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社春华秋实特邀嘉宾
精华288
注册时间2014-5-7
威望2570
金钱22080
贡献18547
论坛元老
沧浪诗社春华秋实特邀嘉宾
 
威望- 2570 点
贡献- 18547 次
金钱- 22080 枚
 
|

楼主 |
发表于 2014-7-27 09: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绝句56法第9法:
第9法以“如相问”三字置第三句后,其所问者何事,不必说明,但观其第四句答词,则其问意自显矣。如:
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明 杨慎《赠宋文百户石岗舍人》
七十从戎鬓已斑,劳君相送出滇关。
过家儿子如相问,为报衰翁二月还。
绝句56法第10法:
第三句用“借问”、“欲问”、“试问”、“为问”等字作起,其下并著以“何”、“谁”等字,以明其所问之事,而第四句则答之之词也。如:
唐 高适《塞上闻笛》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明 汪本《舟中有成》
故乡南望渺无涯,水面云深日又斜。
欲问浮生何所似,试来风处看杨花。
绝句56法第11法:
第三句亦用 “为问”、“试问”等字作起,以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故“无”、“几”、“何”、“谁”等字著在第四句,而不在第三句。如:
唐 杜牧《秋浦途中》
潇潇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雨岸浦。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
宋 苏轼《又和景文韵》
牡丹松桧一时栽,付与春风自在开。
试问壁间题字客,几人不为看花来。
绝句56法第12法:
12法以第三句作诘问语,用“何”、“谁”、“几”、“安”、“那”等字作起,或以第四句作答,或并第四句亦承上句一气作问。如:
一、以第四句作答例:
唐 白居易《魏王堤》
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
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
二、以第四句承上句一气作问例:
明 陆容《题画》
林屋重重枕野塘,水花千顷一归航。
何年了却公家事,来趁山人几日凉。
绝句56法第13法:
亦以第三句作诘问语,但“何”、“谁”等字不著在句首而在句中。如:
唐 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
日暮征帆泊何处,天涯一望断人肠。
明 钟顺《清夜闻笛》
小楼人醉月初斜,归思迢迢隔海涯。
短笛谁吹断肠曲,满庭香雪落梅花。
绝句56法第14法:
第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而但于第三句冠以“如何”二字。如:
唐 李商隐《无题》
紫府仙人号宝灯,云浆未饮结成冰。
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台十二层。
宋 朱熹《之德化宿剧头铺,夜闻杜宇》
王事贤劳只自嗤,一官今是五年期。
如何独宿荒山夜,更拥寒裘听子规”。
绝句56法第15法:
以第四句作诘问语,故“如何”二字,即冠其句首。如:
宋 项安世《夜雨》
夜窗疏雨不堪听,独坐寒斋万感生。
今夜故人江上宿,如何禁得打篷声”
清 何绍基《无园种菜》
五更风露有精神,浩荡天恩处处匀。
菜色青葱真可爱,如何比拟到饥民。
绝句56法第16法:
以“何如”二字冠第三句者。如:
元 唐朝《五无吟六首之一》
云在空中变态奇,风来江上浪漪漪。
何如风定云开后,秋水长天一色时。
明 王世贞《题溪山深隐图》
古木寒流一两家,柴门昼掩待归鸦。
何如只向人间住,与客携壶踏落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