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妙好词指导老师
精华76
注册时间2014-6-12
威望996
金钱3875
贡献1679
栏目顾问
绝妙好词指导老师
 
威望- 996 点
贡献- 1679 次
金钱- 3875 枚
|
岁末感怀示幺弟国强 附文 (应听涛轩约转帖)
萧斋容膝有余宽,枨触年华共岁寒。
入夜月来疑识面,兼旬书至劝加餐。
动车虽贵归家易,社保闻亏养老难。
如此这般先放下,聊随时俗祝平安。
诗词是小众的玩意儿
附 诗词是小众的玩意儿---广州印象之一百四十五 作者 白说废话
月头三哥四哥结伴来穗,惊动了三哥的广东诗友,争相邀请。我和四哥沾光,赴了其中的一处宴请,而有幸结识了几位岭南诗人。古求能、赵迪生、梦欣都是当地的名人,活跃在中国诗坛上。拎着''茅台的爸爸酒''(席间戏言茅台内供酒)的古求能曾任广东作协副主席,现任广东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毫无官腔,批判体制内的弊端几乎口无遮拦;梦欣是著名的评论家,谈起诗坛上的好诗如数家珍。做东的赵迪生的普通话最难懂,话却最多,说起自己偶得的佳句眉飞色舞。诗人相聚,本是挥斥方遒,热烈开放,无奈湖北口音与广东口音相距太远,说话太累,我只好作壁上观。正如我的胃不适应这家餐厅的顺德菜一样,我的感觉也与他们有了距离。我很少写诗词,总觉得它们成了小众的玩意儿。
诗人是天生的,他们不需要把握事物的精确度,而只需感受事物的存在。甚至事物的存在都不重要,重要的只是感受。西方诗人就住在与世隔绝的云端上,不食人间烟火,漠然看待人世沧桑和悲欢离合。每天虔诚地朝拜缪斯,向她倾吐失恋的忧伤。马克思推崇的新世纪第一个诗人但丁,我看他也是在沿着神的轨迹前行。他对中世纪的叛逆,无外乎是把该下地狱的灵魂送进了天堂,又把该进天堂的灵魂抛下了地狱。
天堂地狱对我们都是一样的无关宏旨,中国从来就是一个无神论的国度。影响深远的佛教,我们也只是吸收了其慈悲向善的文化内涵,而对其因果报应之说限制于今生今世,也就成了逻辑学中的因果关系,远离了佛教,与儒家修身齐家的教诲混在一起了。所以,我国历史上的诗人尽管有说禅说佛的,但其根基还是扎在这块黄土地上,与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民众同甘共苦,用笔表达着这块土地和这块土地上的人们的爱憎。这个脉络,在诗经国风里首现,历经屈子的楚风,古诗十九首,到唐诗宋词蔚然形成两座巍峨的山峰,清晰可辨。这是诗与人民血脉相连的感情,早已化为浩瀚博大的传统,似乎不会因任何社会转型而中断。
古代资讯不发达,传播手段落后,这种只靠口口相传,就能在有水井的地方生存的文学体裁,获得了极大的生命力。那时,诗歌是大众的宠物,小众的玩意儿。原因就在于诗人出名很难,能够得到大众交口称赞太不容易了,不仅要诗好,而且写诗人的身份必须非富即贵,才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一般诗人先是在仕途上出名,然后才在诗坛上扬名。唐朝有点例外,它的科举制度可以以诗取士,所以读书人都要精攻平仄粘对。很多人把诗作为敲门砖献给权贵,侥幸被看中了,飞黄腾达就指日可待。所以,历代出名的大诗人都是官员,或者是致仕的官员以及潜在的官员。
例外的也有,宋代的柳永一生没戴乌纱。杜牧只在扬州荒唐了十年,他却在烟花柳巷荒唐了一辈子,死的时候成群的妓女为他送丧哭坟。他的词着实了得,一句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引得百十年后金主完颜亮对杭州的窥视。就这么一个浪子诗人,也是通天的,不然他的名声不会那么响亮。看他打出的旗号:捧旨填词柳三变。
历史不舍昼夜地前行,不肯停下脚步,让诗词的辉煌定格成永恒。活字印刷的诞生,使得传播成本大为降低,其它文学体裁有了竞争力。更加精彩迷人的小说被大众接受了,诗词就逐渐走向后台。特别是白话文的兴起,对诗词的打击犹甚。尽管长期以来,各代政权仍把诗词视为国粹,但每况愈下的局面却难以改变了。
造成这种后果的不仅仅是传播手段的改变,还有诗词自身的原因,它主动脱离了大众。如今媒体更发达了,互联网进了每一个家庭。诗词本应借势崛起,却依然害着软骨病。打开诗词网站,一片的应酬唱和,一色的游山逛水,再有就是已变为公害的老干体式的歌功颂德。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忧患意识消失殆尽,怪不得可以称之为国家级的中华诗词论坛,开通十一年来,注册的只有区区七万人。假若是七万诗人也不少了,关键是,这是包括诗人在内的诗词爱好者及诗词读者的合计。要知道,我们是十三亿人口的大国。
真正的诗人是不被时代的风向所左右的。席前赵迪生给我们每人送了一本诗集,澳门出版的,我略略翻了一下,就被吸引了,里面尽是民间疾苦,真正地接了地气。其中一首 游霍州七里峪有感:
一路聆听鸟唱歌,如斯净土已无多。
年来到处强征地,只种楼房不种禾。
梦欣点评:杞人多忧,然切中时弊。一句只种楼房不种禾,词无理而意绝妙,岂止幽默而已。
如此诗人、如此诗词还是很多的,只不过我的阅读有限,难以在眼花缭乱的网页里找出他们(它们)。这是互联网的便利,也是互联网的悲哀。知识爆炸,近在眼前,却又浩如烟海。这些诗人继承了诗经以来寓讽时政为民代言的传统,给日渐式微的诗坛注入了生存的力量,使得诗词这一国粹不至于像其它国粹一样,政府越保护死亡得越快。几天后,三哥又向我推荐了一些好诗,印证了我的看法。这里,摘录几首共赏:
高阁垂裳调鼎时,可怜天下有微词。覆舟水是苍生泪,不到横流君不知。李梦唐咏史
酬勋看好舞台前,一曲穿云胜戍边。最笑明皇无大略,渔阳未遣李龟年。廖国华题将军级歌星
吹云出谷未收鞭,志在汪洋路在渊。不是临崖拼一死,何来绝唱响人间。滨湖飞燕瀑布
云低天马自駸駸,不语平涛海气阴。蓦地风来雷共吼,唤醒秋士破秋心。胡僧天涯杂诗其一
问月亭前水一湾,露花风树影团团。不知春色藏多少,小勺分来仔细看。酒风石雨清江品茗
此花開處更無花,化作東天漠漠霞。最是承平風日好,萬方一色屬君家。程羽黑詠牡丹
诼谣附耳不须论,应喜天朝有物囤。癸未年来余旧悸,国人秒杀板兰根。白跑堂2011年.盐
云海茫茫隔世行,仙凡两界辨难清。机身抖动缘何事,天路崎岖也不平。蛋中人自榆林飞返北京
六合蒼茫氣自雄,長林坐嘯倏生風。一從耳戢毛拳後,愁殺當年太史公。晦窗寅年感賦
信韁肥馬踏青時,試取吳鉤去醜枝。聞道血漿堪入藥,歸來淨手復彈絲。孔捷生春詞其三。
本文篇幅有限,只摘录了几首七绝。由此也可以看出,在古典诗词这个领域里,还有不少真正的诗人不媚世俗、不惧权贵,像老农一样辛勤耕耘,并且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应该指出的是,这些诗,都有其现实的背景,锋芒毕露。李梦唐七绝咏史,被誉为十多年来诗坛第一,绝非浪得虚名。然而,相对于其他文体,相对于庞大的人口基数,这个成就又是多么微不足道。
席间,梦欣的夫人来了,一个美丽出俗的女子,办了一家人才交流公司。坚强的财政后盾,使得梦欣能够专心致志地搞诗评和写诗。老古也是多年前承包杂志发财,在广州闹市有几处房产的人,赵迪声我不知道,显然也不会吃了上顿愁下顿。诗词是小众的玩意儿没错,即便是忧国忧民的诗人,也必须有钱有闲有权又有势,或至少要占其中的两样,再加上横溢的才华。否则,将一辈子籍籍无名。像三哥那样只有才华,其它全无,大半生在饥寒里挣扎,终于在诗坛闯出一番名堂的草根诗人,只是孤例。
望着这几个把满腔心血献给古典诗词的诗人,我感慨无限。端起杯,默默祝愿几个诗人和他们的同行们摆脱诱惑,用心、用键盘把当代诗词拉出困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