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蝶若雪 于 2015-12-9 18:35 编辑
古风七期兰组第三讲作业 兰组长-若雪 从古诗中,找出十句你认为的炼字好的句子出来,并且指出你所认为的炼得好的字眼。
1、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字眼:低,近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是此诗的生花妙笔:以天低树来写原野的旷远,以月近于人来写江水的清澈平静,构思精巧。
2、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字眼:依。入、流 诗人用一个“依”字,进一步写出了太阳靠山缓缓沉下的壮丽情景,这是只有登高远望才可能得到的生动感受。天地悠悠,气象恢宏。读者的胸怀为之大开。 在鹳雀楼上,事实上看不见大海,诗人却用丰富的联想写出了“黄河入海流”这样声势赫赫的句子。以一个“入”字和“流”字配合,一仄一平,一张一弛,音情摇曳,成功地表现了黄河一泻千里到大海的雄伟气势。
3、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字眼:蒸、撼 此诗句中的“蒸”、“撼”二字,写出了一种力度,一种震撼。这也是孟诗“冲淡中有壮逸之气”的范例。湖水呈现的这种活力、这种气象,更使人联想到了时代的脉搏——盛唐气象。
4、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二)》 字眼:听、照 “边愁”用一个“听”不尽三字,带出结句的“照”长城,将边关征戍者思乡的内心世界表达的入木三分。
5、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王昌龄《送魏二》 字眼:引、入、凉 一个逼人的“凉”字,虽是身体的感受,却也双关着心里的感受。“引”字与“入”字呼应,有不疾不徐、飒然而至之感,写出了秋风秋雨的特点。此句寓情于景,句法、字法运用皆妙,耐人细品。
6、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 字眼:疾、轻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此句写出了射猎的快意。此句,疾。轻,炼字精准,紧张的狩猎画面直呈眼前
7、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王维《冬夜对雪忆胡居士家》 字眼:惊、满 这是首雪夜思友诗。诗人通过“惊”字写出了晚上风雪声之猛之急,“满”字进一步衬出了昨夜雪之大。此句明明是写下雪,却 偏说听到的是风声,其用意不在风之本身,而是写诗人长夜不眠,思念友人。
8、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字眼:惊、鸣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由于月出,使鸟儿受到惊扰,不时发出一两声啼鸣,打破了夜的寂静,“惊”鸣“二字更进一步衬出了深夜空山的寂静。这就是"鸟鸣山更幽"
9、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字眼:直、疑“ “直下”瀑布的形象立刻由静态转为动态,“疑“字使诗意得到进一步的升华,诗人将瀑布提到到九天之上、成为银河;又坠落到九天之下,成为瀑布,这种天上人间的想像,造成的落差,使得诗句极富张力。
10、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无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字眼:莫愁、无人 “莫愁“二字,豪情满怀,溢于言表,全句更深的意蕴,则是”人生何处不相逢“的意思,是乐观是自信,它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使后世落拓不遇之士从中受到鼓舞和启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