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10
注册时间2015-12-20
威望79
金钱268
贡献142
高级会员

威望- 79 点
贡献- 142 次
金钱- 268 枚
|
人生就像一场戏,没有纯粹完整的悲剧或喜剧,往往就是一个悲剧片段的结束伴随着另一个喜剧片段的开始,只要人活着就是戏剧舞台上的主角。
一、悲喜出生
王老十出生出生在旧历的正月十五寅时三刻,天上飘着零星小雪,很冷。那时候,新中国还没有成立,那一年父亲四十六岁,母亲四十三岁。在这之前,他们已经生育了九个女儿。这次王家女人生了儿子,可谓中年得子。父亲乐极,一口气喝了两大海碗的烧酒,红头胀脸地举着空酒碗跑到院子里对着天空声嘶力竭地高喊:“哈哈!老天爷,我有儿子啦!我们老王家后继有人啦!‘初一的帝王十五的官’,我的儿子正月十五生人,一定可以改换门庭、光宗耀祖的!我的老十------老十------哈哈------”话没说完,竟乐极生悲一口气没上来,白眼一翻,两腿一蹬躺倒在地死了。不识字的母亲怀抱着刚出生的老十,默默流泪,喃喃自语:“老十,老十,你的父亲叫你老十呢!”从此,王家的第十个孩子就取名叫王老十。
二、延续香火
王老十出生的第一天就没了父亲,这让王家原本就是贫苦的农民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多亏老十上面七个姐姐(有两个女孩不幸夭折)中有几个懂事能干的帮助母亲支撑这个家。王老十在这样贫寒的家庭里虽然吃了不少苦,却也比较顺利地慢慢长成一个憨实懦弱的农民。解放初,实行土地改革,划定家庭成分。因为王老十有个姐姐曾经嫁给了一个国民党军官,她接济过母家的娘亲和老弟王老十——给娘家买过几亩良田、帮娘家雇佣几个短工种地收割,因而王家被划为小地主。这时的王老十正好成年,那个年代,好姑娘谁也不愿意嫁给无一技之长的小地主。这王老十娶媳妇成家成了难题。他六十多岁的老娘到处求爷爷告奶奶,好不容易给老十说上了一个略有智障的姑娘,还没等到抱孙子,王老太太就撒手人寰了。几年后,王老十的智障媳妇给他生了几个半傻不精的男女娃儿,他们一家本本分分生活在农村,老老实实规规矩矩地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时光飞逝,王老十的几个半傻不精的娃儿长大成人,王老十也像当年他的母亲一样,到处求爷爷告奶奶为几个半傻不精的娃儿们张罗婚事。他的几个娃儿们陆续成家生子,王老十完成心愿成了爷爷、外公,他没能如父亲的愿为王家光宗耀祖,倒是把王家的香火延续下来。
三、幸福晚年
改革开放,农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了,王老十儿孙满堂也该享享清福了。可是幸福往往是短暂易逝的。因为岁月无情,他一天比一天老了。
2011年末的东北,那几天出奇的冷。一天晚上,73岁的王老十去隔壁大孙子家抱柴火烧炕做饭。不料大孙子家拴着的大狼狗突然挣脱,扑到正在柴火堆前拽柴火的王老十身上一顿撕咬。等到大孙子房里出来人拉开大狼狗,王老十被狗连咬带吓早已断了气。这下可忙坏了王老十的几个半傻不精子女和一帮儿半精不傻的孙男嫡女,他们围着满脸血污的王老十哭天抢地地干嚎起来。
四、光宗耀祖
第二天上午,在王老十的大孙子家为王老十大办丧事。时近中午拉纸活的车马到,顿时大孙子家鞭炮齐鸣、锣鼓喧天热闹起来加上看热闹的把个本来就不宽敞的道路给挤了个水泄不通。说来也巧,这天有一位省长下乡视察工作,车队正走在王老十大孙子家附近,看见道上挤满人,听见鞭炮齐鸣、锣鼓喧天。车里的省长一行人以为是欢迎他们的仪式,尤其是省长想到自己到任不久就有老百姓这样拥护,心里一高兴就下了车,打算亲切接见一下欢迎的民众。帮忙办丧事的“大能人”见有车队停下,又有人下车,以为是奔丧的,就热情地把下车人连拉带拽地让进灵棚。这省长进了灵棚才感觉不对劲儿、也傻了眼,无奈只得做个顺水人情——为死者行礼。不明真相的省长随从见省长如此这般都纷纷下车进灵棚恭恭敬敬向王老十遗像行礼。
消息传开,可不得了:王老十家和省长有亲戚,省长亲自参加了王老十的葬礼。村长、乡长、镇长马上亲自出马组织人力物力财力操办王老十的丧事,按照县长老子的标准厚葬了王老十。
没几天,王老十的大孙子——那个半精不傻、没甚文化的愣头青被请到乡里做乡长助理,王老十的其他那些半傻不精和半精不傻的后世子孙也各有安排。
如果地下有知,王老十恐怕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生前没能光宗耀祖,竟然在死后圆了父亲临终前的遗愿。若知有此等好事,也许王老十早已死过几回了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