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29|回复: 6

[诗词理论] 国学辟谣 │ 你相信《诗经》来自民间歌谣吗?

[复制链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9
贡献
33011
金钱
53056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15-11-21 08: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学辟谣
《诗经》的起源
徐晋如
我国文学导源于《诗》三百零五篇。当春秋之时,赋诗言志之事盛行于朝聘盟会之间,贵族子弟皆以《诗》为必修之课程。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即此之谓。
《诗》中《雅》、《颂》之部,除少数篇什作用有别,其馀多为朝廷郊庙乐歌之词,自古迄今未有异论,而《国风》一百六十篇,论者颇有以为皆出自民间。如近代说《诗》者多认为《关睢》是当时民间自由恋爱之诗。对于这个问题,钱穆先生指出:
《诗》不云乎: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当时社会民间,其实际生活状况,曷尝能有琴瑟钟鼓之备?又如《葛覃》之诗曰:言告师氏,言告言归。当春秋时民间,又曷能任何一女子,而特有女师之制乎?故纵谓《二南》诸诗中,有采自当时之江汉南疆者,殆亦采其声乐与题材者为多,其文辞,则必多由王朝诸臣之改作润色,不得仍以当时之民歌为说。①
我国现代著名学者朱东润著有《国风出于民间论质疑》②一文,也证明《国风》一半以上为统治阶级之诗。而那些不能明确证明为统治阶级所作的诗,依理推之,也当是贵族所作,或经贵族整理。盖民间歌谣自古及今,其形式莫不简单,措词莫不直率,而又不忌鄙俗,如钟敬文先生所引客家山歌:
门前河水绿飘飘。阿哥戒赌唔戒嫖。
说着戒赌妹欢喜,讲着戒嫖妹也恼。
桃子打花相似梅。借问心肝那里来。
似乎人面我见过,一时半刻想唔来。③
即春秋当时来自民间之歌谣:
既定尔娄猪,曷归吾艾豭。(古音通叶)
亦与《诗》三百篇大异其趣。两千多年前编定的《诗》三百篇,其文学价值之大,内在意蕴之丰富,竟是后世任何民间的歌谣所无法比拟。若说这些诗篇是产生自民间,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反对《国风》是贵族文学的论者,多以《国风》中出现了很多劳动场面为据,说《国风》作自奴隶农夫。这是不知周代的社会实际,徒以西方奴隶社会说去想像中国的结果。实际上,周代农业生产方式是集体劳动,上至天子、下至列士,都要参与农事,中国古代的贵族,和西方中世纪“流血不流汗”的贵族完全不同,他们是亲身参与劳动的。另外,遇有重大祭祀,从天子到普通贵族,从后妃到普通贵族妇女,都会亲身参与劳作,准备祭品。这些,无论是在《左传》、《国语》以及《礼记》中,都有大量的史料记载。④
又凡诗中描写民间者,并非直事铺陈的赋体,乃是有比兴的意义在的。比如收进中学语文课本的《伐檀》,其意义是“刺贪也。在位贪鄙无功而受禄,君子不得进仕尔。”(《毛诗注疏》),而并非是什么“劳者歌其事”的诗篇。诗的字面意义,并不代表诗的真正意义。《国风》中所有从字面上理解是男女相悦之辞的作品,其实皆别有怨刺之含义,故而在周代,才由王室出面,把它们谱以特定的乐调,施之于特定的场合。故知《诗》三百篇,贵族之文学也。
惟春秋末期,礼崩乐坏,统治阶级不再能够承担本应由他们所承担的高贵与责任,这时候,一位伟大的人物出现了,他就是孔子。孔子招收学生,向他们传授本来只有贵族子弟才有资格学习的诗、书、礼、乐、射、御、数等课程,并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美德。从此,知识和美德的内在丰盈,塑造出一个全新的阶级——士大夫阶级。或者,用孔子的话来说,是大人、君子。他们凭借着知识和美德,成为诗国文化的奠基人和实际建筑者。他们是真正的贵族,但不是noble,而是natural aristocracy,即不是依靠出身,而是依靠知识和美德而高贵的自然贵族。不论是在位的范仲淹、王安石、苏轼,还是失位的屈原、李白、杜甫,他们都是士大夫。
中国文学传统,从一开始,就不是来自民间的草根文学,而是打着深深士大夫烙印的雅文学。方孝岳教授尝以中国文学与欧洲文学相较,亦得出结论,“中国文学为士宦文学,欧洲文学为国民文学”:
仲尼之学,学为人臣。自汉世学定一尊,于是士之所学,惟以干禄,发为文辞,本此职志。于是学术文艺界,无平民踪迹。(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学问界皆为求仕之士所盘踞,虽有外此例者,亦仅也。)诗赋歌曲,虽略近单表情感,然考其大凡,或以陈辞巧丽,取悦人君,或以怀抱不展,发为哀怨,皆非平民所可与闻。不似欧洲文学,立于政事学术社会之外,以个人地位,表直观情感,虽与三者有密切关系,然具转移三者之能力而与之并立,不若我国限入三者之漩涡也。
欧洲文学发源于神话(myths),民智鄙野,神万物而为言也。其后国际多故,人事渐杂,于是诗歌繁兴,或表神物之信仰,或表英雄之崇拜,或夸武勇,或达敬爱,如countrysong、lyricpoem、heroicpoem、epic等是也。由韵言变为散文,于是有幻言之类(romance),国家精神、宗教精神、恋爱精神,俱席卷而入。
降及近世,小说戏曲大盛,曲尽情态,气象更富。凡皆本国民之精神,表其对物之情感,或批评,或叹美,或实写,于自身有独立之价值,而不假他物(政治学术等)之价值为价值。作者亦仅持其对物之观念,而绝不有自身地位存于胸中也。⑤
中国文学不能脱离政事学术社会独立存在,重身份、崇雅正,皆因其源出士宦,是士夫君子之文学。此其所以遗世独立于世界文学之林,而成其为中国文学者。
其实,在新文化运动以前,《诗经》产生自民间说从来就不占主流。认为《诗经》产生自民间,其说昉自汉代。汉代人最早提出所谓的采诗之说,最有代表性者为东汉公羊学家何休,他在《公羊传解诂》中说:
“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子。”
南宋朱熹据何休说而信之,《诗集传序》:

“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

然而,公羊家注经,多以“六经注我”,大半不足凭信。即以此采诗说而言,究竟是何人采诗、在每年的什么节令采诗、采诗的方式究竟如何,这些汉代人各家说法都不相同,甚至有同一人的说法前后不一,由此可见,古代并无采诗的定制,更没有明确的证据,各家皆是臆测,这才有关于采诗的纷纭众说。
汉初说诗者有齐、鲁、韩、毛四家,均没有从民间采诗的记录。在汉代以前的典籍中,也根本找不到从民间采诗的记载。相反,倒是《国语》中两次提到,是“公卿至于列士”、“在列者”献诗: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蒙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周语》)
吾闻古之王者,政德既成,又听于民。于是乎使公诵谏于朝,在列者献诗,使勿兜,风听胪言于市,辨祆祥于谣,考百事于朝,问谤誉于路,有邪而正之,尽戒之术也。(《晋语•六》)
《国语》产生的时代甚早,远比汉代人说史为可信。又毛公传诗,去古未远,皆为先秦古说,阐述《诗三百》在周代的政治功用与其真实意义,确然不移。然而新文化运动以来,以胡适为首的一批人,出于政治需要,完全回避这些对他们不利的证据,在学术上大搞造假运动,这才树立起诗产生自民间的“新文学传统”。
不仅如此,新文化运动的干将们还通过概念偷换,大搞逻辑游戏,以达到混淆视听的目的。比如鲁迅就说:

“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倘若用什么记号保存下来,这就是文学;他当然就是作家,也就是文学家,是‘杭育杭育’派。”(《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

诚然,自有生民以来,即有随口而歌,自然成韵的韵文,但那些韵文只能算歌谣,不能算作是诗,也不能认为是文学。说一件东西的源头,当然要从它具有成为这个东西的性质的阶段开始说。江河不捐细流,细流和江河都是水,因此可以说江河起源于细流;人体主要是由碳水化合物组成,但我们能说人类起源于碳水化合物吗? 显然不能。因此,中国文学的源头,只能从《诗经》算起。
袁宝泉、陈智贤二位先生积二十馀年研究之力,考辨《诗经》民歌说,在《诗经民歌说考辨》文中得出如下结论:
一、先秦并无采诗的记录。自民间采诗的说法起源于汉代,它是受汉武帝设立乐府采诗的影响而产生的。
二、司马迁和齐、鲁、韩、毛四家研究《诗经》的专家,都一致认为《诗经》的作者们为“圣贤”。这表明汉初学者的明确见解,即《诗经》并不是什么“里巷歌谣”或“民俗歌谣”。
三、根据现有的材料进行考察,《诗经》里能够找到之作者,他们均为奴隶主贵族及其亲信,而没有一个是“民”,这一现象决不是偶然的巧合,合乎逻辑的推论是,《诗经》全部是“圣贤”亦即贵族的作品。
四、逸诗的水平不及《诗经》,而本文中所引逸诗的作者有周天子、诸侯、大夫等等。《风》诗是诗经中艺术水平之最高者,如果认为《风》诗有平民或奴隶创作的民歌,那就无异于承认劳动人民中有生而会作诗的天才,他们没有或仅有较低文化水平,却能够写出艺术造诣很高的文学作品,以至天子、诸侯、大夫等人的作品都无法与之比肩,这显然是有悖于常理并不符合实际的。
五、朱熹是力主《风》诗为“民俗歌谣之诗”的。《诗经》民歌说到了他已趋定型。但统计与分析表明,他在解诗时大多沿袭和引申汉儒的说法,并无多少创见。朱熹关于“民俗歌谣”说,是经不起推敲和检验的。⑥
袁、陈二位的论述,见诸他们的专著《诗经探微》,兹不备引。
综上所论,吾国文学传统,实即贵族文学、士大夫文学之传统。中国光辉灿烂的诗国文明,是士大夫创造出来的。汉之大赋、汉魏六朝之古诗乐府,唐之诗、宋之词,莫不如此。惟元曲悖离此一士大夫文学之传统,故元曲之文学价值不能与唐诗宋词相比。今人可诵唐诗宋词名篇无数者,问能诵元曲否? 职是之故,今人凡举中国诗歌,类以诗词并称,而曲体例不阑入也。

(本文为节选作者即将出版的《大学诗词写作教程》第四版的第一章,)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395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7453
贡献
13899
金钱
27197

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15-11-21 08: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

不是國粹,待會我會寫一個《淺聊國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21 08:22
壯懷自未輸幷俠,浪跡人曾慕楚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9
贡献
33011
金钱
53056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1 08: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卦掌付 发表于 2015-11-21 08:20
沙發學習,聽國粹。

不是國粹,待會我會寫一個《淺聊國粹》

点评

非常期待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21 08:22
非常期待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21 08:22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5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7453
贡献
13899
金钱
27197

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15-11-21 08: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穿越梅嶺 发表于 2015-11-21 08:22
不是國粹,待會我會寫一個《淺聊國粹》

非常期待的。
壯懷自未輸幷俠,浪跡人曾慕楚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5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7453
贡献
13899
金钱
27197

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15-11-21 08: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穿越梅嶺 发表于 2015-11-21 08:22
不是國粹,待會我會寫一個《淺聊國粹》

非常期待的。
壯懷自未輸幷俠,浪跡人曾慕楚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201

帖子

1047

积分

栏目嘉宾

沧浪诗苑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91
贡献
269
金钱
385
发表于 2015-11-21 08:53: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慢品中。问好先生。

点评

謝謝先生留言,早上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23 09: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9
贡献
33011
金钱
53056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3 09:3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弘易轩主 发表于 2015-11-21 08:53
慢品中。问好先生。

謝謝先生留言,早上好。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3 16: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