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穿越梅嶺 于 2015-12-28 20:34 编辑
平安夜那天臨近傍晚的時候,與老母親通完電話,忽然下起了一陣不大不小的雨,冷風急雨下,忽然百感交集,於是有了要寫詩的衝動,於是,也就有了《平安夜與老母親電話有感》。這首詩的初稿是:
平安夜降幾歸人,街市燈昏影隨身。天半霾消初著雨,江南話到十分親。
長憐我母垂垂老,獨墜他鄉故故貧。莫向多景樓上望,梅花夢裏萬枝春。
初稿有出律處,亦有不滿意處,改後稿是:
平安夜降幾歸人,街市燈昏形影淪。海國雲收初著雨,江南話到十分親。
長憐我母依年老,獨恨頭顱一樣新。莫向天涯勞遠望,梅花夢裏萬枝春。
有人不解,發問“請教網上師友!‘故故貧’不知源於何處! ‘雲收初著雨’ 亦不通,雲收即雨停。頭顱一樣新’不知出自何典!”“寫文章要經得起推敲”讀完一首作品,有問,很正常,但若要是問一些低級的、常識性的問題,就不正常了。這位朋友問“‘故故貧’不知源於何處! ”好像完全沒有一點點的漢語基礎,“故故”“屢屢”也,“故故貧”是慨歎常處於貧居中。“‘雲收初著雨’亦不通,”此句“雲收”或有不通,可依原稿作“霾消”。“獨恨頭顱一樣新”承上句而來,上句嘆老母親日見衰老,下句感歎自己也漸見白髮,此“一樣新”白髮也。問者曰“不知源於何處”“不知出自何典”第一問是缺乏基本的漢語基礎,第二問讓我想起了古代一些詩人寫詩恪守“無一字無來歷”的教條,未免太死板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