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93|回复: 2

[词曲赋] 传统诗歌的音韵美(九)

[复制链接]

2139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栏目顾问

中华玉律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2884
贡献
11403
金钱
16442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6-2-18 22:4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传统诗歌的音韵美()

曲这个概念古已有之,如金文中就已有“曲”字。作为歌曲、歌辞之意的曲,在《国语•周语》中已出现。此后,曲在不同时代、不同场合所指对象或有所不同,但它的常义,指与音乐有紧密关系的,已经歌唱、或当时正在歌唱或将来可以歌唱的"律而破律"的歌辞。不过,元人并不常用“曲”这个具有概括性的概念来指称当时的曲,最被广泛运用的是“词”、“乐府”等。之所以称为词,可能因为它是与唐宋词极为相似的长短句,之所以称为乐府可能是指它是秦汉以来可以入乐的一种乐曲。元曲又称为今乐府,可能是因为将它与秦汉乐府、魏晋南北朝乐府、唐宋乐府相区别。曲从分类来看:从地域上分,可分为北曲、南曲,又称为北调、南调,又称为北乐府、南乐府。从体式上分,可分为小令与套曲两类,也有人将它分为小令、带过曲、套曲三类。从体裁上分,可分为散曲与戏曲,戏曲又叫杂剧。小令是曲的基本单位,其实质就是一首诗歌,数首小令按一定的规则排列,就是散套。散套其实质就是一组诗歌。将散套搬上舞台,再加上科白以及其他,就是独幕剧,元人多称为杂剧。科指动作,白指道白,其实质就是独幕歌剧。其中的唱词是剧中人唱的,而往往是主角一人唱的。杂剧只有套数,没有小令,一个套数称为一折,全剧通常分为四折,有时候再加上一个楔子。

王力老先生认为,曲和词都是合乐的长短句,它们的名称取得不大好。唐人所谓曲,是后代所谓词;元人所谓词,又是後代所谓曲。

我这里所说的曲,是指元代的北方的散曲。元代的北曲用韵有什么特点呢?


第一 没有入声韵。无论是散曲还是杂剧,均没有入声韵。我在前文中对两个官韵系列进行论述如下:

纵观我国的音韵史,我国的韵书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中古音韵体系,它的“四声”特点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韵部较细。新文化运动以前的人们吟诗、填词、南曲创作一般是用这个体系。吟诗依《佩文韵府》或《诗韵全璧》,填词依《词林正韵》,它们都是“平水韵”的翻版,是元代以前的官韵。南曲一般则先依“平水韵”清人总结为《词林正韵》,后依《洪武正韵》,而《洪武正韵》则是明代的官韵。

另一个体系“四声”的特点是“阴平声、阳平声、上声、去声”, 韵部较粗,元人北曲创作依《中原音韵》。元代,是我国少数民族统治的一个朝代,也是我国领土范围最为辽阔一个朝代。它建都北京,因此北京从元代开始,成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中原可能是指以北京为中心的广大平原地区,这个地区的方言有一个特点,就是读不出入声;而阴平、阳平读音的差异十分明显,于是周德清根据广大中原地区的读音特点,将这个地区“平声”分成“阴平”、“阳平”;入音则分别派入“阳平”、“上声”、“去声”,这就是所谓“平分两韵”、“入派三声”。

随着以元代周德清所指的的中原地区,即今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方言为基础音的语言体系——普通话的推广,随着《中华新韵(十四韵)》的颁布,随着国学文化作为民族精华又逐步复兴。因此我们吟诗、填词、度曲既可以用老官韵,也可以用新官韵,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吟诗、填词、度曲实行双轨制。《中华新韵(十四韵)》“四声”特点也是分为“阴平声、阳平声、上声、去声”,所不同的是古代的“入声”现代分别派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现代的四声 “阴平声”、“阳平声”、“上声”、“去声” 的韵脚与《中原音韵》四声的韵脚不尽相同。

中古官韵中入声韵字都分派到九个韵部的阳平声、上声、去声中去了。哪九个韵部呢?一、【支】【思】,二、【齐】【微】,三、【鱼】【模】,四、【皆】【来】,五、【萧】【豪】,六、【歌】【戈】,七【家】【麻】,八、【车】【遮】,九、【尤】【侯】。元北曲用韵,是以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为标准的,与现在的普通话音韵较相似。所不同的是现在的普通话音韵中的入声韵则分到阴平声、阳平声、上声、去声四声中去了。现将《中原音韵》韵部简单列举如下:

  一)东钟,分为阴平声、阳平声、上声、去声(下略);二)江阳;三)支思;四)齐微;五)鱼模;六)皆来;七)真文;八)寒山;九)桓欢;十)先天;十一)萧豪;十二)歌戈;十三)家麻;十四)车遮;十五)庚青;十六)尤侯;十七)侵寻;十八)监咸;十九)廉纤。

这里要强调一点的是周德清的《中原音韵》云:“平分阴阳,入派三声”。《中华新韵》是“平分阴阳,入派四声”,而《中原音韵》却说“入派三声”为什么呢?因为《中原音韵》将派入平声的字都作为“阳平”,也就是说,入声字分别派入到了“阳平”、“上声”、“去声”这三声去了,因此《中原音韵》没有入声字的韵脚。

  例如睢景臣《汉高祖还乡(五煞)》:

  红漆了叉,银铮了斧(韵),

  甜瓜苦瓜黄金镀(韵)。

  明晃晃马镫枪尖上挑,

  白雪雪鹅毛扇上铺(韵)。

  这几个乔人物(韵)。拿着些不曾见的器仗,

  穿着些大作怪衣服(韵)。

“斧”、“镀”、“铺”,是鱼模韵字;“物”是入声作去声字;而“服”则是入声作阳平,同鱼模韵字相押,被派入鱼模韵的字了。

  

  第二 四声通押。再如《汉高祖还乡(尾)》:

  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

  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韵)。

  只道刘三,

  谁肯把你揪扯住(韵)?

  白什么改了姓、更了名,

  唤做汉高祖(韵)!

“除”为阳平韵脚,“住”为去声韵脚,“祖”为上声韵脚。不难看出平、上、去三声通押。这四声通押是对中古时的古风或古乐府诗的通押的传承与发展。如苏轼的《腊日游孤山》,“水清石出鱼可数(上声),林深无人鸟相呼(平声)”和“道人之居在何许(上声)?宝云山前路盘纡(平声)”,“数”字和“许”字似乎是作者有意造成的平声与上声的通押。再如:杜甫的《石壕吏》: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上声)!

    听妇前致辞,三男都城戍(去声)。

又如自居易的《长恨歌》:

    鸳鸯瓦冷霜华重(上声),翡翠衾寒谁与共(去声)?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去声)。

以上两例便是上声与去声的相押。


  第三 一韵到底。或许由于曲韵很宽的原因,阴平声、阳平声、上声、去声这四声可以通押,元曲用韵要求一韵到底,不许换韵。如《醉太平》:

  堂堂大元(韵),奸佞专权(韵)。开河变钞祸根源(韵),惹红巾万千(韵)。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韵)。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韵)。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韵)。哀哉可怜(韵)。

这支曲子全押的是先天韵,一韵到底。

  第四 可以有赘韵。所谓赘韵,是不必用韵的地方用韵。试比较《西厢记》长亭折借自般涉调的五煞与四煞:

  五煞:到京师服水土(不用韵),趁程途节饮食(韵),顺时自保揣身体(韵)。荒村雨露宜眠早(不用韵),野店风霜要起迟(韵)!鞍马秋风里(韵),最难调护,最要扶持(韵)。

  四煞:这忧愁诉与谁(赘韵)?相思只自知(韵),老天不管人憔悴(韵)。泪添九曲黄河溢(赘韵),恨压三峰华岳低()。到晚来闷把西楼倚(韵),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韵)。

比较一下,不难看出“五煞”中的“土”、“早”没有用韵;而“四煞”中的“谁”、“溢”却用韵了,“谁”、“溢”便是赘韵。


  第五 不忌重韵。所谓重韵,就是在同一首曲子里,出现相同的韵脚字,它们的词义或与其他字结合构成的新词的词义完全相同的词韵叫重韵。如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社长排门告示,但有的差使无推故(韵)。这差使不寻俗(韵),一壁厢纳草除根,一壁厢又要差夫(韵),索应付(韵)。又言是车驾,都说是銮舆(韵),今日还乡故(重韵)。王乡老执定瓦台盘,赵忙郎抱着酒葫芦(韵)。新刷来的头巾,恰糨来的绸衫,畅好是妆么大户(韵)。

“无推故”的“故”与“还乡故”的“故”就是重韵。必须注意的是,有的曲出现重叠语。重叠语不能算是重韵。如张养浩《山坡羊》

  无官何患,无钱何惮?休教无德人轻慢。你便列朝班,铸铜山,止不过只为衣和饭,腹内不饥身上暖。官,君莫想(韵),钱,君莫想(韵)。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韵);亡,百姓苦(韵)。

前一首的两个“想”,后一首的两个“苦”都是“重叠语”,而不是“重韵”。 元曲是不忌重韵的,而诗,尤其是律诗、律绝,词都忌重韵。

散曲不仅仅不忌重韵,还有一种巧体,叫独木桥体,韵脚为同一词。如张养浩【正宫·塞鸿秋】:

春来时绰然亭香雪梨花会,夏来时绰然亭云锦荷花会,秋来时绰然亭霜露黄花会,冬天时绰然亭风月梅花会。春夏与秋冬,四季皆佳会,主人此意谁能会?
这种独木桥体的韵脚同词,在修辞上便是反复。


第六 用韵密集,几乎逐句押韵。用韵密集,是对远古民谣、上古风骚、中古古体诗与唐宋乐府(词)用韵密集的传承与发展。所不同的是上古风骚、中古古体诗与唐宋乐府(词)的用韵密集并不多见。如元人商挺的【双调·潘妃曲】

小小鞋儿白脚带,缠得堪人爱。疾快来,瞒着爹娘做些儿怪。你骂吃敲才,百忙里解花裙儿带。

  又

目断妆楼夕阳外,鬼病恹恹害。恨不该,止不过泪满旱莲腮。骂你个不良才,莫不少下你相思债?

  又

闷酒将来刚刚咽,欲饮先浇奠。频祝愿:普天下心厮爱早团圆!谢神天,教俺也频频的勤相见。

  又

只恐怕窗间人瞧见,短命休寒贱。直恁地胧膝软,禁不过敲才厮熬煎。你且觑门前,等的无人呵旋转。

这四首小令便用韵密集,逐句押韵。正如十个指头不一般长短一样,元代散曲中也有用韵不那么密集的情况,这一般是元人从唐宋词中学过来的散曲。词用韵密集,则曲也用韵密集;反之,词用韵不密集,则曲也用韵不密集。如【黄钟·人月圆】、【双调·小圣乐】等。


第七 句中藏韵。句中藏韵,也是对上古《诗经》、《楚辞》中古乐府(词)句中用韵的传承与发展。有的散曲甚至被称为巧体——短柱体。如虞  集【双调·折桂令】席上偶谈蜀汉事因赋短柱体:

    銮舆三顾茅庐,汉祚难扶,日暮桑榆。深渡南泸,长驱西蜀,力拒东吴。美乎周瑜妙术,悲夫关襄云殂。天数盈虚,造物乘除,问汝何如,早赋归欤。

  

  在文章将要结束之际,我想再一次强调:诗、词、曲,不光是为了看的,更是为了咏的,或者是为了唱的。因此,写完后,诗、词尽可能用南方方言,而曲则尽可能用普通话多读几遍,以体会它们的音韵美。之所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诵读,是因为北曲的用韵与诗词的用韵不同,北曲的用韵是以《中原音韵》为标准,它和现代中华新韵非常接近。而诗、词却以平水韵为标准,两者区别较大。

曲以四声交替使声律抑扬顿挫,曲又以密集的叶韵使音韵蜿蜒起伏。所以与诗词比较,散曲更显现出音韵美。

1577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289
贡献
12059
金钱
17430

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6-2-20 20:4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好东东,激赏并问好.

点评

拜个晚年,元宵愉快!遥祝诗友新的一年:身体健康,阖家幸福!工作顺利,心情愉快!妙笔生花,佳作连连!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2-22 22: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39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栏目顾问

中华玉律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2884
贡献
11403
金钱
16442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2-22 22:3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卫 发表于 2016-2-20 20:45
学习好东东,激赏并问好.

拜个晚年,元宵愉快!遥祝诗友新的一年:身体健康,阖家幸福!工作顺利,心情愉快!妙笔生花,佳作连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5-16 16: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