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33|回复: 5

[诗有别裁] 近体诗的平仄还有什么现实意义?[转帖中华龙门阵]

[复制链接]

310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854
贡献
17027
金钱
30222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5-10-10 16:5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金筑子按:这是中华那边吟者的文章。老调重弹,使人生厌。我转到这里,是有一回帖想说明一点问题。
近体诗的平仄还有什么现实意义?
森   绿
古代汉字的发音是可以感受到它的意义的,比如“笑”的发音,不懂汉语的外国人也可以感受到高兴;“哭”的发音,他们也可以多少感受到悲伤。
近体诗的平仄有什么用?我认为主要是古人为了吟诵变化腔调的。古人的吟诵和现代人的朗诵绝然不同,对于朗诵,近体诗的平仄没有什么现实意义。我一直好奇古人是怎么吟诵诗词的?古人没有录音机,没有留下吟诵的录音,现在只能在一些方言中留有一点口授的痕迹。昨天逛了一天中华吟诵网,略微窥见古人吟诵之一斑。比如吟诵时,平长而低,仄高而短。平用长音突显,低音抵消;仄用高音突显,短音抵消。就是这种变化,赋予古人吟诵的腔调之美。
现代人的朗诵来源于西方的话剧,朗诵是非常不适合近体诗的格律的,看电视里的朗诵表演就知道了,假惺惺的。
看看下面两段的吟诵,比朗诵美多了,没法比。今人从遗留下的近体诗可以找到它的平仄之律,但是古人留下的吟诵声音资料几乎没有,特别是唐宋的声音资料根本就没有。再加之现代语言的发音、曲调已经和唐宋面目皆非了,现代近体诗的朗诵不可能回归到古人的吟诵了。
近体诗由古风发展而来,古风不讲平仄,吟诵的腔调也简单;近体诗形成了平仄之律,吟诵腔调优美了,达到了中国诗吟诵的高潮;现在近体诗只继承了古代近体诗平仄之律这么一个空壳,平仄之律是为了吟诵用的,而现代人不会吟诵的腔调,只会话剧朗诵。吟诵已死,空留近体诗的平仄之律何用?以前和格那丁前辈探讨过这个问题,前辈认同了下面的做法:认为现代近体诗可以抛弃平仄之律,只留其格,向古风靠拢。

395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7453
贡献
13899
金钱
27197

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15-10-10 16:5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壯懷自未輸幷俠,浪跡人曾慕楚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0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854
贡献
17027
金钱
30222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0 16:59:29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六朝沈约发现汉语有四声之别以后,诗句就有了一种平仄美镶嵌其间。然而沈约是按他所在地的读音来区分平仄的。沈约处于当时的条件认识所限,他不知道其他地域之音是不尽与他相同的。当沈约的平仄美即永明体推广到全国的时候,这平仄美对全国人来说,就只是一种字面上的美,脱离了它的初衷音韵美。中华之大,人口之多,使之这字面平仄美远大于实际音韵美。于是这字面平仄美就一代代地传下来了,为千多年多接受。吟者说的纵然是事实,但你无法阻止历代人的认可,就如有的汉字并不像形一样,你非要个个字都像形不可,那只是你个人行为的可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319

帖子

164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5
贡献
434
金钱
601
发表于 2015-10-10 17:03:18 | 显示全部楼层
佳作欣赏,精彩分享,顶赞学习,问好师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1

主题

5549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381
贡献
5655
金钱
6214
发表于 2015-10-10 17:27:50 | 显示全部楼层
者身不是逍遥客。镜里流光紫玉钗。窗前冷雨菊花台。 江湖难测。风刀还刻。问谁谁有张良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1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242
贡献
32920
金钱
52321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15-10-10 22:5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吟者其人對詩詞理論的一些解讀和觀點謬誤百出,打作救救詩詞的旗號情個人之好惡,其見識是低劣的。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6-2 17: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