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穿越梅嶺 于 2015-11-21 09:17 编辑
“國粹”究竟是什麼?對這個的概念和對“國粹”的認識,很多人都是模糊不清的,有的人將之與“國學”混為一談,實乃誤人誤己。
“國粹”《辭海》的釋義是:“指我國固有文化中的精華。”同書“國學”的釋義是:“指本國固有的學術文化。”粗看大同小異,細看,同中有異,同在兩者都是我國所故有的文化,異者是後者特別強調了一個“學術文化。”那麼?究竟什麼才是我們的“國粹”呢?引用當代學者殷谦的一段話:““中國作為文明古國,國粹是很多的。京劇這个國粹,命運多舛,已身不逢時,時下除少數年長的能哼上幾句外,絶大多數年輕人已喫不消停腔落板的慢節奏了。書法這个國粹,雖説又出現了一陣書法熱,但這熱度也是有限的,就普及率而言,硏習書法的人所占國人的比例究竟有多少呢?看來國粹中眞正被國人發揚光大的也許要算麻將了。”
現在很多人都會用百度,並且對之深信不疑,那麼我們再來看看百度中的“國粹”都有那些:“譽滿中外的中國京劇、中國畫、中國醫學,被世人稱為“中國的三大國粹”。”“中國武術、中醫、京劇、書法,”據說孫中山先生也列出了一個中國“國粹”的名單“中國京劇、中國國畫、中國醫學、中國烹飪。”看完上面殷谦的一段話、百度和孫中山的這三個有關“國粹”的名單,熱愛詩詞的友人們似乎要驚詫了“咦,我泱泱中華,有唐詩宋詞,怎麼不在其中,難道不是國粹,”不能和武術、中醫、京劇、甚至是麻將媲美?請驚詫的友人們且慢驚詫,回過頭去看《辭海》關於“國粹”“國學”的釋義,上述所列為“國粹”的,他們無一例外的都缺乏“學術文化”這個要素,有人將“國粹”說成是“中華國學的精華”則更是差以毫釐失之千里了,歸根到底是對“國粹”和“國學”定義的不明所以。
如果“詩詞曲”是“國粹”,以孫中山、殷谦之博學有知,為什麼沒有將其列為其中?值得研討,所以,談“國粹”你盡可以去談我國固有的“武術”、“中醫”、“京劇”、“書法”或者“烹飪”去,若談“國學”則詩、詞、曲故在其中矣,切莫混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