的句子和部分已律化的句子结合成篇,另一种是全诗句子虽然都已律化,但前两句和后两句的组合不符合于一般律诗以四句不同平仄的诗句组成一个音节单元的规定。它或是以律诗的第一、二句和第五、六句,或是以第三、四句和第七、八句
相重组成。其四句即两联之间的关系,不是平起仄接,仄起平接,而是平起平接,仄起仄接。换言之,它不是以四句即两联为一个音节单元而相间,乃是以二句即一联为一个音节单元
而相间的。第一种由于它的句子没有完全律化,第二种由于它相间相重的距离太短,自然不及律体那么和谐,诵读起来,有些拗口,因此就称为拗体了。
现先将其中的一种举例说明如下:
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
仄平仄仄平平平    两人对酌山花开,
仄平仄平仄仄平    一杯一杯复一杯。
仄仄平平平仄仄    我醉欲眠卿且去,
平平仄仄仄平平    明朝有意抱琴来。
   李白《横江词》:
平平仄平平仄平    横江馆前津吏迎,
平平仄仄仄平平    向余东指海云生。
平平仄仄平平仄    郎今欲渡缘何事?
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此风波不可行。
    第一首是前两句平仄与律体不合;后两句则都已律化,与律体七绝平起式第三、四句完全相同。第二首则是第一句的平仄与律体不合,其余三句都已律化,与律体七绝仄起式第
二、三、四句完全相同。
    其次,我们再将另一种举例加以说明。它又可以细分为四种:
    (一)平起平接,第一句押韵。如岑参《过碛》:
平平仄仄仄平平    黄沙碛里客行迷,
仄仄平平仄仄平    四望云天直下低。
平平仄仄平平仄    为言地尽天还尽,
仄仄平平仄仄平    行到安西更向西。  
(二)平起平接,第一句不押韵。如徐璧《催妆》:
平平仄仄平平仄    传闻烛下调红粉,
仄仄平平仄仄平    明镜台前别作春。
平平仄仄平平仄    不须满面浑妆却,
仄仄平平仄仄平    留著双眉待画人。
(三)仄起仄接,第一句押韵。如王昌龄《采莲曲》
仄仄平平仄仄平    荷叶罗裙一色裁,
平平仄仄仄平平    芙蓉向脸两边开。
仄仄平平平仄仄    乱入池中看不见,
平平仄仄仄平平    闻歌始觉有人来。
(四)仄起仄接,第一句不押韵。白居易《乱后过流沟寺》:
仄仄平平平仄仄    九月徐州新战后,
平平仄仄仄平平    悲风杀气满山河。
仄仄平平平仄仄    惟有流沟山下寺,
平平仄仄仄平平    门前依旧白云多。  
    从上面四个例子可以看出,第一首是以七律平仄谱正格,即平起式第一句押韵的一种的第一、二句和第五、六句组成。第二首是以同上式第一句不押韵的一种的第一、二句和第五、六句组成。第三首是以七律平仄谱偏格即仄起式第一句押韵的一种的第一、二句和第五、六句组成。第四首是以同上式第一句不押韵的一种的第一、二句和第五、六句组成。其实,这
种拗体的音节,除了第一句因为押韵与否第五、七字的平仄有变动外,也就是将半首律体绝句的音节重复一次。
    关于拗体绝句,还有一点必须注意的,就是拗体没有完全拗的,也没有全篇音节十分和谐的。如一篇中完全没有律句,就成了古体了,而全篇中的每一句及句与句之间的音节完全
象律诗那样和谐,则又变成律体了。
第三类,古体绝句。这一种绝句是无法列成平仄谱的,因其句中音节的排列组合,有很大的自由。但它也并非全无一般的规律可循,如。全诗用韵,不能平仄通押;若押平韵,则不押韵的句子末字必须是仄声,若押仄韵,则不押韵的句子末字必须是平声。每句每联的平仄虽无严格规定,但每句之中,平仄仍须相间相重,不能在一句之中,全用平声或仄声字;每联之中,位置相同的字,平仄也仍须有所错综,不能两句完全一样。这第三类的古体绝句和古体诗的声律与音韵,我在传统诗歌的音韵美中作了比较详尽的论述,这里就不再画蛇添足了。
另外,例句中的平仄,有的是应平可仄,有的是应仄可平,我没有注明,敬请见谅。

3080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栏目顾问

翠微风韵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4494
贡献
16492
金钱
25157
发表于 2016-2-29 11:4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涂老师。

点评

遥握,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3-3 04:18
【双调·水仙子】诗痴说
今人七十哪为稀,弱水三千早觉奇。云衢九万凭鹏翼,齿豁头童志(不)低。吟罢诗词曲新题。学海无涯际,书山有径梯,秉烛闻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39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栏目顾问

中华玉律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2884
贡献
11403
金钱
16442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3-3 04: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遥握,问好!

点评

多谢分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3-3 09: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39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栏目顾问

中华玉律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2884
贡献
11403
金钱
16442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3-3 04: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遥握,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80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栏目顾问

翠微风韵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4494
贡献
16492
金钱
25157
发表于 2016-3-3 09:3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39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栏目顾问

中华玉律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2884
贡献
11403
金钱
16442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3-4 05: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早上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8-16 18: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