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新定诗格对于诗十体、九对、文病、调声、十七势、六病、犯病八格有详细剖析,如严格按古人要求,现代人很难达到那个标准,尤其是网络诗词,良莠不齐。
网人写诗,大多借用写诗机,几分钟搞定一首诗,有的人还讲究章法规矩,有的人似乎锐意创新,结果四不像。诗词是一种特有的奇妙的文学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有诗词本身创作规律,这些规律性的东西从古至今仍无多大改动。如律绝的平仄律、韵律、对仗、意境、造语、用字、提炼、托物、讽兴、诗病等;词的宫调、声韵、平仄、赋情、结构、词采等,这些都不是随意就可以掌握的,没有一定的功力和文学素养是很难驾驭的。所以我们要学习,多读,广泛涉猎。相对比较,新诗较为自由,大多数人容易选择。但是,新诗也不是任意写,天马行空。否则,极有可能是无病呻咛,个人化,新诗必须反映人的真实情感。初作古体诗词,必须遵守规矩,也就是说要通晓格律,除古诗外,近体律绝、词曲都有严格的形式。我们可以用武术的名词来形容,如果说“立意”是魂,“用字”是骨架的话,那么格律就是筋脉,筋脉断则灵魂无附,仿佛被人擒拿。当今社会,物质似乎胜于精神。 物欲决定价值取向者多,精神的价值娱乐化,大众化了。 打开电视或电脑,给咱大吃一惊,各种噱头接踵而来。不由得怀念先秦时期灿烂的古代文明,诸子百家,是各种新思想剧烈碰撞,文化大融合、大繁荣的时期。先秦时期,古人所谓君子的定义业已形成,文化人格也已定位。先秦的君子不断思索如何生活,而且思索如何做堂堂正正之人,令人敬仰。先秦的文化,何等灿烂?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起源,神话、诗经、先秦散文、楚辞,何其辉煌?何其滥觞?《尚书》、《春秋》、《左传》、《国语》、《论语》、《老庄》、《吕氏春秋》等等,历来被研究者奉为圭臬。我尤其羡慕古代文人和壮士。伯牙子期,友谊长存。干将莫邪,舍身化剑。 荆轲刺秦,燕太子哭。 老子骑牛,出关羽化。 还有钻木取火,以化腥臊的燧人氏。亓木为梠,揉木为耒,遍尝百草的神农氏 。以及,成为经典的唐宋诗词,现代人,可以达到那个高度吗? 可惜,这些已经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