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了,你写曲的思路仍旧是词的,从词的角度来看,没有问题,但词贵含蓄,曲贵直白,咱们来分析哈
窗前帘拢,枕边思涌,五更辗转江南梦。
雨斜斜,燕匆匆,蔷薇香落几成冢? 懊恼花期风懵懂。
来,无影踪;离,无影踪。
江南梦,本身前面无托,后面无靠,你整篇没有和江南特别有关联的东西,这在词中不是不可以,但在曲中最好不这样,同时,成冢,为什么成冢,也没有交代,且前面的雨,燕,特别是燕子,和蔷薇香落也没有什么关系。
总体来说,词可以用这个说那个,这叫蕴籍,但曲,说这个就是说这个,很少以此代彼。即使代,也必须代得有直接的关联性。
我的词讲义第四讲里提到过曲和词的区别,截一段来你可以参考一下,写同样情绪的两个作品,区别到底在哪里。
我们来看两个例子,首先是关汉卿的曲,
双调大德歌·秋 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也睡不着。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
再来看秦观的《木兰花》
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西楼促坐酒杯深,风压绣帘香不卷。
玉纤慵整银筝雁。红袖时笼金鸭暖。岁华一任委西风,独有春红留醉脸。
这两首,一曲一词,描写的都是秋天,表达的感情都是思人,而运用的手法却大不相同。 关汉卿的作品里,表现的感情大胆而直白,对元素基本上没有太多的加工,在风、雨、泪、蝉、蛩、芭蕉等元素中,基本所使用的也是白描手法。 而秦观的作品,在差不多的篇幅,差不多的题材里,一是运用的元素要多得多,二是对元素进行了分别地加工,如芙蓉院、霜花、秀帘、银筝雁、金鸭暖等等。三是对感情的表现更加含蓄,只最后一句“春红留醉脸”似有似无地点出了主人公的感情点,并以春与前文的秋形成了对比。虽然直露感情的只有这一句,但前文的衍化方向,比如风压秀帘的压字、慵整银筝雁的慵字、委西风的委字等,已经将主人公的感情渗透在里面,全篇的表达性上,并不露骨,亦不奔放,但我们看到的是背后的情感,这就是衍化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