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一抺寒烟 于 2015-12-21 07:11 编辑
冬至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 冬节”、“长至节”、“ 亚岁”等,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 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近代。《 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还要“挑选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黄钟之律”,以示庆贺。 《 晋书》记载:“ 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 唐、宋时期,以冬至和岁首并重。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 南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载:“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 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 元旦一样。清代以来,民间对冬至为节已逐渐淡化,不过有些应时应景的活动而已。 现在,人们对冬至已无节日概念,只是保留了一些习俗,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吃 饺子;南方吃 汤圆。 谚语有云:冬至到,吃 水饺。 作为节日,文人留下不少吟咏诗词。摭拾几首,供博友赏玩。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 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 三秦?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唐张登 《冬至夜郡斋宴别前华阴卢主簿》: 虎宿方冬至,鸡人积夜筹。相逢一尊酒,共结两乡愁。 王俭花为府,卢谌幄内璆。明朝更临水,怅望岭南流。
南宋陆游 《庚申十二月二十一日西和州健步持子布书报已》: 万里东来双鲤鱼,衰翁悲喜得儿书。闻过岘首已冬至,想到匡庐将岁除。 辛苦山行穿雪履,凄凉旅饭嚼冰蔬。此行身历艰难遍,莫厌东皋共荷鉏。
元 马钰《万年春》: 冬至阳生,迎春拨雪黄芽好。人惊早。香如芝草。玉碾胜磨捣。神水烹煎,自是除阴耗。金童报。绝品珍宝。啜罢游蓬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