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61|回复: 2

学点传统诗歌的语法知识 (五)—— 句 读

[复制链接]

2139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栏目顾问

中华玉律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2884
贡献
11403
金钱
16442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6-1-18 05:2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豫章台(涂键) 于 2016-1-20 08:32 编辑

学点传统诗歌的语法知识 (五)——   句  读
    传统诗歌和文言散文一样存在句读问题。文言散文的句读,现在随着标点本的印行已经基本上解决了。传统诗歌虽然也有标点的诗集,但是传统诗歌的句读问题依旧没有完全解决;原因在于传统诗歌有两种句读,一是声律的句读,一是意义的句读。这两种句读往往不一致。
    什么是声律的句读呢?诗词有一定的格律,格律上的必然停顿叫做声律的句读。例如五言诗是五个字一句,五个字必然有一个停顿。七言诗也是一样,七个字必然有一个停顿。词的句法虽然长短不齐,可是同一个调子的句数和字数却是一定的。例如《浣溪沙》的句数、字数是一致的,每一首《鹧鸪天》的句数字数也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它们格律上的停顿是一致的。这种声律上的必然停顿叫做声律的句读。
什么是意义的句读呢?意义的句读就是语法上的一个句子。它表示一个完整的意义,所以叫做意义的句读。
声律的句读和意义的句读在 传统诗歌中往往是不一致的。
例如: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越调•天净沙》)
“夕阳西下”是整个句子的状语。在意义上,“断肠人”是主语部分,“在天涯”是谓语部分,中间可以有一个停顿。“断肠人在天涯”在意义上的句读在“人”之后。而在声律上的句读,换句话说,它的音乐上的节拍当为“断肠——人—在——天涯”。
    下面我们来谈谈它们中间不一致的主要几种情况:
    一、声律的句读是一个复句的终点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清渭东流剑阁深。(杜甫《哀江头》)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杜甫《宿府》)
以上两例是五言律诗,每个声律的句读都包括两个句子。每句各由两个句子组成,它们都是前二后三式。三四例是七言律诗,每句各由两个句子组成,但是它们的组合方式不同:例三是前四后三式,例四是前五后二式。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
    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上面的例子中,每一声律的句读都包括三个句子。前三例都是前二中二后三式。后一例是前二中二后二式。
    二、声律的句读只是单句的一部分
    秦氏罗敷女,采桑渌水边。(李白《子夜吴歌》)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上面两例的前五字是一个声律的句读,都只是句子的主语部分,后五宇都是谓语部分。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李白《子夜歌》)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杜甫《无家别》)
    上面两例的前五字是一个声律的句读,都只是句子的状语,和后面五个字合起来才是语法上的一句。
    今夜郎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
    吴娘夜雨萧萧曲,自别江南更不听。(白居易《寄殷协律》)
上面两个例子的头一句只是整个句子的宾语,和后一部分在一起构成全句。
  似楚江暝宿,风灯零乱。(周邦彦<锁窗寒》)
  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史达祖《双双燕》)
    上面两个例句中声律的句读处都只是谓语部分中宾语的一部分,它们的宾语都是两个复句。
    不知杨伯起,早晚向关西。(李白《口赠徵君鸿》)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杜甫《月夜》)
    遥知用兵处,多在八公山。(刘长卿《奉陪使君西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辛弃疾词《摸鱼儿》)
上面四个例子中,声律的句读也只是谓语部分中宾语的一部分,它们的宾语都是主谓结构,如例一的宾语是“杨伯起,早晚向关西”,例二的宾语是“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余可类推。这些宾语分开在两个以上的句读中,语法结构和声律的句读很不一致。我们在读传统诗词时如果不注意这一点,不仅仅语法结构的句读,而且声律节拍的句读往往也会搞错。例如:中华书局出版的《宋词三百首》52页柳永的《八声甘州》首句的断句我看就有误。“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的“对”当为一字逗,因此,其句读当为“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或“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而不是“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填词如此,度曲也亦然。如曲谱标明(3、4)或“7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表明这个句子的句读,(3、4)是告诉我们的句式特点。第一告诉我们,这是一个七字句。七字句从意义的句读来说主要有两种句式1、律句——“平平仄仄平平仄”,或“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2、曲作的特殊句式“3—4”句式。可是有的知名度比较高的版主,却认为曲谱的(3、4)符号,告诉我们是不要标点。我认为,至于打不打标点都无关紧要,作者认为要打标点就打,不打标点就不打。同理,“7乙”也是如此。如果我们,句读都不知,那么惑能解吗?

1962_副本.jpg

柳永的《八声甘州》

柳永的《八声甘州》

521

主题

6015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276
贡献
5902
金钱
7683

中坚诗友勋章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6-1-18 14: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收藏!谢谢!

点评

问好,朋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8 23: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39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栏目顾问

中华玉律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2884
贡献
11403
金钱
16442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18 23:05:37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4-29 17: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