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 茶 论 道
斋有心事,寻某化解。允耳品茶,徐与论道。
茶之三味,本自一体。以其采摘有时,泡制有别,故尔品相不一,功用存异。实则茶品亦如人品,推知书画亦然。复如吃茶:苦可清心,闷则消暑,渴作驴饮。抑或以茶浇花,是皆未尝不可。总然,各得其所。
生命诞生于苦海,发凡于陆地,升华于淡水。水为生命之载体,清风好做广长舌。而水即气、气即风,气为水之化、风为气之动。水、气、风之于人,一如阳光大地化育万物而不求回报,是以圣人说“上善若水!”以其水之自性随缘而不因染变,谦卑利物故能成就大海胸怀,生死岸边其必有度。
生命存续于呼吸之间,一念不来他处受生。谁能把握轮回欲界而不入驴胎马腹?是故人生之要义,在于心无挂碍,远离颠倒,证得无生之法忍。
圣教以人为本,生命质量取决于身心。身心和谐、性情豁达,是有健康。析之则心为身之主,身为心之仆。心统性情,性为心之体,情为心之用。身心、性情,体用一如,势必和谐豁达、远离病苦,病在执于妄念分别取舍耳。是故,君子之交其淡如水,茶之三味不昧因果,而一句佛号统摄身心,久之则尘劳妄念不起,何由损害身心耶! 性命旨归,在水一方,自净其意,明心不昧。佛法以智慧度人,意在化解烦恼、止恶扬善。如是我闻,人皆有佛性,是皆未来佛。止恶扬善之要义,在于前念打住后念不起。一念信心不变,才能成就美好未来,此即修行下手处。吃茶就是吃茶,打坐就是打坐,参禅就是参禅。妄念纷飞、分别取舍,焉能找到入静之门?如此修心,岂不沉浮自苦!
泪水流入嘴角,才能品出海的苦涩。斋若有悟,称谢辞去。
人走茶凉,开窗透气,天将大亮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