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花是我,我是梅花”賞析傲岸泉石的《詠梅》詩
自与霜风结善缘,莫名遭嫉百花前。
不堪独秀频惊梦,欲拜群芳总错肩。
依旧幽香随手赠,入时红髻向谁妍。
生来未得春晖顾,犹捧冰心雪上燃。
落雪的季節、詠梅的時候。當你於閒暇之時,隨便翻開一部中國的文學著作,裏面都有著一個影子,一個暗香浮動的影子,梅花。古人對梅花的鍾情,使得梅花的意象在詩詞中有著特殊的表意。在歷代的寫花詠花的詩詞中猶以梅花為多,人們或詠其風韻獨標,或吟其骨骼清奇。更有人將梅花作為傳達友情的信物,如南朝陸凱的:“折梅逢驛使,寄與龍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詠梅之詩詞,至宋以後,寫其意象之美,贊其標格之高成為主流。前者的代表作是林和靖的《山園小梅》一詩,後者的代表作則是陸遊的《卜算子·詠梅》。陸遊一生愛梅,詠梅,以梅自喩,吧梅贊成“花中氣節最高堅”。儼然就是梅的化身,“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數梅花一放翁”。眞正達到了“梅花是我,我是梅花”的境界,這種境界,和莊子的不知是蝴蝶夢我,還是我夢蝴蝶同一境界,都是一種物我兩忘,至高至純的無上境界。
說了這麼多,我們再來看看傲岸泉石的這首《詠梅》詩,這首詩無一例外的繼承了古典詩詞中梅花的以物喻人的 傳統寫法,一、二兩聯巧妙借用了梅花開放的季節不同,來寫梅花的與眾不同和遺世獨立的風貌。首先,詩人筆下的梅花是善的,但這種善又是那麼的不合時宜,不為人們所接受,本性是不畏風雪為百花先,但風雪過後總是遭百花所嫉。於是對於自己的一枝獨秀,也就頻頻自驚了,以致總是和百花錯肩而過。三、四聯緊抱一、二兩聯,採用了對比的寫法,上句寫梅花雖然不為眾花所容,遭受莫名的委屈,但並沒有改變美好的初衷,依然毫無保留的將自己的美麗和幽香毫無保留的贈給世界,體現在人的身上,就是普世情懷,只有給予而沒有絲毫的索取,這種精神是難能可貴的。下句反問那些入時的花卉,你們那紅艷艷的花朵是像誰開放的呢?這裡,詩人微微的對那些趨時之輩作了嘲諷。讀到七、八兩句,我們放佛看到一個孤獨的影子行走在澤畔,口中不停地誦作雖萬死而猶不悔的那種義無反顧,給人以極大的震撼,感情熾烈而真。詩人以梅花自喻,雖然孤獨、但卻是高貴的。(梅嶺淺讀2016/1/2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