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02|回复: 2

[香江月旦] 论唐圭璋对“重拙大”理论的接受

[复制链接]

395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7453
贡献
13899
金钱
27197

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16-2-15 19: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论唐圭璋对“重拙大”理论的接受——以《唐宋词简释》为中心
作者:巨传友
内容提要 “重拙大”是晚清王鹏运、况周颐等人提出的重要词学理论,对现代词坛有着很大的影响。唐圭璋以“重拙大”为标准来选词、论词,并对其内涵作了进一步阐发,以选本的方式体现了对“重拙大”理论的接受。
关键词 “重拙大”;选本;况周颐;唐圭璋

唐圭璋先生以毕生精力专治词学,著有《宋词三百首笺注》、《南唐二主词汇笺》、《宋词四考》、《宋词纪事》、《词学论丛》等,共计20余 部。尤其是他编纂了《全宋词》、《全金元词》、《词话丛编》三部巨著,对后世的词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唐先生论词颇受王鹏运、况周颐的影响,推重“重拙 大”,并且以“重拙大”为标准选注唐宋人词,编成《唐宋词简释》一书,他对词人词作的选录情况和所作的注释, 既有助于加深我们对“重拙大”理论的理解,也有助于我们认识他的词学思想。近些年来,词学界对况周颐的《蕙风词话》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但对“重拙大”理 论在后世的接受情况还缺乏充分的研究,本文即以唐圭璋对“重拙大”的接受为例略作探讨。
一、词学背景:“重拙大”理论在民国的彰显
“重拙大”之说由王鹏运提出,经况周颐《蕙风词话》的宣扬而益发光大,被称为作词“三要”,是晚清颇具代表性的词学理论。近人朱庸斋在《分春馆词话》中 说: “词至清末,眼界始大,感慨遂深,内容充实,运笔力求重,用意力求拙,取境力求大。……学古人而不为古人所拘限,此乃清四家远胜于浙西、常州诸子之处。” (1)(P96) 朱氏此言颇具识见,不但肯 定了晚清诸家推举“重拙大”的创作实绩,而且将他们与浙西词派和常州词派明确区分开来。词至清末,浙西派追求“醇雅”而流于空疏,常州派尊尚“寄托”而流 于学究,皆为后人所诟病。以王鹏运为首的晚清四大家和聚集其周围的一批词人应时而起,他们将“重拙大”理论贯彻于创作之中,强调体格、注重真情、讲究韵 律,使词的内容、体格、声律得到统一。清末民初,虽然有朝代更替及新旧文学的冲突,但在词学领域“重拙大”理论依旧受到人们的尊崇。

首先,“重拙大”理论被广大词人纳入自己的词论之中。如朱庸斋《分春馆词话》云:“词有重拙大、有沉郁顿挫、有沉着浓厚等评语,此皆公认为高度评价。”可知 “重拙大”已为词人们广泛认同。朱庸斋评陈维崧《贺新郎·赠苏昆生》词曰:“一结‘我亦是,中年后’更极其朴拙而笔重千钧,千古沧桑之感、一时身世之恨, 委婉而出,重、拙、大之境界兼而有之。”评徐灿的《踏莎行》曰:“以比兴手法寓故国之思,可谓重、拙、大三者俱备。”都以“重拙大”来评词。并进一步解释 说:“词有重、拙、大境界之说,均须以用笔表达。”“重,用笔须健劲;拙,即用笔见停留,处处见含蓄;大,即境界宏阔,亦须用笔表达。”(1)(P7、 76-77、112、22-24)他将陈洵关于“留”的观念融入到“重拙大”之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再如赵尊岳将况周颐的理论融入到自己的《填词丛话》之 中,提出了“风度”之说:“词最尚风度,摇曳而不失之佻荡。字面音节求其摇曳,骨干立意,则以重拙大为归。反其道者,决非名制。”(2)(P166)将 “重拙大”作为“风度”的内在骨干。

其次,王鹏运、况周颐诸人的词作成为填词者师法的对象。如朱庸斋说:“余为词近四十年,方向始终如一。远祧周、辛、吴、王,兼涉梅溪、白石;近师清季王、 朱、郑、况四家。所求者为体格、神致。体格务求浑成雅正,神致务求沉着深厚,虽未有所大成,然自问规模略在矣。”朱庸斋不但自己学习王鹏运、朱祖谋等人的 作品,而且将其作为学词的范本指导学生的创作。他说:“余授词,乃教人学清词为主。宗法清季六家(蒋、王、朱、郑、况、文)及粤中之陈述叔。祧于两宋,对 于唐五代词,宜作为诗中之汉魏六朝而观之,此乃所持途径使然。故凡学词者,如只学宋周、史、姜、吴、张等,学之难有所得。惟一经学清词及清季词,则顿能出 己意。此乃时代较近,社会差距尚不甚大,故青年易于接受也(清季词多结合时事,更易启发学者)。”(1)(P9)

再次,“重拙大”之旨开始被用于选词。王伯沆(1871-1944)亲手抄录、编辑而成的《清词四家录》,选录曹贞吉词25首、顾贞观词34首、端木词22 首和王鹏运词32首,共计113首。其选词标准即以“重拙大”为主旨,如他的女儿王绵所说:“先君晚年选《清词四家录》,收曹贞吉《珂雪词》、顾贞观《弹 指词》、端木《碧瀣词》、王鹏运《半塘词》四家,而早岁所推重之文廷式《云起轩词》不与焉,盖其选词,以拙重大为主。”(3) (首页)然而,王伯沆承太谷学派“述而不作”思想,不愿以文章著述行世,曾作有《读四书私记》、《经略台湾事纂》、《离骚九歌辑评》、《双烟室诗词文集》 等,生前都不愿出版。在他去世后,其女王绵才将他的遗稿整理成《冬饮丛书》。由于这一原因,他的《清词四家录》也流传不广,未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总之,民国时期王鹏运、况周颐等清末四大词人地位得以确立,“重拙大”理论被广泛传播,这是唐圭璋早期生活的词坛背景。
二、“重拙大”选词标准的应用与阐释
《唐 宋词简释》是唐圭璋为了弥补前人词选之不足而编选的一本唐宋词选集。他在该书后记中称:“清人周济、刘熙载、陈延焯、谭献、冯煦、况周颐、王国维、陈洵等 论唐宋人词,语多精当。惟所论概属总评,非对一词作具体之阐述。近人选词,既先陈作者之经历,复考证词中用典之出处,并注明词中字句之音义,诚有益于读 者。至对一词之组织结构,尚多未涉及。各家词之风格不同,一词之起结、过片、层次、转折,脉络井井,足资借鉴。词中描绘自然景色之细切,体会人物形象之生 动,表达内心情谊之深厚,以及语言凝练,声韵响亮,气魄雄伟,一经释明,亦可见词之高度艺术技巧。”“余往日于授课之暇,曾据拙重大之旨简释唐词五十六 首,宋词一百七十六首。小言詹詹,意在于辅助近日选本及加深对清人论词之理解。”(4)(P241)明确指出该书的编选目的是弥补“近日选本”之不足及加 深读者对清人论词的理解,选词的标准是“重拙大”。

《唐宋词简释》共收录词人67家,词作232首,其中唐人词14家56首,宋词53家176首,词人以时代先后排列。所选词家中,入选4首以上者如下表:
温庭筠 10 韦庄 9
李煜 19 冯延巳 4
晏殊 8 欧阳修 10
柳永 7 晏几道 9
苏轼 10 秦观 8
贺铸 6 周邦彦 16
李清照 4 辛弃疾 7
姜夔 14 史达祖 4
吴文英 11 周密 4
张炎 5 王沂孙 4
二 十家之中,选词数量最多的是李煜,其后依次为周邦彦、姜夔、吴文英、温庭筠、欧阳修、苏轼等人,而王沂孙、周密居于末尾。这种选择顺序显然与浙西派的“家 白石而户玉田”及常州派“问途碧山”的词学观念是不同的,显示了唐圭璋独特的选心。唐圭璋在注释中多次使用“拙重”、“重大”等语来评词论词,对“重拙大”理论进行了阐发。

(一)认为“重拙大”与词笔相关。如温庭筠《南歌子》云:“倭堕低梳髻,连娟细扫眉。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唐圭璋评曰:“此首写相思,纯用拙重之笔。起两句,写貌,‘终日’句,写情,‘为君’句,承上相思,透进一层,低回欲绝。”(4)(P7)

常州词派的创始人张惠言对温庭筠词非常看重,往往从中寻求意内言外的比兴之意。唐圭璋认为这首《南歌子》是普通的相思之作,其拙重在于用笔,并未涉及比兴之意。这首词情感朴实,用语质朴自然,符合了所谓的拙重之旨。他又评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曰:“起首八字,以拙重之笔,点明维扬昔时之繁盛。” (4)(P189)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二句,周济视为俗滥处,单就以此八字写扬州名胜昔日繁华而言,确实缺少新意、很俗,但从上下文看,它乃是“荠麦青青”、“废池乔木”荒 凉景象的有力反衬,非漫然之滥调。周济批评它俗滥因为它不够新巧,巧者拙之反,唐圭璋以“拙重之笔”评之当着眼于其“拙”。又如吴文英《祝英台近· 除夜立春》云:“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可怜千点吴霜,消寒不尽,又相对、落梅如雨。”唐圭璋说:“‘可怜’三句,言人、时、境三层,略同前首歇拍,而笔 力之重大,亦俱足以媲美清真。”(4)(P212)

吴文英此词乃是感怀之作,“可怜”三句有人、有景、有情,用语沉着、意境深厚,唐圭璋认为其笔力重大可与周邦彦相媲美。赵尊岳《填词丛话》中也提到“重拙 大”与词的用笔、用字相关,但他的论述缺少例证较为抽象。唐圭璋则通过具体的作品分析,指出何处词笔“拙重”、何处用笔“重大”,方便了读者理解。

(二) 情以运笔,重在情真。如张抡的《烛影摇红·上元有怀》上阕描写当年的上元节的繁盛,下阕写现时情况云:“驰隙流年,恍如一瞬星霜换。今宵谁念泣孤臣,回首 长安远。可是尘缘未断。漫惆怅、华胥梦短。满怀幽恨,数点寒灯,几声归雁。”唐圭璋评曰:“下片忽转今情,有一落千丈之慨。‘今宵’两句,尤重大。” (4)(P160)张抡经历过宋徽宗的盛时,又经历了靖康之变,“今宵”两句写君国兴亡之感真切深沉,尤显重大。靖康之变,徽、钦二宗被掳,北宋灭亡,北 方的国土皆陷入敌手,张抡作为遗臣,对故国故君充满了无限哀思。后主李煜由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其心中的悲苦忧愁又非常人所能比。

李煜《子夜歌》云:“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唐圭璋评论说:“此首 思故国,不假采饰,纯用白描。但句句重大,一往情深。”(4)(P41)李煜此词开端两句直抒胸臆将古往今来人生之悲剧说明,然而君主的身份使他的悲剧与 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接下来围绕故国之思,句句紧扣,梦回故国,醒来时泪流满面,独上高楼举目远望,故国杳杳,悲痛不已。整首词虽然纯用白描之笔,但真情 流露、一往情深,所以唐先生认为它“句句重大”。以上两首词都与故国故君的政治感慨有关,除了政治情感外,个人日常生活中的情感抒发同样可以做到“拙 重”。

如周邦彦《关河令》云:“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 无雁影。更深入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这首词写羁旅的凄清,上片写白天的凄冷,下片写夜间的孤寂。唐圭璋说:“写景抒情,层 层深刻,句句精绝。小词能拙重如此,诚不多见。”(4)(P135)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词的内容是否有政治寄托与词的“重拙大”体格并没有必然的 关系,而“一往情深”的真挚情感倒是实现“重拙大”的重要基础。

王鹏运、况周颐等人是很重视情感之真的。况周颐曾说:“真字是词骨。情真、景真,所作为佳,且易脱稿。”(5)(P4408)唐圭璋深服况氏此说,他在论词时多次引用况周颐这句话,如《屈原与李后主》一文中说:“况蕙风论词云:‘真字是词骨。’实则词固如此,他文亦然。惟真斯诚,诚则能感天地,泣鬼神。”(6)(P915)

《纳兰容若评传》中说:“昔蕙风论词尝云:‘真字是词骨。’若容若者,盖全以真胜者。待人真,作词真,写景真,抒情真,虽力量未充,然以其真,故感人甚深。一 种凄惋处,令人不忍卒读者,亦以其词真也。”(6)(P993)他在《唐宋词简释》中评宋徽宗的《燕山亭·北行见杏花》词时也说:“况蕙风云‘真字是词 骨’,若此词及后主之作,皆以‘真’胜者。”受况周颐的影响,唐圭璋把“真”字作为评词论词的重要标 准,强调“情真”、“景真”,这一类评语在他的简释中随处可见,如:

温庭筠《菩萨蛮》(玉楼明月长相忆):此首写怀人,亦加倍深刻。……通体景真情真,浑厚流转。
周邦彦《蝶恋花》(月皎惊乌栖不定):此首写送别,景真情真。
冯延巳《三台令》(南浦):末句,即流水而抒真情,语极沉着。
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此首曰:“化作相思泪”;《御街行》曰:“酒未到,先成泪”;《渔家傲》曰:“将军白发征夫泪”,三首皆有“泪”,亦足见公之真情流露也。(4)(P5、133、47、48)

李煜的《菩萨蛮》词云:“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晌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这是一首典型的艳 情狎昵之作,唐圭璋明确指出:“‘奴为’两句,与牛给事之‘须作一生拚,尽君今日欢’,同为狎昵已极之词。”然而他同时又说:“下片,写相见相怜之情事, 景真情真,宛转生动。”(4)(P32)这 首词没有因为狎昵而被排除在《唐宋词简释》之外,与它的“景真情真”有着密切的关系。

唐圭璋在《李后主评传》中说:“中国讲性灵的文学,在诗一方面,第一 要算十五《国风》。儿女喁喁,真情流露,并没有丝毫寄托,也并没有丝毫虚伪。在词一方面,第一就要推到李后主了。他的词也是直言本事,一往情深,既不像 《花间集》的浓艳隐秀,蹙金结绣,也没有什么香草美人,言此意彼的寄托。”(6)(P905)又在《屈原与李后主》中说:“屈原与李后主之作,虽刚柔有 异,然其所作不朽,亦全在一‘真’字。”(6)(P916)

由此可见,在唐圭璋的词学思想中,“真”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无论是写儿女私情还是家国之慨,只有情真、景真才能成为佳作。《唐宋词简释》中,李煜入选的词 数超过众人位居榜首,应该也是因为这一原因。在李煜的十九首词中,有四首是狎昵淫艳之作,除了前面的《菩萨蛮》外,再如《一斛珠》云:“绣床斜凭娇无 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浣溪沙》云:“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玉楼春》云:“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这些都是李煜早年 宫廷生活的作品,“没有什么香草美人”和“言此意彼的寄托”,唐圭璋竟在“拙重大”之旨下将它们选录进来,再次说明了“重拙大”与寄托没有必然联系,也说 明了临桂词派与常州词派在词学理论上的差异。

(三) 提出“雅”、“婉”、“厚”、“亮”。况周颐《词学讲义》论词说:“其大要曰雅,曰厚,曰重拙大。厚与雅,相因而成者也,薄则俗矣。轻者重之反,巧者拙之 反,纤者大之反,当知所戒矣,性情与襟抱,非外铄我,我固有之。则夫词者,君子为己之学也。”(7)(P107)唐圭璋对“雅”、“厚”也非常重视,他在 论词的作风时提出了四点:“雅”、“婉”、“厚”、“亮”。唐圭璋认为“雅”的反面是“俗”,词过俗就会流为“淫词”。他引况周颐的《蕙风词话》说:“俗 者,词之贼也。”他又论“厚”说:“厚与雅、 婉二者,皆相因而生。能婉即厚,能厚即雅也。盖厚者薄之反,薄则俗矣。……况蕙风所标重、拙、大之旨,实皆特重厚字。惟拙故厚,惟厚故重、故大,若纤巧、 轻浮、琐碎皆词之弊病也。明词之所以不振者在不厚,浙派之弊,为人所诟病者,亦在不厚。坊间通行之《白香词谱》,所选多纤巧不厚之作,故非善本。况蕙风尝 论词之大要:首曰‘雅’,次曰‘厚’,探原立论,至为精当。”(6)(P838-865)唐圭璋《唐宋词简释》中评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引 况周颐语曰:“此词沉着厚重。”(4)(P86)又评周邦彦、李清照等人词曰:

周邦彦《尉迟杯》(隋堤路):末句,言此际无人念我,我则念人不置,用意极朴拙浑厚。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冷香金猊):“念武陵”四句,叹人去楼空,言水念人,情意极厚。(4)(P137、143)

唐圭璋特别看重主体情意的深厚,只有内在情感真挚深厚,在体格上才能表现为“沉着”、“重”。由上可见,在“雅”、“厚”及“重拙大”等问题上唐圭璋很大程度地张扬了况周颐的观点。

唐老在致施议对的信中说:“拙重大是主要倾向,风骚以来无不如此。……杜甫有‘数行秦树直,万点蜀山突’,多么深刻、形象、重大。……颜鲁公书力透纸背就是 拙重大,出于至诚,不假雕饰就是拙重大。因此,真挚就是拙,笔力千钧就是重,气象开阔就是大。‘为君憔悴尽,百花时’、‘不如从嫁与,作鸳鸯’、‘除却天 边月,没人知’、‘觉来知是梦,不胜悲’,都是真情郁勃,都是拙重大。”(8)(P130)这可以说是唐老对“拙重大”的理解和总结,也可以说是他对后辈 词人的教诲,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他对“重拙大”的接受和推重。
三、关于接受原因的思考

唐圭璋对“重拙大”理论的接受有其学术及时代方面的原因。他在谈到近现代词人时说:“晚清庚子以来,朱、况、王、郑、文五大家可算第一辈,吴瞿安、邵次公、 乔大壮、汪旭初、陈匪石、向仲坚、孙浚源可算第二辈,龙、夏、仲联、季思和我可算第三辈,吴调公、霍松林则是后起之秀了。”(8)(P130) 王鹏运、朱祖谋、况周颐、郑文焯、文廷式五家之中,除了王鹏运外其余都进入民国,他们既是清词的光荣之结局,又为民国词坛之先河。后辈词人中龙榆生是朱祖 谋的弟子,赵尊岳是况周颐的弟子,吴梅早年曾就学于朱祖谋、郑文焯,唐圭璋又学词于吴梅,夏承焘的老师林铁尊是况周颐和朱祖谋的弟子,夏承焘本人也曾向朱 祖谋问词,并经常与之有书信来往。由此可见,唐老所说的第二辈、第三辈词人与晚清诸大家有着一脉相传的渊源关系。唐老将五家作为第一辈是以学术渊源为着眼 点的,五家之后依次有第二辈、第三辈、第四辈,经过这样的划分,从晚清词坛到现代词坛的历史进程、发展脉络便清晰呈现在我们眼前。词学的渊源是他推重“重 拙大”理论的内在原因。

其次,唐圭璋、夏承焘一代人,时逢乱世,有着国破家亡的沧桑经历。这种经历加上他们与晚清诸家在词学上的渊源关系,他们很容易接受“重拙大”理论并将其付诸 实践。唐圭璋三十五岁即遭盆鼓之戚,抗日战争期间,他避寇入蜀,饱受颠沛流离之苦。唐老作有《梦桐词》一百三十三首,其中六十一首为抗战期间所作,词章所 写家国存亡之痛及个人身世之 感,都是内心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动人心魄,颇能体现“重拙大”之旨。

选本是编选者按照一定的选择意图和选择标准,对一定范围内的相应的作品进行选择编排而成的作品集。“编选”作为一种主体行为,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目的性,因 而选本自觉或不自觉地会体现出编选者的文学思想和文学主张,甚至成为宣传其理论主张的有效武器。以词而论,如清代朱彝尊所编《词综》,张惠言所选《词 选》,都在宣扬其词学理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唐圭璋先生为现代词学界大师,他的《唐宋词简释》以“重拙大”为选词标准并对作品加以分析,对我们研究“重拙大”理论的内涵及其在现代词学界的接受情况具有很高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朱庸斋.分春馆词话[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9.
(2)赵尊岳.填词丛话[J].词学(第三辑),1985.
(3)王伯沆.清词四家录[M].南京:王伯沆周法高纪念馆,1997
(4)唐圭璋.唐宋词简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5)唐圭璋.词话丛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6.
(6)唐圭璋.词学论丛[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7)况周颐.词学讲义[J].词学季刊,1933创刊号.
(8)唐圭璋.论词书札[J].文学遗产,2006,(3).
作者简介:巨传友(1978-),男,山东莱芜人,文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人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词学研究。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江苏南京 210044)
原载:《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4月第41卷第2期


壯懷自未輸幷俠,浪跡人曾慕楚狂。

131

主题

5549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381
贡献
5655
金钱
6214
发表于 2016-2-16 09:3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早上好。

点评

多谢雅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2-16 09:37
者身不是逍遥客。镜里流光紫玉钗。窗前冷雨菊花台。 江湖难测。风刀还刻。问谁谁有张良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5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7453
贡献
13899
金钱
27197

元老功臣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2-16 09:3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河水清清 发表于 2016-2-16 09:35
拜读佳作、早上好。

多谢雅赏
壯懷自未輸幷俠,浪跡人曾慕楚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5-4 02: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