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云集》序 胡迎建 秀美的赣南,西以罗霄山脉与湖南相隔,南以大庾岭、九连山与岭南相接。江西最长之赣江,其上游两支出自赣南。一为贡江,一为章江。犹江源自罗霄山脉,蜿蜒曲折,水色清澈,流经南康境内,汇入章江。山环水绕,宜乎其地毓秀,代有才人。 上犹县城即在清澈的犹江之滨,早在九十年代,这里就活跃着一批诗人、诗词爱好者,成立了两个诗社,办有诗刊,我于诸多诗友耳熟能详,只是未曾相见。2006年12月初,我在赣南师院古代文学年会结束之后,第一次来上犹,与邱才扬先生相逢。在我作诗词讲座之前,才扬先生与县文化部门领导和诗社领导一起陪我游览了国家级森林公园陡水湖。一路上,才扬先生对当地风土人情、历史沿革和风景名胜如数家珍,对诗词的独到卓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数年以来,才扬先生奚囊渐满,即将编辑成书,名为《文云集》。我初读一过,但觉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写景即兴、咏物抒怀、感时讽世、酬唱赠答、吊古缅怀……让人目不睱接。律、绝、词、联、文等各体皆备,体式多样;诗思开阔,诗情饱满,谨守格律,诗艺娴熟精湛。才扬先生习作格律诗词较晚,虽仅自学成人中专毕业,退居二线后才开始学习格律诗词创作的,但由于其天生禀赋,加以刻苦学习,才思敏捷,很快便娴熟掌握了诗词格律。这对于一个临近老年而习作诗词的诗词爱好者来说是难能可贵的。短短十年的时间,便创作出数百首或清新俊逸,婉约空灵;或豪迈奔放,慷慨激昂的诗词作品和较有分量的诗论文章,这与他的努力好学和对诗词的执着情怀是分不开的。其对于诗词的挚爱几近于痴迷的程度,在刻苦自学的同时,还从2009年开始学会上网,在网络上与广大诗友相互学习交流,更使其诗词创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综观近几年的诗词,无论在诗词的数量还是质量上,诗词的意境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和深度,不少佳作均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乃至于心灵上的震撼。可见其作品情真意挚,是用诚心、真心写作出来的力作。同时也说明,传统诗词植根于中国人心中,并非高不可攀,只要用心凝神,有较高的感悟能力,经过努力,就能取得较高的成就。 才扬先生的诗风近白居易一路,平淡自然,不事雕琢,语言浅显易懂,却又清新典雅。基本上不用典或极少用典,毫无晦涩之感,似路旁摘花,信手拈来,意象丰富多彩。如《鹧鸪天》、《清平乐》等一些小令,清雅绮丽,试读其《浣溪沙 》:“隐隐青峦款款风,绿杨芳草去年容。兰溪依旧水流东。 落日楼头无意绪,流霞天外有残红。凭栏独听隔林钟。”空灵婉约,含蓄蕴藉,风致宛然。而抒发心志的作品则豪迈奔放,大气干云,纵横捭阖,吐气如虹。如数阕长调《沁园春》词,咏黄洋界、咏南湖、咏长城、咏长江、咏黄河,咏建党九十周年等作品,读来让人荡气回肠,酣畅淋漓,异彩纷呈。 由于其长期在农村基层工作的缘故,积累了大量农村工作的经验和创作素材,所以农村题材的诗词占了其诗词的相当比重。美有之、刺亦有之,如《山乡春色》、《库区春意》、《茶园春光》等,从不同角度赞美了当前农村新貌。如《抛秧》:“地头男女笑声哗,抛撒青苗映彩霞。得意春风描碧野,农田又绿一重纱。”用抛撒新法,摆脱了弯身插秧的艰难劳作,故能“笑声哗”,更化为春风之得意。又《农忙时节》中两联:“云英花绽紫,油菜色描金。雀跃齐鸣晓,溪流独奏琴。”画面鲜丽,富有动感。 有的则反映农村所见所闻,如《农忙时节》、《打工人家缀耕有感》,从侧面反映了当下农村青壮年出外打工,老弱病残在家耕作力不从心,甚至于使许多良田撂荒的现象。如《滥伐》:“残枝断竹满山沟,浅浅清溪断碧流。归鸟哀啼寻旧宅,荒坡渺渺月如钩。”;《叹枯树》:“曾见风摇岭上松,林涛四季涨葱茏。谁怜一把无情火,鸟遁树枯山毁容?” 这些诗则反映了部分地方乱砍滥伐林木和山火过后山林满目疮痍的现象,表现出深沉的忧患意识。 才扬先生还创作了有关上犹的大量的旅游风景名胜诗,尤以咏陡水湖、五指峰两处国家级森林公园的诗词作品居多,倾注了他对家乡每一寸土地的挚爱之情。通过精心的铺垫和细腻的描摹,把上犹秀美绮丽的风光描绘得淋漓尽致。如《陡水晨曦》:“黛岭逶迤雪浪平,林烟初起晓风轻。半江红日酲人面,隔岸遥闻孤鹭鸣”;《库区春意》:“细雨濛濛润晓江,翩翩紫燕自成双。柳丝轻拂禽鱼戏,浪里飞舟碧透窗。”尽写此湖四围风情。类此诗作,宛如一幅幅美不胜收的山水画,如入桃源仙境,令人如临其境。 才扬先生诗词讲究意境、意象,往往将深情融入所咏物象中,如咏物诗《碗》、《竹筷》、《木梳》、《蛇》等作品,反映现实和一些社会现象,而情致缠绵,予读者以深刻的反思和深沉的震撼。当然,更多的还是言情之作,大量的描写亲情、友情、乡情、爱情和家国情怀的作品,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洋洋洒洒,情真意挚,尽展风流。如《怀远》、《乡情》、《无题》、《春夜》和许多小令等作品,均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才扬先生注重炼字炼句和炼意,句如:“春草侵堤绿,晓山空日明。湖天归一色,林鸟啭千声”(《春思》);“流云撩客思,走月暗天街。醉羡双星渡,醒期一梦谐”(《七夕》);“长堤眠柳眼,寒露湿城楼”(《感怀》)。炼字奇警。句活意新。 才扬先生胸怀开阔,情怀恬淡,不计较个人的名利得失,潜心于诗词作品的创作和诗词理论的研究,从他近几年所作的许多诗词作品来看,其恬淡的情怀和闲适的心境给他的创作获益匪浅。如《闲趣》、《春日偶题》、《吟心》、《闲居》、《家居小坐》等许多作品都可反映出其抛弃俗念、澄心养气的忘我境界,是其能创作出不少佳作的重要原因。 然亦不必讳言,作为一个诗龄并不长的诗坛少壮来说,其诗词作品并非尽善至美,也还存在着某些不足,如有的作品失之浅白,句法还有待遒健,关注社会的重大题材也不多,如何化轻浅为沉郁,尚有待更进一尺。然无论何人之诗,均难尽善尽美,李杜苏黄不能,何况我辈,唯高悬目标,知其不足,为之努力终身,则可以无憾。 难能可贵的是,他还在不断地探索、总结写作经验,写了不少这方面的创作体会和诗论,冥思独行,故能探骊得珠。如《从演员入戏浅谈诗词创作》,把进行诗词创作比喻为演员入戏,要将自己融入其中,是对诗词创作情景交融的一种全新而又通俗的诠释。又如《巧选角度出新意》,《句出自然诗自工》等文章,形象概括了诗词创作的要旨。他的《意向合一,情境融诗》,《浅谈诗词的取象艺术》等,更是从创作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对初学诗词的诗友来说将有较大的帮助。他的《简议诗词论十美》把诗词的各项优点、优美综合在一起,使读者对诗词的美感更加一目了然。 我也因而想到,中国传统诗词盛行千年而不衰,迨至二十世纪,竟至于二度有赤地之虞,一在新文化运动时,二在“反右”至“文革”期间,均被视为封建时代之产物,幸而民间、基层仍有不少热衷于此道的诗友,以诗抒情言志,悲欢喜怒,尽寓其中,而能不断追求诗艺,更上层楼,渐臻佳境,诚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正由于此,中华诗词得以传承而有广阔的天地、肥沃的土壤,这实乃中华文明赖以不坠之幸。 写于南昌青山湖畔湖星轩 时在甲午仲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