襟云踏岸,登亭送远目,眼下波涛浩荡。不要没诗,应该有酒,更须幻梦遐思:遥想那鲜卑问渡,肃慎拓荒,肇绩为州,巡防驻跸,偶尔京城诏令,驿马传书。更甚荒原侵古道,时光荏苒,鞭尘驱信使,转瞬兴衰。如此浑然成旷古雄篇,桑田沧海,数千年青史入怀多感慨; 仰首登临,凭障抒宽怀,身旁灿烂缤纷,他乡虽美,此处也娇,未必风光造化:现如今两塔浮云,双江映日,青山染翠,碧野流芳,欣然绿柳生烟,铁镰揽月。相宜傍晚泻霓虹,靓丽垂楼,正午袒繁华,琳琅贯眼。可称凝聚了无边景致,经茂财兴,三百里赤旗开卷领辉煌! 此联是目前作者的最长的联202字,是为2007年7月由肇源县政府,茂兴镇政府和黑龙江楹联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全国“茂兴杯”站文化大征联评委作品。上联述说茂兴镇历史变迁这。下联谈今日景致与变化成就。茂兴镇滨临松嫩两江交汇地点三岔河。茂兴镇是清政府到边垂黑河19站的第一站。是康熙北巡曾驻扎此地, 故巡防驻跸,跸,皇帝驻过的地方。公元1114年金太祖在出河店(今茂兴渔场址)以3700人击溃辽国10万军队,金人为纪念河店之战,有史记载“肇基王绩,于此遂建为州”即肇源之始。故“肇绩为州”句。“鲜卑”是原始社会时期黑龙江流域早期北方民族。肃慎是满族先世,原始时期已在黑龙江流域出现。京城召令驿马传书句:是述站人往返京城与边垂传送情报,站人:是一特定历史时期在清政府管控下的特殊人群。而不是一个民族的称号是多民族团体。这涉及到明末李自成兵逼京城,当时镇守山海关明将吴三贵,错误向关外的清将多尔衮借兵镇压李自成义军,清乘机入关灭了明朝,吴三贵因此对清朝有功,被封为藩王驻防云南,吴因此不满清廷,蓄意反清被察觉,清政府在未事发之前,将吴部周回黑龙江,将其兵力分散,派往城与黑龙江边垂,跑马送信的站点驻兵,称驿站。每个站二、三百人不等,共分十九站,这些人群(兵丁)不许与蒙满和当地人通婚,不许活动出百里,不许升官及不许科考的三不,经济上自给自足,无论在语言民俗上200多年里,形成自己独特文化其特点仍留存现在社会中,故称“站人文化”风光造化:自然形成的景观。两塔即是民意乡内我省现在唯一藏传佛教寺庙。衍福寺内的如北京白塔一样的两座佛塔。是清朝蒙古镇国公府地。双江:指松花江和嫩江。铁镰:抽油机,机臂如镰状。 本联技巧1、双声叠运的运用,即利用双声字、叠音字进行对仗。如肃慎对双江,是声母相同对韵相同。感慨对辉煌是韵母相似对声母相同。 1、 自对上下联当中均有自对,鲜卑对问渡等四句自对,两塔对浮云等四句自对,上下联大对。“不要没诗”等三句自对,又上下工对。等不一叙述、这副联有自对、上下 平双相对叫虾须对技巧。 2、 是领字运用,此联有三处,领字有一字领字,二字领字,三字领字或更多字,第一处遥想那对现如今,第二处更甚对欣然,第三处五字领浑然成对可称凝聚了。 3、 另外此取色彩词汇的运用如:青、绿、碧、赤等。有一种鲜亮的色泽美感。 古驿站人 抱两江而临三岔,古驿劲驰千里马,重鞭震宝; 瞻遗迹而溯渊源,站人正作大文章,盈步扬歌。 古驿茂兴镇是列黑龙江19大站的第一站。它滨临嫩江和松花江交汇处即俗称三岔河。在建站320年里,尤其是在建国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更是日新月异。此联抒情叙事对。第一分句采取了自对艺术手法,自对 对,即是相对 于互对立论的。通常是上下联对应句(位置)互相对仗,不过有时候上下句中的某一部分不能做到互对。但这一部分在本句中又能互相自成对仗,就出现了自对。作者在嵌名联中多使用了此种方法。两江对三岔。遗迹对渊源。这样使第一分句上下句大对。2、3分句正对。结尾较为新颖有韵味。(见茂兴杯征联)清康熙帝在平安“三藩之乱”后,为抗击沙俄对 我黑龙江边境侵扰,于1685年定吉林乌喇至黑龙江共设十九站,站丁多为吴三桂部下投降官兵,他们跑马送信传递重大军情物质,为开发建设黑龙江做 大贡献。 小档案:古驿站人,是我国特殊历史时期一段特殊又复杂的历史(详见另联“茂兴杯”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