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作抢眼一看颇有新意,看似闲庭信步,拈花一笑,无心之作,貌似内蕴深邃。其实无非借花献佛,作牢骚语也。
佛在心中,在中国人性中仿佛成了万能,万事对佛言,借佛之口,寄托希望,此乃潜移默化之功。老实话,佛管不了那么多,也管不了芸芸众生,风月之事也,有这个想法的诗人,无非思路狭窄,诗心不复也。
首联:昨夜酒狂轻一色,临笺费墨向嚣尘。采用仄起式,微醺着笔,淡对红尘,借酒浇愁,又能如何?
颔联:雪低诗满千家院,笔秀冰封万里春。对仗自是工整,灵动飘逸,但是,千家、万里,庸俗了。雪化了,诗情画意却是满满的,千家万户其乐融融,一派喜庆之象,多好的景致,硬生生写的俗了,可惜。因了诗人之笔秀,冰封也化解,万里家国,春意盎然,但是不觉得令人振奋。雪低如何诗满?笔秀如何冰封?内在逻辑不通。
颈联:此刻金樽虚打点,明朝佛事慢调匀。笔锋一转,回到此刻,金樽虚打点,金樽,饮酒之器,古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亦有世事无常耽金樽,杯杯台郎醉红尘。对句耐人寻味,明朝佛事,凡发扬佛德之事,称为佛事。据维摩经卷下载,佛陀将一切事均视为佛事,以此表示佛之德性。佛事,这里应该是佛陀所言之一切事。慢调匀,显示充分的人生自信,对事物的把控与态度、胸襟。如此情怀,当真该赞?对佛敬酒,不知道代表何意?茫然中。。。
尾联:华年有梦多勤奋,不侍唐风不奉神。起句稍平,结局出奇,不侍唐风不奉神,粗看铿锵有力,犹如张弓搭箭,裂帛一击。貌似诗人有自己鲜明的人生观,我心无路有路,我心知,余味绕梁,实则令读者云里雾里,丈二和尚也。
我们知道,诗词是不一样的,诗与词在意境和表达方面会形成这样的差别和不同,诗有诗的意境,词有词的意境,此律用词的手法来写诗,造成思维混乱,令人费解。当为学诗者一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