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不能忘却的记忆
——读王哲先生《中国人不应遗忘的名字汤飞凡》(《国之瑰宝》)有感
史实闲翻思绪涌,唏嘘骄傲肃然生。
悬壶报国文人血,施政淘沙异己烹。
无惧枪林凭远志,岂贪性命祭忠贞。
流年不记沧桑事,你我心中几许情?
注:
汤飞凡:“衣原体之父”,医学微生物学家。湖南醴陵人,又名瑞昭。是曾经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他生产了中国自己的狂犬疫苗,白喉疫苗,牛痘疫苗,和世界首支班疹伤寒疫苗,并将沙眼发病率从将近95%降至不到10%。抗战结束后,生产出中国自己的卡介苗和丙种球蛋白。解放后,成功遏制1950年华北鼠疫大流行,研制出中国的黄热病疫苗。他领导选定的牛痘“天体毒种”和由他建立的乙醚杀灭杂菌的方法,能在简单条件下制造大量优质牛痘疫苗,为我国提前消灭天花奠定了基础。1961年,采用其研究的方法,中国成功消灭天花病毒,比世界早了16年。1955年首次应用鸡胚接种方法从沙眼病人的眼结膜刮屑物中分离培养沙眼病原体,找出了一些预防沙眼的方法,解决了沙眼致盲问题,为预防和治疗沙眼做出了贡献。1958年,在拔白旗运动中受辱,自缢身亡。1979年,卫生部为其平反昭雪。
1970年,国际上将沙眼病毒和其他几种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对抗菌素敏感的微生物命名为衣原体,汤飞凡被称为“衣原体之父”。
1981年获国际沙眼防治组织追赠颁发的沙眼金质奖章。1982追授国家科学发明二等奖。主持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生物制品制造检定规程》,翻译美国泰思尔教授巨著《泰氏细菌学》;发表论文44篇。
1980年6月,中国眼科学会收到国际眼科防治组织(IOAT)的一封短函:由于汤博士在关于沙眼病原研究和鉴定中的杰出贡献,IOAT决定向他颁发沙眼金质奖章。希望能够得到他的通讯地址,以便发出正式邀请,参加1982年第25届国际眼科学大会。可是IOAT不知道,他们预备推荐申报诺贝尔奖的学者,被以为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早已不在人世了。
今天国际上最权威的微生物学教科书:Bacterial infections of humans: epidemiology and control ( Alfred S.Evans, Philip S. Brachman 编著),病理学教科书 Robbins and Corton Pathologic Basis of Disease, ProfessionalEdition, 8th ed (Kumar 等编著),任何关于衣原体的综述,都写到 Dr. Tang, 一个必须写在世界医学史上的中国人。
注释及附录参考网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d08c4501019oso.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e17e990102eag6.html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FEAZLtX-EPKaBIC8pa1NBoXF3l25jAcqMp-dh-6erIXR_vExx8CoenqJbxwmruvxH2e90pLDgsQ5WYmN8ER0E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