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06|回复: 19

[诗词理论] 关于仄韵诗的押韵续

[复制链接]

311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869
贡献
17072
金钱
30345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5-12-18 20:0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5-12-20 11:37 编辑

关于仄韵诗的押韵续
关于仄韵诗,大体统计,分押上声、押去声、押入声,加上上去通押、去入通押共五种。其数量在永明体时代还不及押平声一体的二分之一。到了唐代近体诗,更是少之又少,几乎绝迹。有人会问:既然诗韵分平上去入四声,平声30部、上声29部,去声30部,入声17部,仄韵加起来有76部,为什么诗人选择仄声押韵者却不多?更有人说,四声韵部是为诗人押韵而编的,诗人当然是按各韵部一韵到底押韵,不存在上去通押,去入通押。要不,分四声韵部干什么?
我们说,汉语分四声,与诗歌无关。汉语首先是用于交流。然后才有相对应的文字。有四声是为了充分表达交流内容的丰富。当四声用于诗歌,一句话落在平声上,对于较远的距离的穿透力,比上去入声要强,因此诗歌的押韵平声多于仄声。
但作为用文字反应四声的韵书,那是按实际所有声调归纳的,并非是专用于写诗编写的。近距离的交谈,写文章,所用四声的频率,乃至一句话的尾声,都并非平声多于上去两声。唯独入声的发音用之相对较少。因为与之相配的平上去只有阳声韵可相配入声,阴声韵则无相配的入声,因此入声韵只有16部。
汉语的四声,人们发现平声无论与上声、或去声、或入声,都会形成铿锵之别,而上去入三声之间却没有铿锵之别。所以唐近体诗只分平仄,即平对上去入,而不把上去入之一独立去对应其他三声。这样,作为押韵,平声为独押;而上去分别不大,可通押;去入也分别不大,亦可通押。并非汉语有四声,就必须四声各押。当然能做到四声各押那更好。
现在,我们来分析仄韵诗的技巧举例:
孟浩然三首
耶溪泛舟
落景余清辉,轻桡弄溪渚。
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
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
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秋霄月下有怀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王维:春日田园作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张籍 野老歌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韦应物三首: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寄全椒山中道士_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夕次盱眙县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飒飒秋风生,愁人怨离别。
含情两相向,欲语气先咽。
心曲千万端,悲来却难说。
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
是不是唐人有仄韵律诗一种,至今尚无定论。从理论上讲,仄韵律诗应该是把押平韵反过来就是了。历史上写的人极少,杜甫有多首但只是律诗的形式,多为不粘对。目下网上有裹脚诗,用106韵写成仄韵诗76首,首句押韵,其余三个上句尾字全平,自以为赶超唐宋元明清了!其实仄韵诗上句尾声除首句尾可同韵以外,其余三字只要与下句不同韵,还必须三韵交替使用,只用平声则显呆滞!千篇一律,必成裹脚布自我觉香,路人必掩鼻而过!

2871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246
贡献
32924
金钱
52346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15-12-18 23:2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多層次,多角度的學術研究,這點,金老是我們榜樣。

点评

附议梅岭老师,向金老师学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2-22 15:20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王绍龙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5-12-19 00:0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1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246
贡献
32924
金钱
52346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15-12-19 09: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绍龙 发表于 2015-12-19 00:03
3菜单
菜单您   
2 分钟前菜单您   

先生这个是理論貼探討嗎?游離于主題之外,搬弄外壇是非,而且在本壇發外壇鏈接,屬於違規行為,下不為例。

希望先生不要在發跟主貼無關的內容,謝謝支持。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1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869
贡献
17072
金钱
30345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9 22:0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5-12-20 11:38 编辑

已将例诗重新举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王绍龙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5-12-20 18:3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王绍龙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5-12-20 21:3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王绍龙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5-12-22 13: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1111

帖子

5999

积分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43
贡献
1603
金钱
2184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5-12-22 15: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穿越梅嶺 发表于 2015-12-18 23:28
支持多層次,多角度的學術研究,這點,金老是我們榜樣。

附议梅岭老师,向金老师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王绍龙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5-12-22 15:5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王绍龙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5-12-22 16:0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王绍龙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5-12-22 16: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王绍龙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5-12-22 22:3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1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869
贡献
17072
金钱
30345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3 14: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通押情况少见,但并非绝无仅有。例如,董嗣杲的《次韵重九》:“怀古凭高厌客身,秋深愁望隔江城。狂支灵运东山屐,醉漉渊明栗里巾。楚泽岂无餐菊友,汉宫还有佩萸人。今年不作风和雨,见得南山面目真。”明陈嘉谋的《失题》:“施氏山前旧有人,吴王宫殿几重新。年来绿树村边月,夜半清溪梦里身。衰草尽随眉黛落,飞花长逐杜鹃声。西家女侠今何在?白苎轻萝谢四邻。”可见古人比我们灵活!
---------------------
以上是风雅颂一个叫格拉丁的对王绍龙的回复。

点评

古人的不拘,不是今人错误的理由。 按金筑子老先生以前对自己“宽押”理论的解释: 1、我的主张是平仄从严,用韵从宽,宽至词韵乃至新韵。 新韵,当然是指中华诗词颁佈的没有入声字的十四韵,广义指“中华诗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2-24 06: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王绍龙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5-12-23 18:5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212

帖子

117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28
贡献
268
金钱
434
发表于 2015-12-24 06:0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冷眼观尘 于 2015-12-24 07:29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5-12-23 14:12
这种通押情况少见,但并非绝无仅有。例如,董嗣杲的《次韵重九》:“怀古凭高厌客身,秋深愁望隔江城。狂支 ...

古人的不拘,不是今人错误的理由。

按金筑子老先生以前对自己“宽押”理论的解释(红字部分,金筑子老先生原话):
1、我的主张是平仄从严,用韵从宽,宽至词韵乃至新韵。
新韵,当然是指中华诗词颁佈的没有入声字的十四韵,广义指“中华诗韵”、“现代诗韵”。

“十四韵”简表:“神”九文;“情、听、程”十一庚。

2、我指的“新韵”,乃是指没有入声字的北方话韵。
唐寅五百年前即用这北方话押韵,就跟五百年前北方古人就讲北方话一样。

“北方话韵”前后鼻音是有区分的。

3、《词林正韵》有“以入作平”。
但《词林正韵》没有让你--“神”第六部,真、文、元(上);和“情、听、程”第11部,庚、青、蒸,去通押吧?

4、旧韵平仄押新韵是《诗韵新编》提出来的,已有八十年的历史。
《诗韵新编》“神”为十五痕韵部;“情、听、程”为十七庚韵部,没有提出“可通押”吧?


至于《平水韵》那更不可能了,因为金筑子先生的理论认为《平水韵》随着清朝的灭亡而早已死亡”。
那就只有一种解释了,也就是金筑子先生自己说的:“我的诗,什么韵也不是!高兴怎么押就怎么押。”

其实任何人在创作过程中,免不了会有失误!
别人提出来,自己虚心接受,互相学习、友好探讨,可以免去很多没必要的“口舌之争”。也利于双方创作水平的提高!

问好二位先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212

帖子

117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28
贡献
268
金钱
434
发表于 2015-12-24 06:5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冷眼观尘 于 2015-12-24 08:17 编辑

作为押韵,平声为独押;而上去分别不大,可通押;去入也分别不大,亦可通押。并非汉语有四声,就必须四声各押。当然能做到四声各押那更好。

基本同意金筑子老先生对“仄韵诗”押韵的观点。
但对“是不是唐人有仄韵律诗一种,至今尚无定论”,提出我的看法,与老先生探讨。

中国历代诗歌,不管古体还是近体,都产生过仄韵诗。例如:《玉阶怨》
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
长夜缝罗衣,思君此无极。
这首“齐梁体绝句”,以入声职韵字‘息、极’押韵。
又如:《蒙池》
潆亭幽壁下,深净如无力。
风起不成文,月来同一色。
地灵草木瘦,人远烟霞逼。
往往疑列仙,围棋在岩侧。
这是“今体诗五律”,以入声仄韵字‘力、色、逼、侧’押韵(唐代不少诗人都写过仄韵诗,如刘长卿、顾况、韩偓、柳宗元等等)。
这种诗歌的诗句,也均为律句、律句的组合,又能符合粘对的规则,所不同的只是安排了仄声字为韵,因此不能不认为是一种合律的格律诗。虽然,仄韵诗在古体诗中是较为多见的形式,虽然合律的仄韵诗数量很少(七言律诗则很罕见),但是,诗的是律非律并不是由韵的平仄分别来决定的,不能忽视格律诗也容许有仄韵的表现形式。
作为后人,我们不能盲目的肯定,要具有根据。但我们更不能凭主观意识去一味的否定,这是一种对先人的文学成就、传承极不严肃的态度!

另:目下网上有裹脚诗,用106韵写成仄韵诗76首,首句押韵,其余三个上句尾字全平,自以为赶超唐宋元明清了!其实仄韵诗上句尾声除首句尾可同韵以外,其余三字只要与下句不同韵,还必须三韵交替使用,只用平声则显呆滞!千篇一律,必成裹脚布自我觉香,路人必掩鼻而过!
作为一个资深诗者,高龄长者,用这样“尖刻”之语言讽刺他人的作品,是否有些“学养”以及“人道”之欠缺呢?
建议:用韩偓的仄韵(入声十药)七律《意绪》,与自己的作品比较一下,看看哪个是“呆滞”?那个又是“路人必掩鼻而过!”?!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希望就相关主帖内容以及理论问题进行探讨。问好老先生!




点评

河马先生来了?我作为早到者欢迎!河马最好不要半中拦腰问是非。还要先从根本了解情况之后再发高论不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2-24 08: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1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869
贡献
17072
金钱
30345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4 08: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冷眼观尘 发表于 2015-12-24 06:58
作为押韵,平声为独押;而上去分别不大,可通押;去入也分别不大,亦可通押。并非汉语有四声,就必须四声各 ...

河马先生来了?我作为早到者欢迎!河马最好不要半中拦腰问是非。还要先从根本了解情况之后再发高论不迟!

点评

金筑子老先生,久违了。一切安好? 祝您身体安康! 我只是以事论事,并没有超出您提出的相关问题。 不中听,请恕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2-24 08: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212

帖子

117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28
贡献
268
金钱
434
发表于 2015-12-24 08: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冷眼观尘 于 2015-12-24 09:12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5-12-24 08:14
河马先生来了?我作为早到者欢迎!河马最好不要半中拦腰问是非。还要先从根本了解情况之后再发高论不迟! ...

金筑子老先生,久违了。一切安好?
祝您身体安康!

我只是以事论事,并没有超出您提出的相关问题。
在下向来独来独往,惯用直言,从不按“领导”之眼色行事。如有不中听之处,请恕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6-10 03: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