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66|回复: 5

[其他] 元散曲與周德清

[复制链接]

10

主题

10

帖子

486

积分

特邀嘉宾

大中华诗词论坛特邀贵宾

Rank: 1

威望
105
贡献
98
金钱
153
发表于 2015-10-24 22:36: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熊盛元 于 2015-10-25 02:41 编辑

                                               元散曲與周德清

                                    ——2015年9月12日在江西散曲社硏討會的講話



        剛聽了門巋教授的精采發言,深感欽佩,獲益良多。我於散曲,尙在門外。而在座的諸位,或為曲學專家,或為創作裏手,人人握靈蛇之珠,家家抱荆山之玉。弄斧班門,不亦狂乎?承江西散曲社社長徐人健先生不棄,讓我談談有關散曲的學習心得,而我對此幷無深硏,眞覺誠惶誠恐。只能姑妄言之,謬誤之處,自知難免,還請各位不吝指正。我向諸位交流的題目是《元散曲與周德清》。在交流之前,我想先簡述一下詩詞曲的體式。

       “體式”一辭,出自《文心雕龍》第二十七篇《體性》,劉勰從作品風格(“體”)與作者情性(“性”)的關繫來論述文學作品的風格特點:

    “夫情動而言形,理發而文見;蓋沿隱以至顯,因內而符外者也。然才有庸俊,氣有剛柔,學有淺深,習有雅鄭;幷情性所鑠,陶染所凝,是以筆區雲譎,文苑波詭者矣。故辭理庸俊,莫能翻其才;風趣剛柔,寧或改其氣;事義淺深,未聞乖其學;體式雅鄭,鮮有反其習:各師成心,其異如面。”

    在此基礎上,劉勰以為文學有“八體”:典雅、遠奧、精約、顯附、繁縟、壯麗、新奇、輕靡。

   “體式”亦稱“體格”。況周頤為上彊邨民《宋詞三百首》作序,以為:“詞學極盛於兩宋,讀宋人詞當於體格、神致求之,而體格尤重於神致。以渾成之一境為學人必赴之程境,更有進於渾成者,要非可躐而至,此關繫學力者也。神致由性靈出,即體格之至美,積發而清暉芳氣而不可掩者也”。

    王國維在《宋元戲曲考·序》中寫道:“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駢語,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後世莫能繼焉者也。”那麽詩、詞、曲的體式或體格究竟怎樣呢?前人眾説紛紜,莫衷一是。其實槪括言之,可用六字表述,即“詩莊、詞媚、曲俗”,雖未必準确,但庶幾近之。

      1、詩莊

   《詩大序》云:“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例如太白《登金陵鳳凰臺》:“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靑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尾聯“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用語何其端莊,抒發對帝闕之依戀對小人之痛恨之志。

       2、詞媚

    況周頤《蕙風詞話》以為“詞心”即“萬不得已”,此“萬不得已”四字,必出以要眇之境,方可達之,是以王國維《人間詞話》提出詞與詩的根本區別在於“詞之為體,要眇宜修。能言詩之所不能言,而不能盡言詩之所能言。詩之境闊,詞之言長。”

    例如李後主在汴京懷念故國,作《浪淘沙》詞:“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秋風庭院蘚侵階。一任珠簾閑不卷,終日誰來。  金鎖已沉埋,壯氣蒿萊。晚凉天凈月華開。想見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通篇遣辭柔媚,塑境要眇,抒寫國亡之慟,乃“萬不得已”之情。

      3、曲俗

    徐靑藤《題昆侖奴劇後》説:“語人緊要處,不可著一毫脂粉,越俗越家常,越警醒。這才是好水碓,不雜一毫糠衣,眞本色。”李漁《閑情偶寄》也説:“傳奇不比文章,文章做與讀書人看,故不怪其深。戲文做與讀書人與不讀書人同看,又與不讀書之婦人小兒同看,故貴淺而不貴深 。”

    例如孔東塘《桃花扇·餘韻·哀江南套》中【離亭宴帶歇指煞】:“俺曾見金陵玉殿鶯啼曉,秦淮水榭花開早。誰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這靑苔碧瓦堆,俺曾睡風流覺。將五十年興亡看飽。那烏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鳳凰臺栖梟鳥。殘山夢最眞,舊境丢難掉。不信這輿圖換稿。謅一套哀江南,放悲聲唱到老。” 其中“俺”、“謅”等字,用於詩詞,絶對不行,而以之入曲,則本色當行。

       由於散曲可加襯字,有時襯字甚至超過曲辭,而且元代“入派三聲”,和現代漢語發音相近,故有人以為散曲可不講究格律,類似於新文化運動後的自由詩。其實曲的格律比近體詩和慢詞更嚴,如馬致遠【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乍看起來,似乎和新詩一樣,平仄通韻,其實,“馬”與“下”字,是散曲定格,必須押同部仄韻,幷非如新詩那樣隨意。而且“瘦馬”二字,最好用去上,這个韻腳偶爾可用平聲替代,如白樸的【天凈沙】,前三句是“春山暖日和風,闌干樓閣簾櫳,楊柳秋千院中”。“中”字平聲,而“院”字必須用去聲,才能琅琅上口。

    散曲還有一个明顯的特點,就是分宮調。每一支曲子,不僅要有曲牌,還必須標明屬於何宮何調。而要弄清宮調,首先得分辨音律。音者何?宮、商、角、徵、羽、變宮、變徵七音是也。律者何?黃鍾、大呂、太蔟、夾鍾、姑洗、仲呂、蕤賓、林鍾、夷則、南呂、無射、應鍾之十二律也。以七音乘十二律,得八十四音,稱八十四宮調。然眞正入曲者僅有六宮十一調(共十七宮調)。

       1、六宮:仙呂宮、南呂宮、黃鍾宮、中呂宮、正宮、道宮

       2、十一調:大石調、小石調、般涉調、商角調、角調、高平調、歇指調、宮調、商調、越調、雙調。

       3、常見者則僅九宮調

    ⑴五宮:正宮、中呂宮、南呂宮、仙呂宮、黃鍾宮;

    ⑵四調:大石調、雙調、商調、越調。

    選擇何宮何調,須視作曲時感情而定,元人燕山芝庵《唱論》對此有明确闡述,現介紹如下:仙呂宮:清新綿邈;中呂宮:高下閃賺;南呂宮:感嘆悲傷;黃鍾宮:富貴纏綿;正宮:惆悵雄壯;道宮:飄逸清幽;大石調:風流醖藉;小石調:綺麗嫵媚;高平調:條物滉漾;般涉調:拾掇抗墜;歇指調:急幷虛歇;商角調:悲傷宛轉;雙調:健捷激裊;商調:凄愴怨慕;角調:嗚咽悠揚;宮調:典雅沉重;越調:陶寫冷笑。

    我們如果要從事散曲創作,一定得先把宮調弄清楚,這樣才能初步了解其體式,不然就始終只能徘徊於散曲的門外。

       下面進入我所講的主要內容,即周德清與他的《中原音韻》。

       周德清,是元代著名學者和散曲作家,是咱們江西高安人。他雖然出生於元世主忽必烈至元14年,但其時正値宋端宗趙罡景炎二年丁丑(1277),就是説,他出生的時候,南宋政權還存在。他活的時間也很長,享年89歲,直到元順帝至正25年乙巳(1365)才去世,三年後(1368),朱洪武終於推翻了元朝,在南京建立了明王朝。由此可知,周德清的一生,見證了元王朝的始終。關於周德清的生平與交遊,吳梅先生在《顧曲麈談》的第四章《談曲》中作了簡介,現轉引如下:

     周德清,字挺齋(當作字日湛,號挺齋),高安人,著有《中原音韻》一書。平聲之分陰陽,自挺齋始之也。所作小令散套(小令31首,散套3篇),綽有大家風格。嘗過廬山賦【朝天子】云:“早霞,晚霞,妝點廬山畫。仙翁何處煉丹砂,一縷白雲下。客去齋餘,人來茶罷。嘆浮生指落花。楚家,漢家,都做了漁樵話。”此詞字字穩洽,移動不得一絲,固是老斫輪手。

     挺齋曾至西域,訪友人瑣非復初,有同志羅宗信者,見餉酒肴。復初舉觴,命謳者歌【四塊玉】調,起句雲 “彩扇歌,靑樓飲”,宗信急止其音云:“‘彩’字對‘靑’字,而歌‘靑’字為‘晴’,乃揣其音,此字必用陽聲,以揚其音,而‘靑’字乃抑之,非也。”

    復初因前驅紅袖,而自用調歌曰:“買笑金,纏頭錦。得遇知音、可人心,怕逄狂客天生沁。紐死鶴,劈碎琴,不害磣。”

    德清聞其歌,大喜,曰:“予作樂府三十年,未有如今日之遇二公,能知某曲之非,某曲之是也。”遂奉巨觴,口占【折桂令】一支云:“宰金頭黑腳天鵝。客有鍾期,座有姮娥。吟旣能吟,聽還能聽,歌也能歌。和白雪新來較可,放行雲飛去如何?醉睹銀河,燦燦蟾明,點點星多。”歌旣畢,相與痛飲,大醉而罷。其風致不減魏晉人也。

    挺齋家況奇窘,時有斷炊之虞。《戲詠開門七件事》【折桂令】云:“倚蓬窗無語嗟呀,七件兒全無,做什麽人家?柴似靈芝,油如甘露,米若丹砂。醬甕兒恰才夢撒,鹽甁兒又告消乏。茶也無加,醋也無加,七件事尙且艱難,怎生教我折柳攀花?”其貧可想見也。

    我們試讀其【折桂令】,可知其生活何等窘迫,明人王德章《安貧》詩云:“柴米油鹽醬醋茶,七般都在別人家。我也一些眠不得,且鋤明月種梅花。”實從挺齋化出也。

    元代散曲作家大都生活貧困,不僅周德清如此。宋末愛國志士,江西弋陽的謝疊山,入元不仕,曾把元代各階層的人分為十等,即“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匃”,可見當時知識分子地位之低。因乞匃比儒生“略輸文采”,故排名最後;而儒生比娼妓“稍遜風騷”,故只能屈居老九。

    正因為元代的儒生地位低下,且出仕無望,只能置身勾欄,寄情於曲,故散曲作家眾多。據隋樹森先生統計:《全元散曲》中作者共220人,作品蔚為大觀,其中小令約3800多首,套數約470多首。這些散曲作家按時代劃分,可歸入以下三期:

     第一期是蒙古時代,自元大宗窩闊臺滅金(1234)至至元十三年滅宋(1276),統一全國,即鍾嗣成《錄鬼簿》所謂“前輩已死名公才人”時期,共42年。著名作家有關漢卿、白樸、王實甫、馬致遠、高文秀、康進之、張國賓等。其活動範圍在以大都為中心的北方。 

    第二期為一統時代,自滅宋以後(1277)至元順帝後至元(1335—1340),即《錄鬼簿》所謂“已亡名公才人,與餘相知或不相知者”時期,共63年,著名作家有宮天挺、鄭光祖、曾瑞、喬吉、貫雲石、徐再思、張可久等,活動在以杭州為中心的南方。

    第三期為至正年間(1341—1367),即元末時代,亦即《錄鬼簿》所謂:“方今才人”時代,共26年(按:元朝自1271建立至1368滅亡,共97年)。鍾嗣成、周德清均此期作家,此外還有秦簡夫、蕭德祥、羅貫中等。

       周德清的散曲作品雖然不多,但當時卻很著名,好評如潮。比如虞集在《中原音韻序》中評曰:“屬律必嚴,比字必切,審律必當,擇字必精,是以和於宮商,合於節奏,而無宿昔聲律之弊矣。”賈仲明《錄鬼簿續編》謂:“故人皆謂德清之韻,不獨中原,乃天下之正音也;德清之詞,不惟江南,乃天下之獨奇也,信哉!信哉!”

    當然,眞正令周德清享譽千秋的著作,還是他的《中原音韻》。此部煌煌巨著,完稿於泰定帝泰定元年(1324)甲子秋,時年48歲,以後又陸續修訂。現將此書綱目簡介如下,幷稍作解釋。

    ⑴曲韻韻譜

    其《自序》曰:“欲作樂府,必正言語,欲正言語,必宗中原之音。”德清以“中原之音”為依據,以當時雜劇作品為硏究對象,共收5866餘字,分別列入十九个韻部:(一)東鍾(二)江陽(三)支思(四)齊微(五)魚模(六)皆來(七)眞文(八)寒山(九)桓歡(十)先天(十一)蕭豪(十二)歌戈(十三)家麻(十四)車遮(十五)庚靑(十六)尤侯(十七)侵尋(十八)監咸(十九)廉纖。

    每个韻母分為平聲陰、平聲陽、上聲、去聲四類,入聲則按照當時曲子裏行腔的念法歸入以上四類中,按照“每空是一音”的方法,列出同音字組,稱為“小韻”,共1627个“小韻”,而不用反切注音。所選之字,大都出於“元曲四大家”(關、馬、鄭、白)之作品。

       吳梅在《顧曲麈談·論音韻》中,對挺齋此十九部韻目,作了高度評價,但認為,作為韻部的代表字,最好是陰平與陽平兩聲聯綴,以槪同部的上聲和去聲,這才能眞正體現“平分陰陽,入派三聲”的特點。於是參照清人王鵕的《音韻輯要》,增加兩部,即於第四部“齊微”後增“歸回”;又將第五部“魚模”分為“居魚”、“蘇模”兩部。

    茲將《中原音韻》和吳梅所定曲韻韻目列出如下,以便對照——

序號 |《中原音韻》19部  |            對比            |    序號     |  吳梅所定曲韻21部

1                   東鍾                                                  1                   東同

2                   江陽                                                  2                   江陽

3                   支思              元代“癡”“笞”發ch音         3                   支時
                                          皆入“齊微”     支時
                                          含er“兒”“爾”


4                  齊微                i 與ēi 幷於同部              4             (1) 齊微(欺齊)《輯要》作“機微”   
                                                                                                                              
                                                                                             (2)歸回


5                  魚模                                                  5               (1)居魚


                                                                                              (2)蘇模


6                  皆來                                                  6                    皆來

7                  眞文                                                  7                    眞文

8                  寒山                                                  8                    干寒

9                   桓歡                                                 9                     歡桓

10                 先天                                                 10                   天田

11                 蕭豪                                                 11                   蕭豪

12                 歌戈                                                 12                   歌羅

13                 家麻                                                 13                   家麻

14                 車遮                                                 14                   車蛇

15                 庚靑                                                 15                   庚亭

16                 尤侯                                                 16                   鳩由

17                 侵尋                                                 17                   侵尋

18                 監咸                                                 18                   監咸

19                 廉纖                                                 19                   纖廉



   試加對照,吳梅所定的韻目均前一字為陰平,後一字為陽平(“微”字古讀陽平),而挺齋的《中原音韻》則有時陰陽不分。雖説是“後來者居上”,但周德清的蓽路藍縷之功,終不可滅。

    (2)正語作詞起例

       這个部分主要論述曲韻韻譜的編制及審音原則,以及宮調與作曲方法等。

       這一部分列出北曲中常用的十二个宮調與335支曲調,又於每个宮調下列出屬於此一宮調的曲牌,幷對元北曲17个宮調的調性色彩,作了簡要的描述。由於時間有限,對此就不作過多的詮釋了。

   (3)作詞十法

    ①知韻:“平分陰陽,無入聲,止有平、上、去三聲”。

    ②造語:遣詞造句。

    ③用事:“明事隱使,隱事明使” 。

    ④用字:“切不可用生硬字、太文字、太俗字。”小令最好“無襯字”。

    ⑤入聲作平聲:對此特別須謹愼。

    ⑥陰陽:何處用“陰平”“陽平”,是喫緊處。

    ⑦務頭:“知某調、某句、某字是務頭,可施俊語於其上” 。

    ⑧對耦:扇面對、重疊對、救尾對

    ⑨末句

    ⑩定格

       我覺得,周德清的《作詞十法》最宜用心揣摩,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我們的鑑賞和創作水平。今天我只講講十法中的“造語”與“務頭”,幷略微介紹“定格”,其餘則請大家自己硏讀。先看其中的第②點《造語》中“可作樂府語”吧。

       所謂“樂府語”,究竟何指?我們知道,一般人往往把元曲等同於“樂府”,但周德清卻認為“凡作樂府,古人云:‘有文章者謂之樂府’,如無文飾,謂之俚歌,不可與樂府共論也……”可見在周氏心目中,“樂府語”就是要適當的“文飾”,否則便只能稱之為“俚歌”或“張打油語”了。對此,挺齋舉例説:“吉安龍泉縣渰米倉,有於志能號無心者,欲縣官利塞其口,作【水仙子】示人,自謂得意。末句云:‘早難道水米無交。’觀其全集,自名之曰《樂府》,悉皆此類。士大夫評之曰:‘此乃張打油乞化出門語也,敢曰樂府?’作者當以為戒。”觀此可知,散曲體式之明顯特點雖稱之曰“俗”,但這只是區別於詩詞而言,決不等於“俚”也。

    周挺齋還談到“六字三韻語”,謂“前輩《周公攝政》傳奇【太平令】云:“口來豁開兩腮”。《西廂記》【麻郎幺篇】云:“忽聽一聲猛驚”、“本宮始終不同”。韻腳俱用平聲,若雜一上聲,更屬第二著,皆於務頭上使。近有【折桂令】,皆二字一韻,不分務頭,亦不喝采,全淳則已;若不淳,則句句急口令矣,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犬也。”

    講到“二字一韻”的小令,我以為寫得最高妙的當屬虞道園的【雙調·折桂令·席上偶談蜀漢事因賦短柱體】:“鑾輿三顧茅廬。漢祚難扶,日暮桑楡。深渡南瀘,長驅西蜀,力拒東吳。美乎周瑜妙術,悲夫關羽雲殂。天數盈虛,造物乘除。問汝何如,早賦歸歟。”此曲每兩字一韻,韻位如此密集,而虞道園卻寫得這樣自然,非斫輪高手,怎能臻於此極?我一時技痒,也曾效顰,草就一曲,茲錄於下:

     【雙調·折桂令·秋日感懷】:“雙瞳遙送飛鴻。影弄波中,酒甕香濃。秋夢迷濛,階蛩繁冗,章貢潺淙。高壟雲封仙洞,低空霜凍晨鍾。肩聳成峰,筆動如龍。且共詩翁,坐擁殘叢。”較之道園之渾成,自慚滯澀,這應該説是“難能而不可貴”吧?

    周氏又説:“未造其語,先立其意;語意俱高為上。短章辭旣簡,意欲盡。長篇要腰腹飽滿,首尾相救。造語必俊,用字必熟。太文則迂,不文則俗;文而不文,俗而不俗。要聳觀,又聳聽。格調高,音律好,襯字無,平仄穩。”這段話説得眞好,除“襯字無”可商外,其餘均至理名言,似當銘於座右,時時警醒也。

    周氏最強調的是第⑦點《務頭》,幷作了解釋,認為“知某調、某句、某字是務頭,可施俊語於其上”。在《定格舉例》一節中,他引了白樸【仙呂·寄生草·飲】一曲:“(長醉後)妨何礙,(不醒時)有甚思。糟腌兩个功名字,醅淹千古興亡事,麯埋萬丈虹霓志。(不)達時皆笑屈原非,(但)知音盡説陶潛是。”挺齋評曰:“命意、造語、下字俱好。最是‘陶’字屬陽,協音,若以‘淵明’字,則‘淵’字唱作‘元’字。蓋‘淵’字屬陰。‘有甚’二字上、去聲,更妙。‘虹霓志’、‘陶潛是’,務頭也。”

    細細品味周氏所説“務頭”,總覺語焉不詳。吳梅認為“務頭”指的是四聲的搭配,即兩平聲連用,最好一陰一陽,而仄聲連用,則上去間隔。冒廣生(鶴亭)《新斠中原音韻定格曲子發凡》則以為“周評原稱‘務頭’二字,即是‘注意’,謂一篇眉目所在處也。此曲家專門名詞,世多不解,解都又往往求深反晦,故特指之。”我以為冒氏所言,比較精到,可謂言簡意賅。

    對於《中原音韻》的《定格舉例》,我以為不僅可從中學到有關格律音韻的知識,也不妨將它作為元散曲的精選本,如果能將其所選的40首散曲背熟,那麽寫起散曲來,必可聲沉律穩,字正腔圓了。冒鶴亭《新斠中原音韻定格曲子發凡》云:“曲選難求善本。周德清文理不甚通順,其論曲之精到,實為亙古一人。此書雖四十餘首,而首首精湛。凡曲家所稱丹丘體(豪放不覊)、宗匠體(詞林老作之詞)、黃冠體(神遊廣漠,寄情太虛,有餐霞服日之思,名曰“道情”)、承安體(華觀偉麗,過於泆樂。承安、金章宗正朔)、盛元體(快然有雍熙之治,字句皆無忌憚。又曰“不諱體”)、江東體(端謹嚴密)、西江體(文采煥然,風流儒雅)、東吳體(清麗華巧,浮而且艷)、淮南體(氣勁趣高)、玉堂體(公平正大)、草堂體(志在泉石)、楚江體(屈抑不伸,攄衷訴志)、香奩體(裙裾脂粉)、騷人體(嘲譏戲謔)、俳優體(詭喩媱虐。即“淫詞”),無不悉備。學者日手一編,其於倚聲,事半功倍!”可謂的評。順便解釋一下,冒鶴亭先生所提到的15“體”,幷非出於《中原音韻》,而是引自明初朱元璋第十子寧獻王朱權(號丹丘先生、涵虛子、臞仙)所著《太和正音譜》的《新定樂府體一十五家》一書,隋樹森先生《全元散曲簡編》對此作了詳盡的説明,大家可參看。

    最後談談我對當前散曲創作的幾點意見:

       1、首先必須熟讀元人散曲中的精品,最好能背誦四五十首,幷分清其所屬宮調,這樣寫起來才能得心應手,不致於每寫一曲都得查曲譜。

       2、唐圭章先生的《元人小令格律》對四聲,特別是去上要求甚嚴。我自己塡曲,格律即以此為準。希望散曲社的社員塡曲時,也應該參照此書,從嚴要求。

       3、當代人的散曲名作,如趙樸初的《某公三哭》等,也應熟讀,雖説其格律不算很嚴,且《哭自己》屬自度曲,但因其切合現實,値得借鑑。我在初中時讀過,雖已五十年,仍可倒背如流。可見優秀作品,一定可以流傳的。

      4、當代許多人喜作自度曲,此乃个人自由,沒必要反對。但自度曲必須平仄交替,音節諧和。我自己創作,一般嚴格遵守元人格律,從不敢逾矩,更不敢自度。因為我不懂音樂,只能率由舊章。“未造其語,先立其意;語意俱高為上”,我對周德清此語是拳拳服膺的。

    今天就談這些,荒腔走板,言不及義,耽誤大家的寶貴時間,深感抱歉。謝謝各位!







1577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289
贡献
12059
金钱
17430

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5-10-25 21:0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佳作,激赏并问好.
开心每一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42

主题

2万

帖子

9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月影诗社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363
贡献
28237
金钱
3404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5-10-30 16:4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并学习老师佳作!受益匪浅!问好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48

主题

4万

帖子

13万

积分

栏目顾问

翠微风韵首席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5307
贡献
38660
金钱
48017

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5-10-31 11:4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老师佳作!受益匪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80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栏目顾问

翠微风韵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4494
贡献
16492
金钱
25157
发表于 2015-11-10 19:24:37 | 显示全部楼层
豫章倦客 发表于 2015-10-31 11:49
学习老师佳作!受益匪浅!

名师经典,传授及时;面聆细读,期有所获。
【双调·水仙子】诗痴说
今人七十哪为稀,弱水三千早觉奇。云衢九万凭鹏翼,齿豁头童志(不)低。吟罢诗词曲新题。学海无涯际,书山有径梯,秉烛闻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48

主题

4万

帖子

13万

积分

栏目顾问

翠微风韵首席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5307
贡献
38660
金钱
48017

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5-12-3 16: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大作,受益匪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8-16 18: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